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宋洲人的生意經
安南,順化。
從兩広出發的明朝走私商人,帶着自己的貨物來到此地,等待與本地商人進行交易。
儘管現在北面,(後)黎朝與莫朝打得正凶,但絲毫未影響順化城的繁榮。
提到順化城,這裏完全是受各種文化影響,雜糅於一處的一座城市。
先秦時期,順化屬於百越之地。
秦時,順化隸歸象郡。秦末農民起義,順化併入南越國。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朝滅南越國,於此地置盧容縣,屬交州日南郡。
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佔族人區連殺死日南郡象林縣令,從漢朝獨立,佔據原日南郡的大部分領土,以婆羅門爲宗,建立占城國,和漢朝以順化爲界。
14世紀時,順化爲占城的烏州、哩州,占城國王制旻於1306年將此二州作爲聘禮獻給陳朝。陳英宗將其妹玄珍公主下嫁占城王,得烏州和哩州爲聘禮。次年陳朝改二州爲順州和化州,1407至1427年,明朝佔領陳朝,將順、化二州合併爲順化府,隸屬交趾布政使司,自此順化正式得名。(後)黎朝建立,又將其設爲順化承宣道。
這樣的歷史,使得順化融合了漢、佔、安南三果的特點,如今宋洲商人也來了——這些早年被宋洲掠走的安南百姓後裔,說的一口流利的宋洲官話與安南話,似乎與順化本地商人關係更加密切。
兩個結伴而行的広東商人剛走下船,便看到了一副熱鬧的場景,一羣孩童穿着繡有“順化百貨大酬賓”字樣的服飾在城中走街串巷,引來當地富家大戶的駐足圍觀。
閒來無事,兩広東商人跟隨人流前往了所謂的“順化百貨商場”。
商場門口,店小二正在賣力吆喝:“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買煤油,免費送油燈啦!”
“琉璃銅油燈,定價5銀圓一盞,現在只需買一桶煤油,就能免費領取!”
“小兄弟,那琉璃銅油燈真的是免費贈送?”
“光天化日,大庭廣衆,我難道還能騙您不成,現在商場確實再做優惠。”
“那什麼煤……煤油怎麼賣?”
“一桶5角銀圓,夠您家照明一個來月。”
“給我來一桶,快去把那贈送的琉璃銅油燈取來,你可不要糊弄我!”
兩広東商人見此情形,不禁小聲嘀咕。
古人云“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虧本的買賣沒人做”,今日卻是新奇,竟有店家做折本的生意。
商人甲面露不解道:“一桶煤油5角銀圓,一盞琉璃銅油燈5銀圓,價格相差十倍,這要賣多少煤油才能掙回本。”
商人乙搖頭道:“向來精明的宋洲商人從不會做賠本的生意,這其中必有關節,我們沒有想到。”
後世在電燈普及之前,煤油燈是主要的照明工具。
清末,洛克菲勒就將煤油燈引入華夏,那時華夏普遍使用的是老油燈、蠟燭。煤油燈作爲“洋油燈”,與西醫、電燈、照相機等舶來品一樣,受到了普羅大衆的拒斥和懷疑。
爲了快速打開市場,洛克菲勒命公司生產煤油燈具,然後派人挨家挨戶免費贈送,讓人試用。老油燈、蠟燭自然不能和煤油燈相比,其美觀的燈具、先進的燃料、數倍於老油燈的亮度,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華夏人的眼球。
洛克菲勒憑此一下打開銷量,1871年進口的煤油只有7000多加侖,到20年後,煤油進口量超過了當時的暢銷品Y片,更是一時與Y片、原色布和錫被稱爲當時的四種大宗進口商品。至1901年,僅寧波港進口的煤油就達到了創紀錄的400萬加侖。
洛克菲勒開創的這種商業模式,被歸納爲“剃鬚刀-刀片模式”,穿越者作爲抄襲大師,很快就將該模式運用到實戰中。
兩広東商人嘀咕半天,也沒猜出個所以然。反正已走到百貨商場門口,不進去瞧瞧,說不過去,於是,兩人走進店內閒庭信步地逛了起來。
這不逛不知道,一逛嚇一跳。
百貨商場中無所不包,最主要的是,其中所賣的棉布與兩広東商人自己攜帶的棉布有競爭關係。
兩人經營布匹綢緞多年,對其中的門道十分清楚。商人甲隨意翻開一匹布,一打眼便心驚不已。……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兩人經營布匹綢緞多年,對其中的門道十分清楚。商人甲隨意翻開一匹布,一打眼便心驚不已。
“這棉布不對勁!”
商人乙聞言,看了看,說道:“確實不對,寬度好像更寬了!”
“不止如此,重量也更重!”
兩人找來店夥計詢問,才知這是宋洲推出的新款布。
古代度制單位是以跬、步、尺、仞、尋、常、墨、丈、端、匹、疋、束,逐步演變爲分、寸、尺、丈、引“五度”制。根據“禮玄縑,五兩以兩爲束,每束兩兩卷之二丈雙合則成匹,凡十卷爲五束,以應天九地十之數,與此制異焉”推測,一匹布4丈有餘,換算成後世長度,應該是13.33米左右,而寬根據製法限制,應該是1.4米左右,即一匹布長13.33米,寬1.4米。
百貨商場中,宋洲推出的新款布長10丈,即33.33米,寬1.5米。無論長與寬,都比兩広東商人的貨有優勢,而且在價格上,宋洲新款布只高兩倍,哪種棉布好,結果一目瞭然。
“這次生意,看來要血虧了!”商人甲一臉頹然道。
“能將布增寬,想必在紗線上就下了功夫,看這成品,絲毫不比熟練的女工差,我們這趟買賣賠錢,倒也不冤枉!”商人乙歎服道。
商人甲苦笑:“你倒想得開,今後咱們的生意該怎麼做?宋洲人經營什麼買賣,什麼買賣就不好做。福建商人原本獨佔倭國、琉球貿易,現在也被宋洲商人逼走,宋洲商人靠着有自己的朝廷撐腰,已然在海外橫行無忌,我們與人家一比,真是氣死人呀!”
商人乙笑道:“天無絕人之路,想求得一線生機,只能順勢而爲,或許和宋洲人合作,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看你是早有此打算。”
“呵呵,不過是無奈之舉,走吧,趕快找人低價處理咱們的貨。”
兩広東商人說完,腳步輕鬆地離開了百貨商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