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野望(上)
近江國,淺井郡,姊川河原。
農田中雜草叢生,卻看不到任何農人的影子,戰馬在田地間肆意馳騁,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大批軍隊在此匯聚。
年僅22歲的武田慶廣(即後世鬆前慶廣)受父親武田季廣之命,跟隨姐夫宮本旗木,率領一支千人鐵炮部隊趕來此地,準備加入織田、德川聯軍。
自從受宋洲指示,與織田家搭上線後,武田季廣對尾張國的傻子是極力巴結。送糧、送武器不說,逢年過節還會派長子前去問安,因此,深得織田信長的讚賞。兩方之間是否有許諾,外人不知。
聽說織田家要對付淺井家,武田季廣立即派女婿與三子領兵前來助戰,這番舉動一方面是爲了向織田信長積極靠攏,另一方面也是爲了打擊老對手——與淺井家結盟的越前朝倉勢力。
論起來,淺井家與織田家之前同樣是親密無間的盟友。
1562年,淺井長政在美影寺川與六角、齋藤家激戰,以勇猛的戰法化解了強大敵人的攻勢。長政出色的表現令織田信長極爲賞識,信長在第二年就將妹妹、被譽爲戰國第一美女的阿市嫁予了長政,雙方締結了婚姻同盟。
眼下,雙方忽然鬧到刀兵相見的地步,其中緣由說來話長。
細川政元死後,細川氏內部打生打死,最後讓家臣三好長慶摘了果子。三好長慶手下有兩位大將鬆永久秀與三好三人衆,這兩人都是反骨仔。
三好長慶死後,鬆永久秀與三好三人衆逐步掌握實權。1565年,鬆永久秀與三好三人衆謀殺室町幕府徵夷大將軍足利義輝,擁立義輝之弟足利義昭爲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徵夷大將軍。
手下人個個如狼似虎,京都如何能久待,足利義昭一看形勢不對,遂逃到織田家尋求庇護。
織田信長見到足利義昭,就如同曹操見到了漢獻帝,大喜過望。爲了實現號令天下的野心,織田信長一方面庇護着足利義昭,一方面打着討逆的正義旗號開始向京都進軍,首先遭遇到的便是近江國的大名阻攔。
織田信長先是與淺井家締結了婚姻同盟,隨後擊敗南近江大名六角義賢。1568年,大張旗鼓奉將軍上洛,織田信長最終以將軍之名掌握了實權。
上洛成功後,織田信長與足利義昭的矛盾激化。先是,足利義昭勸織田信長擔任副將軍之位,織田信長看透了足利義昭的盤算,謝絕之。接着,織田信長爲限制足利義昭的幕府將軍權力,訂立了稱爲“殿中御掟”9條的掟書,之後又追加了7條昭告天下,並讓足利義昭承認這項命令。此事使得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的對立關係已然成形。
足利義昭懼於織田勢力,只得暗中派人帶御內書送給越前國的朝倉義景,傳達了希望朝倉義景能發兵誅討織田的旨意。
另一邊,織田信長也對聽調不聽宣的朝倉氏失去耐心,以將軍之名兩次命朝倉義景上洛以藉機誅之,朝倉義景兩次拒絕,於是,織田信長聯合德川家康興兵討伐,逼近朝倉家的地盤一乘谷。
朝倉家獨木難支,急忙派重臣朝倉景鏡爲使,到世代相善的盟友淺井家那裏求援,出於與織田家婚姻同盟的關係,淺井長政一口回絕了朝倉景鏡的請求。不甘心失敗的朝倉景鏡又跑到淺井長政的父親——已經隱居但仍然掌握大權的淺井久政那裏求情,甚至在久政的門口連續跪了8個時辰之久,終於說動久政。
面對父親和家中其他實力派家臣的聯合要求,淺井長政無奈選擇與織田家宣戰,領兵8000橫斷北近江與越前的交接處,妄圖截殺織田信長於越前。……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面對父親和家中其他實力派家臣的聯合要求,淺井長政無奈選擇與織田家宣戰,領兵8000橫斷北近江與越前的交接處,妄圖截殺織田信長於越前。
鐵桿盟友的背叛,讓信長腹背受敵,幸得斷後的殿軍池田恆興、明智光秀、木下秀吉(即日後的豐臣秀吉)等人的奮戰之下(金崎之戰),終於得以逃回京都。
信長進京後立即便與足利義昭鬧翻,不甘心做傀儡的足利義昭祕密聯絡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武田信玄、毛利輝元、三好三人衆,甚至還有比睿山延歷寺、石山本願寺、雜賀衆等寺廟勢力,組成了“信長包圍網”。
爲對抗包圍網,織田信長遂與德川家康組成聯軍,討伐淺井長政。
6月19日,織田信長率領大軍從岐阜城往近江出兵,收到消息的武田季廣立馬命女婿與三子率兵出發。
6月21日,信長的兩萬大軍到達淺井家的主城小谷城,先是放火將小谷城下的城下町燒掉,逼淺井軍出陣。接着順着姊川直上包圍了左岸的橫山城,隨後與淺井軍形成了對峙之勢。
6月24日,武田慶廣與姐夫帶領的鐵炮部隊來到信長帳前,聽候其調令。
6月27日,信長等待已久的德川家康終於率領5000餘騎來援。
6月28日,淺井家與朝倉家分別在野村和三家村擺開陣勢迎擊織田軍和德川軍,姊川合戰就此打響。
織田軍以阪井政尚、池田恆興、羽柴秀吉、柴田勝家、森可成、佐久間信盛六隊前鋒沿姊川佈陣。織田信長統領中軍在後壓陣,另有左軍稻葉一鐵、武田慶廣,右軍氏家卜全、安藤守就、丹羽長秀。德川家康領德川軍在織田軍的左方佈陣,由酒井忠次、石川數正兩大家老輔助。
淺井軍,以磯野員昌爲前鋒,淺井長政自爲中軍與織田軍對陣。朝倉軍由朝倉景健、朝倉景紀率領與德川軍相抗。
雙方兵力:織田軍30000,德川軍5000;淺井軍10000,朝倉軍10000。
值得拿出來說的是,如此重要的大戰,朝倉義景竟然不親自出陣,而是派大將領兵,簡直稱得上未戰先怯。
雙方交戰的地點近江國姊川,位於琵琶湖的東北。發源於近江北境的金糞川,一直流到伊吹山以西的尚西流入琵琶湖爲止。近江環湖的水運非常發達,交通非常方便。除了水上交通,此地還是北陸道,東海道和東山道的交匯點,越過鈴鹿山地是東海道;經山科盆地至美濃國便是東山道,而向北至若狹國則是北陸道。是連接本州東西的交通要衝。除此之外,近江也是京都的東大門,從東方上京,近江是必經之地。因此自古以來便有控制了近江,便控制了天下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