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北上計劃的補充

作者:真難得糊塗
金蘭港,海軍營地。

  會客室中坐着一衆軍官及破浪號艦上的幾位領頭。

  左手揚了揚手中的電報,對衆人笑道:“剛剛收到的消息,占城國王齋亞麻弗菴最近焦躁地與手下一幫大臣商量遷都的事。”

  “看來是被咱們的火炮轟怕了。”

  “這國王也忒沒種了,老想着做縮頭烏龜,有本事學學大明,來個天子守國門。”

  左手道:“你們也太難爲這位國王了,如果沒有安南的扶持,他恐怕沒有機會登上這個王位。”

  衆人輕笑。

  破浪號艦長史永仁轉過話題:“不知道李總現在到哪了,這次只怕沒機會與他見一面。”

  “算算時間,李司令也快到三亞了吧。”一海軍軍官不確定道。

  史永仁接話:“說到瓊島三亞,在航行來的一路,我和外務部的幹員聊到過此事,我覺得在三亞開闢港口基地有點不值當。”

  一人說笑道:“怎麼,你老史對中樞提出的北上計劃有不同的想法。”

  史永仁聽此急忙擺手,來了個否認三連。

  說笑完,他從隨身攜帶的揹包中拿出一沓資料,整了整,說道:“當初中樞考慮在三亞建設基地是按航程來算,三亞這個節點十分適合,但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大明的反應。”

  “大不了就打唄,咱們又不是打不過。”

  “打得過又如何,咱們不可能一直在三亞這塊地和明軍乾耗。”

  “我看還是等李總考察回來,再探討下一步計劃。”

  ……

  衆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左手瞧史永仁準備充分,問道:“史艦長,你是什麼看法?”

  史永仁謙虛道:“中樞的北上計劃已定,我只會想辦法完成,看法沒有,建議倒有幾條。”

  一人被氣笑道:“我說老史,有屁快放,別老想着釣我們魚。”

  史永仁攤開一張地圖,說道:“咱們別總想着武力解決一切,有時候能用錢解決的事,還是用金錢開路比較簡單,三亞這個點可以讓南洋商行出面擺平,咱們想在大明附近建立據點,完全可以選在這裏。”

  “彎彎?”

  “現在那裏可是鳥不拉屎的地方。”

  史永仁道:“正因爲鳥不拉屎,所以能讓我們隨便折騰。大明不會管,咱們要對付的頂多是海盜。而且這裏距離大明江浙更近,方便貿易。”

  史永仁說着,又指向珠江口的一角:“這個點還可以建一座貨棧。”

  “橫琴島?!”

  有人看出:“你這是要走葡萄牙人的路。”

  史永仁笑道:“對,我就是要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西元1513年,葡萄牙人首次到達広東。經過多次對大明的調查,選定了屯門,並在1517年入侵屯門,佔領了一段時間後於屯門海戰戰敗,被大明趕走。葡萄牙人又欲在漳州建立據點失敗,轉回広東珠江口外活動,後來退至濠鏡。大約是在1553年左右,葡萄牙人以船遇風暴,貨物被水浸溼爲由要求濠鏡借地晾曬貨物,當地官員接受了葡萄牙人的賄賂便一口答應,自此葡萄牙人便賴下不走。

  “一個據點,一個貨站,再加上瓊島三亞作爲補充點,咱們在這片海域的安全也算有了保障。”史永仁暢想道。

  “老史的這兩點建議不錯,咱們是不是要聯名向果防部發個意見函。”

  衆人想到此處,目光不約而同的聚集到左手身上。

  左手看着地圖,深思熟慮後,說道:“建議不錯,我覺得還可以補充一點。”

  “哪一點?”史永仁好奇。

  左手問:“計劃要看得長遠,你在大明東南兩面都有佈局,那北方呢?”

  衆人又看着地圖。

  “濟州島!”

  “這個島位置好,距離大明山東遼東不遠,而且緊鄰朝鮮及腳盆。”

  “這樣一看,從北至南,咱們就有了三個立足點。”一人興奮道。

  左手拍着史永仁的肩,囑託道:“還得勞煩史艦長出力,將這幾點補充意見整理成稿,發給果防部。”

  史永仁點點頭:“沒問題!”

  ……

  會客室裏繼續說說笑笑,談到眼下另一件大事——擴軍。

  史永仁奇道:“我從安不納島過來,那邊招募新兵也有困難。我看這邊港口裏有許多佔城人,葉營長,爲何不在這邊招募?”……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史永仁奇道:“我從安不納島過來,那邊招募新兵也有困難。我看這邊港口裏有許多佔城人,葉營長,爲何不在這邊招募?”

  左手解釋:“這邊的占城人早被安南軍隊嚇破了膽,指望他們當兵,恐怕難堪大任。而且這裏與占城相鄰,我們和占城人文化有別,他們很難認同。如果有一天和占城起衝突,難保他們不會臨陣叛逃。”

  聽言,史永仁恍然。

  有人道:“要我說,還是得從大明那裏想辦法,這邊的青壯年可以招募爲輔兵,乾乾後勤力氣活。”

  “大明人故土難離,沒那麼簡單。”

  “剛剛提及在濠鏡修建貨站,讓我想到在大明有一類人可以嘗試拉攏。”

  “什麼人?”

  “疍家人!”

  疍家,又稱艇戶,是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一帶,一種以船爲家的漁民,世代以打漁爲生。從元朝開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疍民備受欺凌,他們沒有部落,沒有田地,以海爲生。岸上的原住居民規定“疍民”不準上岸居住,不準讀書識字,不準與岸上人家通婚,科舉的名冊中也從來沒有“疍民”的名字。官府也不把疍民入民戶。《正德瓊臺志》記載明正德七年(1512年)瓊島疍民戶數爲1913戶,人口8733人。有學者以此估算明中期的疍民約在1.8萬人(史料記述疍民生育率較高,每戶生**子甚至十子)。

  史永仁拍手讚道:“這個可行,而且青壯年個個是架船的好手,招募到人手,咱海軍又可以擴大隊伍了。”

  “老史,別光顧着你的海軍,也得想想咱們陸軍。”

  “陸軍?咱宋洲可沒有陸軍的編制,你們守備部隊招些當地人守守城就行,要說該補充兵力的應該是我們海軍陸戰營。”

  “放你孃的臭屁,沒我們守備部隊,你們攻下一地又如何?”

  原本討論招募兵員的事,卻慢慢引起了陸海之爭,會客室裏一時鬧哄哄起來。

  見此情形,左手板起臉道:“有時間在這吵,還不如回去好好操練兵士。不說了,散會吧!”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