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舊港的文化生活(下)
油畫的前身是15世紀以前歐洲繪畫中的蛋彩畫(即用蛋黃或蛋清調和顏料繪成的畫,多畫在表面敷有石膏的畫板上。盛行於14至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爲畫家重要的繪畫技巧。),後經尼德蘭畫家揚·凡·艾克對繪畫材料等加以改良後發揚光大。
油畫老師簡單講述了油畫的由來,隨後與唐寅就繪畫上的技巧展開了交流。
如果將水墨畫比作恬靜端莊的大家閨秀,那油畫就是熱情奔放的少女,一個重意境,一個重寫實,一個重留白,一個重着色,各有千秋。
唐寅聽着油畫老師嘴裏時不時蹦出的宋洲新詞,聯繫前後語境,大致也能猜出這些詞彙是什麼意思。
行來的一路,還沒有能在繪畫上給自己啓發的,今日算是遇見了一位高人,唐寅不由得肅然起敬,剛剛的苦悶心情似乎在這一剎那有所減輕。
說來也巧,兩日後的宋洲特色皮影戲(電影)觀賞中,唐寅又與油畫老師以及他的學生遇見。
兩人客套寒暄了一番,聽聞唐寅不久後要去本土遊歷,油畫老師留下一張名片,盛情邀請唐寅到達迎日城後,抽時間參觀自己的畫展。
直到電影廳工作人員提醒兩人影片即將開始,兩人才意猶未盡的結束交談,返回了自己的座位。
電影廳放映的影片是一部紀錄片,名爲《這裏是宋洲》,由宣傳部組織專業人員拍攝,從攝影到成片共耗時一年半,幾路人馬走訪了宋洲的東南西北各個地區,以不同人物的視角,展示了宋洲的風貌。
這部紀錄片作爲宋洲立果三十年的賀禮在宋洲各城播放,取得了半年時間中場場爆滿的驚人成績。其後雖下映,但仍以教育宣傳片的形式,面向中學生免費播放,今日來觀影的便是舊港老城的青少年學生。
對了,忘記介紹,宣傳部製作的影片一般不對非宋洲果民播放。
影片開始,學生們立刻安靜下來,電影廳裏明亮的燈光瞬間熄滅,衆人面前的幕布隨之漸漸亮起。
唐寅初以爲所謂的宋洲特色皮影戲只是與明朝皮影戲有些不同罷了,可他看到畫面時,才發現自己所想的,錯得有多麼離譜。
這是一種完全真實的體驗,自己彷彿置身於畫面之中,戲中的人就好像坐在自己面前。
影片第一幕,是一處綿延起伏的山丘,不遠處的山坡上,一羣駿馬在悠閒地啃食青草。
畫面中的一角打出字幕,顯示當地爲南美友誼港。
這時,一個容貌粗獷的男子走到熒幕前,隨地坐下,交談便如此展開。
【你爲什麼要當兵?】
畫面一暗,出現了一段字幕。
緊接着,容貌粗獷的男子再次出現於眼前,開始回答字幕中的提問:“爲了當兵喫糧唄!”
【爲什麼要來友誼港?】
“外派到這裏,有雙倍的軍餉可領。”男子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道。
觀影的青少年學生們聽此淳樸回答,全都噗嗤笑了起來。
影片裏的問答還在繼續。
【成親了嗎?】
“早已成親了,娶了安南的婆姨,給俺老林家生了兩個大胖小子。”男子臉上洋溢着難掩的幸福。
【想老婆孩子嗎?】
“自然想,無時不刻都在想,不過軍命在身,不得不留在此地。”
【你的夢想是什麼?】
男子笑道:“俺的夢想就是一家五口百畝田,等俺回家退伍了,就能實現。”
【你知道你爲什麼要在這堅守嗎?】
“知道,俺營長早跟俺們講過,現在的付出都是爲了將來,等百年後,本土就沒有上田可分,爲了子孫也能過上一家五口百畝田的好日子,俺們要不斷向外開拓。”男子神情堅定道。
第一幕最後一段,定格在男子騎着駿馬於草地上縱情馳騁。
第二幕剛開始的畫面,是無人機鳥瞰一座小島的全景,字幕顯示地點爲金島(後世土澳金島)。
隨後畫面向下拉,在一片農田中,一位莊稼漢正操作着一臺馬拉犁機,翻墾土地。……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隨後畫面向下拉,在一片農田中,一位莊稼漢正操作着一臺馬拉犁機,翻墾土地。
“這次的農用機器要比上次好用!”莊稼漢試驗一番後,將工作交給其他人,大步走到了熒幕前。
與農機公司談妥,莊稼漢朝鏡頭介紹起自己所在的農場:“我們金島農場共有職工186人,耕作的土地超過一萬畝,不僅如此,我們還養了兩千只羊,三百頭奶牛,兩百多匹馬,能用如此少的人力照看好龐大的農田與牲畜,靠的是先進機械與科學管理。農場生產的小麥與鮮奶供應到了四春城,在宋洲,像我們這樣的農場還有很多。”
莊稼漢話講完,鏡頭從一袋小麥出發,快速走完從收割到成爲食物,被端上餐桌的全過程。
第三幕,主人公是一位在第烏島經商的商人。
一大早,主人公乘小艇離開第烏島的住所,前往古吉拉特素丹國沿海的一處村落,該村有素丹特別安排的護衛,護送商人去往該國腹地進行貿易。
“我這次要去拉久拉,與當地土邦貴族達成棉花的定購。”商人對鏡頭說道。
一行人騎馬,晃晃悠悠抵達了拉久拉,商人與當地土邦貴族熱情寒暄,隨後進屋展開了商談。
大概過了一個多小時,商人這才走出屋子,朝着鏡頭小聲道:“商談還算順利,不過這裏的土邦貴族向來不講誠信,因此我只付了一成的定金,等棉花采收時,我還得趕來看看,不然還不知又要鬧什麼幺蛾子。”
談好棉花定購的事,商人又馬不停蹄地返程,回到第烏島的住所,得知家中長子平安從更遠的朱納格特城回來,這讓商人非常高興。
最後字幕中介紹共有近三百名宋洲商人在古吉拉特、卡利卡特、孟加拉等地活動,爲宋洲的經濟發展,做出着自己的貢獻。
最後一幕,來到了黑龍江流域。
畫面未亮,卻先聽到了一聲槍響,正當觀衆們滿頭霧水時,一陣喘氣聲傳來,接着熒幕變亮,漫天雪地展現在了衆人面前。
“打中了沒?”
“沒有,好像被嚇跑了!”
“剛剛到底是啥,是大蟲,還是黑瞎子?”
“你這白癡,大冬天的哪有黑瞎子,剛剛肯定是大蟲。”
“可惜了,少了一張虎皮!”
幾個穿得像糉子的士兵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向雪橇,隨後吆喝了一聲,雪橇犬繼續趕路。
“我們現在要去上三堡送藥,必須趕在天黑前到達那裏。”班長吐着熱氣,向鏡頭說道。
一行人幸不辱命,天黑前抵達了上三堡。堡中一位駐守的士兵受了很重的凍傷,藥是送來了,傷能不能治好,還猶未可知。
第二天天一亮,送藥小隊又得立即返回黑龍口堡。
回去的一路,幾人心情輕鬆了不少,扯東扯西,忽然扯到了調離時間。
“還有一年多,我就能申請調回濟州。”一名士兵衝鏡頭激動道。
“這裏的姑娘有什麼不好,你小子非要娶李朝娘們,我看你是嫌棄這裏荒僻寒冷。”另一士兵笑罵道。
“沒有!”剛剛激動的士兵堅決反駁。
衆人都清楚這裏條件艱苦,但爲了肩頭的責任,全都在默默承受風霜。
班長忽然嚎起軍中的流行歌,其他人也跟着唱,歌聲好似能穿過千里之外,傳到觀衆的耳畔。
不到一個小時的影片放完,青少年學生們心情澎湃,既有自豪,又有感動。
連唐寅這個大明人,也被這種氣氛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