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轉折點(下)
得知這個壞消息,李琿瞬間六神無主。一貫堅持固守的尹鬥壽和金命元此時也轉變了態度,匆匆向李琿建言北撤,幸好這個想法被宋洲參謀團制止。
宋洲參謀團順勢接管了平嚷的防務,一面調兵佈防,一面向南浦請求支援。
南浦得知情況,冒着枯水期船隻擱淺的風險,派出三艘巡邏艇逆流北上增援。
平嚷城東有大同、長慶二門,南有蘆門、含毯二門,西有普通、七星二門,北有密臺門,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城外有牡丹峯高聳,與平嚷形成互守之勢。
參謀團派出數名軍官親自領隊,帶領二千餘李朝兵,駐守牡丹峯。
二十二日,倭軍先鋒抵達了平嚷城外。
雙方首先在牡丹峯與平嚷城下進行了數次小規模的衝突,相互試探。
第二天上午,平嚷攻堅戰正式打響。
戰鬥一開始,倭軍便銃炮齊射,“響振天地、山嶽皆動,大野晦冥,煙焰漲天,旁彌數十里,火箭布空如織,火烈風猛,直衝城裏,林木皆焚。”
李元翼親自督戰,依託城池拼死拒敵,“彈丸如雨,刀矛向外齊刃,森如蝟毛。”
倭軍攻擊受挫,小西行長親率本部人馬馳往城下,手斬一名逃跑的武士,嚴令前進。倭軍在主帥的激勵下奮勇攻擊,或仰放鐵炮,或攀梯亂砍守城李朝兵士。
小西行長的女婿宗義智在此戰中表現得極爲勇猛,一手舉盾牌,一手持大太刀健步如飛,攀梯攻上含毯門城樓,李朝守軍擲下巨石擊中其腹部,宗義智依然奮戰不止,其身後的家臣緊隨而上,幾乎就要登上城頭。
與此同時,第一軍將領松浦鎮信命人擡巨木撞擊城西七星門,大村純忠率部猛攻城南含毯門,後藤信康直撲城西普通門。
黑田長政率第三軍趕到,遣部將/大友義統攻打牡丹峯。
牡丹峯頂,宋洲軍官親自統帶李朝兵,以巨石滾木阻敵,待敵逼近,又以弓箭燧發槍擊之。
戰鬥中,大友義統以爲李朝軍用的是火繩槍,誤判了射程,險些被鉛彈擊斃。爲他擋槍的是胯下坐騎,大友義統結結實實摔了一個大跟頭,被部將扶起後,換馬再戰,戰馬又墮於塹中,一時動彈不得。
攻堅戰持續到下午,雙方精疲力竭。
小西行長見李朝守軍士氣未衰,決定暫緩攻勢,整頓好兵馬後,明日再戰。
經過一天的激戰,李朝一方也損失不小,宋洲參謀團知道此時還不是泄氣的時候,爲了鼓舞士氣,衆人密謀一番,命人向城內士卒民夫通傳,宋洲援軍三日之內便到。
宋洲援軍真的能三日之內趕到嗎?答案顯然不能,這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二十四日一早,倭軍正在生煙造飯,這時一架鐵鳥忽然從這些人頭頂飛過。這些時日,由於經常看到,倭軍已對天空飛翔的鐵鳥見怪不怪,有好奇之人只是呆呆望着天空,眼神裏充滿麻木。
鐵鳥劃過倭軍的駐屯營地,飛到平嚷城上空,灑下無數紙片,紙片上大略寫着全羅道收復、李朝水師大破倭國水軍、倭軍被阻擋在元山寸步難行的喜訊。
獲知這些消息,城內的軍民士氣的確有所提升。
有倭兵撿到了這些飄散的紙片,急忙送到了小西行長面前,小西行長看過紙片上的內容,將信將疑。這時候,他商人的思維又開始犯病,寄希望與李朝和談,逼迫其承認既定事實。……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有倭兵撿到了這些飄散的紙片,急忙送到了小西行長面前,小西行長看過紙片上的內容,將信將疑。這時候,他商人的思維又開始犯病,寄希望與李朝和談,逼迫其承認既定事實。
黑田長政極力反對小西行長的和談想法,但人家是太閣面前的大紅人,他最後只得屈服。
小西行長再度派通譯進城,表達了和談的誠意,宋洲參謀團得知此事,當即建議李琿利用和談的機會,拖延時間。
原本倭軍的大好攻勢,在小西行長的猶豫間慢慢消失。
二十五日下午,從南浦逆流北上的三艘巡邏艇突然闖入大同江面,不斷炮擊倭軍駐地。
小西行長見此大驚,誤以爲是後方出現變故,宋洲截斷了後路。趕忙派出偵騎探查,隨後便獲知有一股精悍的李朝騎兵在後方襲擾糧道,這更加讓他疑神疑鬼,莫非漢城已經出事?
半路殺出的李朝精騎正是由咸鏡北兵使韓克諴率領的六鎮人馬。
卻說韓克諴領兵過元山後不久,就打探到倭軍(加藤清正率領的第二軍)正在向安邊至元山方向進兵。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要麼回援元山,要麼繼續趕赴平嚷。
韓克諴回想起在元山的所見所聞,決定放手一搏,馳援平嚷。一行兵馬過燕灘,從當地逃難的百姓口中得知倭國數萬大軍在朝平嚷奔去。
自己手下只有兩千餘人,與倭軍硬碰硬,那不是送菜,韓克諴旋即決定一邊襲擾倭軍糧道,一邊打探平嚷那邊的消息。
經過這麼個小插曲,愈是讓小西行長感到不安。
在與黑田長政,以及一衆部將商議過後,小西行長決定撤兵,退回王京,再做謀算。
六月二十六日,天未亮,倭軍停止和談,又猛然發動了新一輪的進攻。
平嚷城內軍民昨日見過了支援而來的宋洲巡邏艇,以爲宋洲援軍不日便至,士氣高漲,連老弱婦孺也加入到了守城的隊伍中。
首輪進攻不順,藉着整頓隊伍的時機,倭軍在晨曦的掩護下,悄然退走,沒有給李朝軍隊出城追擊的機會。
平嚷攻堅戰就此宣告結束。
此戰共斬獲倭軍首級876級,其中有倭將8名,生擒1名。而李朝一番陣亡936人,受傷1023人,另有3名宋洲軍官在此戰中受輕傷。
雙方雖然傷亡不大,但此戰卻是倭國進攻李朝攻勢的終結,自此,兩邊攻防異手。
在小西行長退回漢城之後,宋洲經由俘虜之手給倭軍總大將宇喜多秀家帶去了一封宣戰書。因倭軍破壞並搶奪了宋洲在釜山浦的財物,再加應李朝王世子李琿之請,宋洲正式向倭軍宣戰,並奉勸倭國立刻投降,賠償宋洲與李朝的所有財產損失,豐臣秀吉要爲冒然親起戰端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