第245章 反對你的最好辦法,就是向你學習
很好聽的名字。
但是實際上,布吉尼亞軍隊在各方面,都明顯落後於藍星主流國家,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換句話說——
“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當然,這裏的主流國家,指的是中、蘇、美三國。
你說還漏了兩個?
奇怪,明明沒有漏呀!
布吉尼亞國防部雖然一直在試圖進行各種軍事改革,但是由於士兵識字率的低下,以及高素質軍官的匱乏,導致軍事改革舉步維艱。
士兵識字率低好解決。
在卡特萊的主導下,國防部在軍隊內部開展了名爲“像堅決消滅資本家一樣,堅決地消滅每一個文盲”的活動。
截至目前。
布吉尼亞軍隊的識字率高達90%。
不是那種只要會寫自己名字就算是識字,而是那種必須要能夠獨立地閱讀完整本紅色主義書籍的,纔算是識字。
剩下的那10%,幾乎全是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
當然,老兵當中也確實有一些腦子不好使,怎麼學都學不會,最多隻能寫寫自己名字的。
對於這種。
除非是兵王,可以特事特辦。
否則基本都是安排退役,或者是安排到炊事班去。
畢竟炊事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飯菜做好喫,而不是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更不會讓你必須要識字。
“你他媽讀書讀不來,總不會連削土豆都削不來吧?”
這是那些軍事主官在把人藏去炊事班時,幾乎都會說的一句話。
但是有些人是真的連削土豆都削不來。
這種就真的沒辦法了。
誰也保不住這種人,只能安排退役。
因爲炊事班也是相當重要的,只有讓軍隊喫飽飯且喫好飯,才能讓軍隊爆發出更高的戰鬥力。
“小米加步槍”是條件極爲艱苦的情況下,纔會出現的事情。
士兵識字率低下的問題解決了。
就只剩下了高素質軍官匱乏這最後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可就沒有那麼好解決了。
布吉尼亞的軍事理論水平也就那樣,根本培養不出多麼厲害的軍官。
像亞倫這樣的天才,終歸是少數。
否則各種軍事改革也不至於到現在,馬上都快2969年了還推不動。
在軍隊內部,很多人都形容國防部的各種軍事改革,像是驢在拉磨一樣,擱原地轉圈圈。
他們就差沒有比喻成——
“卡特萊光着屁股拉磨,轉着圈地丟人!”
因此,很多人都不看好國防部的軍事改革。
國防部沒有辦法,只能暫停了各項軍事改革,等待亞倫這些前往蘇聯留學的軍校生回國。
桑卡拉覺得兩年時間是眨眼就過去了。
對於作爲國防部部長的卡特萊來說,卻是度日如年,他千盼萬盼,終於把亞倫這些軍校生給盼回來了。
在桑卡拉給亞倫三人授完銜的第二天。
卡特萊就火急火燎地把亞倫三人和軍校生全部都安排到了軍隊中,重啓了因爲各種原因而停滯的軍事改革。
卡特萊相信,有了亞倫三人,以及這些從蘇聯留學歸來的軍校生,他對標中、蘇、美三國的軍事改革,肯定能夠往前前進一大步。
……
在布吉尼亞國防部重啓軍改時。
黎比亞。
利伯裏,
總統府。
原本富麗堂皇的王宮,變成了名義上的總統府。
爲什麼要說名義上?
自然是因爲——黎比亞現任總統奧馬爾把總統府當成了他的私人宅邸。
不對!
應該說是他們家族的宅邸。
奧馬爾只允許他們家族的人入住總統府,其他所有人都不允許靠近,哪怕是政府官員。
除非是有奧馬爾的召見。
是的,召見!
奧馬爾的原話中,用的就是“召見”這個詞。
俗話說得好,屠龍勇士終成惡龍。
但是奧馬爾都還沒他媽的屠龍,就已經變成了新的惡龍,開始騎在黎比亞人民的頭上作威作福。
他已經完全忘了,他當初想要推翻黎比亞王國,是因爲他想要建立一個理想中的國度。
或者說,大家都理解錯了奧馬爾的理想。
大家以爲主動學這些思想的奧馬爾,理想是想要建立起一個紅色主義社會。
結果現在才知道。
他學習這些知識,只不過是爲了在壓榨黎比亞人民的時候,更好地鎮壓黎比亞人民的反抗。
逆練屠龍術了屬於是。
而他真正的理想——
是想把黎比亞變成屬於他自己的私有財產,讓他和他的家族,成爲騎在黎比亞人民頭上的天龍人。
毫不誇張地說。
前任黎比亞國王,只是單純的昏庸無能。
所以他才無法很好地平衡國內的各種勢力,才無法帶領黎比亞人民從法國的嘴裏搶食,黎比亞人民纔會坐視他被推翻。
而現在的奧馬爾,都已經不是昏庸無能了,他還要再加上一個形容詞,那就是冷酷殘暴。
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在沒有戰亂的國家。
你見過有大學生僅僅只是因爲發表了反對當權者統治的言論,就被當權者派人給當街斬首分屍了嗎?
大家最多最多不過是讓其被自殺罷了。
而奧馬爾呢?
他不僅讓新組建的祕密警察部隊,逮捕了那些反對他統治的大學生,還把其中領頭的幾個,給押到了人羣密集的鬧市,將他們給斬首分屍了。
然後還恐嚇圍觀羣衆,如果有人再敢反對奧馬爾的統治,只會得到比這更慘的下場。
他的這個行爲,直接在黎比亞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黎比亞人民本以爲奧馬爾會是一個明君,結果發現原來是他媽的“阿明”!
不過由於並沒有多少人會關注黎比亞這個北非小國。
所以,他的這些所作所爲,再加上這勉強也屬於內政範疇,並沒有招到來自國際社會的譴責。
甚至就連布吉尼亞都沒有幾家媒體報道了這件事。
不過由於法國在黎比亞的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失,所以法國反倒是在時刻關注黎比亞。
雖然官方沒有發表譴責,但還是有幾家法國媒體報道了這件事情,並大肆批評了奧馬爾的這種行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