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雙十計劃(上)
果防部參謀二處副處長邵康耀在一位駐守本地的上尉軍官陪同下,觀賞着本地一年一度盛況空前的賽馬比賽。
“這些都是騎兵的好苗子!”看臺上,邵康耀舉起望遠鏡,瞧着各個騎手過人的馭馬技藝,忍不住誇讚道。
“那是自然,這裏的孩子打小就幫着家裏放牧牛羊,不會騎馬,會被其他孩子嘲笑!”上尉軍官自豪道。
騎術高超的騎兵不一定都來自草原部落,如後世被稱爲“半馬人”的高喬人,是印第桉和西班牙人的混血,他們習慣於馬上生活,英勇強悍,是天生的優秀騎兵。
“這些年輕人會不會……”邵康耀本想問可不可靠,但話到嘴邊,又覺得不妥。
上尉軍官聽出了邵康耀話裏的潛臺詞,打包票道:“我們習慣將毛利人分爲生熟兩支,生活在這裏的,起碼已是第三代熟毛利,許多當地女子都選擇與漢人通婚,過着半放牧半農耕的生活,生活習慣與我們並無差異,對生毛利的征討,他們還會自發加入。”
既如此,邵康耀最後懸着的心也終於放了下來。
“邵參謀長,容我冒昧問一句,上面打算在此地招募多少人,組建什麼部隊?”上尉軍官關心道。
“怎麼,你擔心我會把這裏的青壯抽調一空?”邵康耀問。
上尉軍官嘿嘿笑道:“那倒不是,我是擔心上面招得太少,下面這幫混小子會爲此打架鬧事。這裏的年輕人都不怎麼愛讀書,當兵喫糧,或許是條不錯的出路,總好過靠酒精麻痹人生強。”
邵康耀沒賣關子:“招募一事,現在八字還沒一撇,不過既然你問起,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些消息,按我的計劃,打算先期招募三千人,組建一支槍騎兵兵團。”
槍騎兵最早出現於波瀾。1807年波瀾戰役期間,拿破崙被波瀾槍騎兵的戰鬥力所吸引,遂招募4箇中隊的波瀾自願人員編入近衛騎兵。拿破崙時代,普、俄、奧、法都有槍騎兵這種兵種配置。
騎槍的使用對士兵而言有着更高的門檻,培養一個合格的槍騎兵至少需要三年。但槍騎兵優勢也很明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抗步兵方陣。以法蘭西槍騎兵舉例,其所用的長矛長2.7米,長於任何上刺刀的步槍,因此如果不被子彈擊中,槍騎兵能夠先攻擊到方陣內的步兵。
1808年,通往馬德里的路上,幾百名波蘭槍騎兵攻打下了一個步兵師都打不下的西班牙炮兵陣地,取得了戰役的勝利,這成爲了法蘭西槍騎兵最輝煌的時刻。爲了表彰這羣騎兵的英勇,拿破崙1809年將這支騎兵部隊改編爲近衛第一槍騎兵團。1810年又迫不及待地組建了近衛第二槍騎兵團。
除了對抗步兵方陣,槍騎兵還需配備馬刀,以便能靈活地近戰,後世整理的資料記載槍騎兵要進行55種不同的訓練項目,22種對付騎兵,18種對付步兵,還有15種基本訓練。
組建槍騎兵兵團,只是邵康耀準備提交的“雙十計劃”裏的其中一項,有些細則,邵康耀暫時無法與外人言。
土蠻汗率領三萬大軍進攻亦河城,結果慘敗而歸,連帶着建州女真也就此覆滅,這給明朝帶來了極大的觸動。在此之前,明廷還向宋洲伸出過橄欖枝,希望雙方修好,經此一戰,明廷立馬掉頭跑去拉攏土蠻汗,隱隱有與土蠻汗聯合的意思。再看明朝內部,萬曆小皇帝登基,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位顧命大臣都是能臣,似乎這個腐朽王朝有“銳意革新”的意思,若等兩股強大勢力整頓聯手,東北總督府恐將永無寧日。……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土蠻汗率領三萬大軍進攻亦河城,結果慘敗而歸,連帶着建州女真也就此覆滅,這給明朝帶來了極大的觸動。在此之前,明廷還向宋洲伸出過橄欖枝,希望雙方修好,經此一戰,明廷立馬掉頭跑去拉攏土蠻汗,隱隱有與土蠻汗聯合的意思。再看明朝內部,萬曆小皇帝登基,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位顧命大臣都是能臣,似乎這個腐朽王朝有“銳意革新”的意思,若等兩股強大勢力整頓聯手,東北總督府恐將永無寧日。
有鑑於此,邵康耀研究完情報材料後,埋頭撰寫了“雙十計劃”,即頭十年,趁着明朝無暇外顧,集中全力掃清草原;後十年,全面進攻明朝,強行打斷其內部的變革,爭取控制整個黃河以北地區。
邵康耀並不是果家智庫裏的一員,沒有權限瀏覽大資料庫裏的穿越史料,自然不知所謂的明朝“銳意革新”不過曇花一現,不起眼的萬曆小皇帝會四十年不上朝,徹底將明朝推向深淵,他只是出於一個參謀的職責,想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
在這份“雙十計劃”中,邵康耀提出應向東北總督府與尼不楚都督府增兵六萬,分北、東兩路向草原挺進,同時要搶修一條從冰城至大興安嶺南端山地與燕山餘脈七老圖山交匯點(後世克什克騰旗附近)的鐵路,做爲登上檬古高原的前出基地。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隨着增兵與各地區人員調動,宋洲在印杜地區的兵力部署也要隨着變動,邵康耀在計劃中建議擴大在印杜地區募兵,將原先的僕01至僕04團四個團,增加爲七個團,兵力合計30000。
整個計劃,估計需財正部投入1800萬-2000萬銀元。爲了預估計劃的可行性,邵康耀這才從本土跑到團結縣考察詳情。
辭別陪同了數日的上尉軍官,邵康耀馬不停蹄乘船返回本土,準備先西再北,把印杜地區與大北方地區都跑一圈。
抵達四春城(後世墨爾本)時,港口中站滿了圍觀的人羣,經打聽才知今日四春城工業大學的師生正在做海上飛機的飛行實驗。
天上飛的熱氣球,四春城的百姓見過,但天上飛的“鐵鳥”,這可是新奇物,自然引起了喫瓜羣衆們的好奇。爲了避免實驗時發生意外,南岸艦隊在海上飛機起飛前,臨時封鎖了海灣。
在圍觀百姓千呼萬喚中,一架浮筒式水上飛機被一艘蒸汽駁船拖出,飛機上部是上下兩層單薄的機翼,機翼中間安裝着螺旋槳發動機,下面連接着一個獨木舟,裝飾簡陋至極。負責操作的年輕學生對此毫不嫌棄,反而一臉興奮,熱情地向岸上的觀衆招手,引得喝彩聲不斷。
水上飛機被拖到指定位置,周邊的船隻避開,給“鐵鳥”騰出了空間,年輕學生跳下駁船,由人劃小艇送至水上飛機旁,檢查完設備,確認沒有問題,年輕學生開始了人類向天空發起的新一輪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