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懂王
作爲兵部尚書石星的幕僚,沈惟敬隨身攜帶有石星的書信,以及證明其身份的信物,很快便通過了李朝官員的核對。
王世子李琿得知大明派使者前來,十分高興,立即予以接見。
沈惟敬見到李琿後,隨即向其詢問了眼下李朝與倭國的戰事情況。得知倭軍進攻平嚷受挫,已退回漢城,沈惟敬不留痕跡地拍了李琿一陣馬屁。
沒有人不願聽好話的,尤其是帝王君主,李琿被沈惟敬這麼一頓猛誇,也有些飄飄然,但當他看完石星的書信後,卻立馬收斂了笑容。
信中,石星講明瞭如今明朝的情況,簡單來說,明朝基本統一了意見,如有必要可以派兵支援李朝。同時石星也闡述了自己“以談判爲手段,促成倭國退兵”的想法,還言幕僚沈惟敬熟通倭國事,能夠擔當談判主使的大任——沈惟敬這次專程跑到平嚷,便是希望從李朝官方得到負責談判的授權。
在沈惟敬看來,自己這次冒着生命危險跑來替李朝解圍,李朝上下還不得感恩戴德,屆時拿到授權,再憑三寸不爛之舌,勸倭軍退兵,就能一舉掙下進身之階。
而在李琿看來,明朝表現出的好意實屬再添倒忙,一旦明軍入境,那時候與明軍協商的就不是自己,而是父王了。
李琿思忖一番,以事關果事,不斷擅斷,需要與羣臣商議爲由,命人將沈惟敬帶下去休息,並言兩日後,一定給出確切答覆。
待沈惟敬離開,李琿立即召集城內文武大臣,共同商議。
左議政尹鬥壽與都元帥金命元爲首的一派,支持由明朝出面,主持談判;而都巡察使李元翼與司諫院司諫李幼澄等人認爲眼下形勢好轉,暫可不必嚮明朝求援。
李琿對李朝軍隊的戰力不報指望,但他又對宋洲即將實施的反攻信心不足,因此猶豫不定。這個時候,他有些後悔不該派柳成龍前往全羅道主持大局,以致於身邊一個可靠又能爲自己出謀劃策的心腹都沒有。
就在李琿拿不定主意時,宋洲參謀團卻意外登門。
原來司諫院司諫李幼澄退朝後,立刻將朝中商議之事通傳給了宋洲參謀團。至於李幼澄爲何會與宋洲人勾搭在一起,一方面出於利益(宋洲人給得太多),另一方面也出於愛果,在許多李朝士大夫眼中明軍與倭軍幾乎是劃等號的,一旦明軍入境,還不知要把李朝霍霍成什麼樣。
近段時間與宋洲參謀團的相處,讓李幼澄感受到了宋洲軍人的與衆不同,或者說另類。宋洲參謀團初到時,李琿命人送上了一些禮物,但都被這些人婉拒。在平嚷攻堅戰中,宋洲軍人更是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人素質,令李幼澄喫驚不已。有一羣不愛財,又敢打敢拼的軍官團體存在,相比於王世子,李幼澄對宋洲即將實施的反攻是充滿信心的。
李琿以爲宋洲參謀團找上門,肯定會阻攔由明朝出面,主持談判之事,但令他萬沒想到的事,宋洲極力贊成此事。
“殿下難道認爲戰場上得不到的,會在談判桌上得到?”
“可此事萬一被明朝促成,又該如何?”
“他們談他們的,我們打我們的。所謂談判,不過只是障眼法罷了!”
聽得此言,李琿暗暗心驚,宋洲這是要把明朝使者往火坑裏推呀!
遠在定州,李恆福等人玩出的小把戲已被宋洲識破,準備乘船前往明朝搬救兵的李朝使團鄭昆壽等人迅速被宋洲關押了起來。天底下就沒有不漏風的牆,有鑑於李朝複雜的形勢,東北總督府對嚮明朝完全隱瞞李朝的詳情,沒做希望(事實上,林世祿從領議政崔興源瞭解到情況後,已經偷偷潛回遼東)。因此,東北總督府決定利用王世子李琿與沈惟敬製造假象,迷惑明廷的判斷,爭取在明朝反應過來前,徹底平定李朝這邊的戰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遠在定州,李恆福等人玩出的小把戲已被宋洲識破,準備乘船前往明朝搬救兵的李朝使團鄭昆壽等人迅速被宋洲關押了起來。天底下就沒有不漏風的牆,有鑑於李朝複雜的形勢,東北總督府對嚮明朝完全隱瞞李朝的詳情,沒做希望(事實上,林世祿從領議政崔興源瞭解到情況後,已經偷偷潛回遼東)。因此,東北總督府決定利用王世子李琿與沈惟敬製造假象,迷惑明廷的判斷,爭取在明朝反應過來前,徹底平定李朝這邊的戰事。
聽宋洲如此言,李琿自然不可能表達反對,同時得罪宋洲與明朝,於是順水推舟,派都巡察使李元翼與沈惟敬接觸,看看這位明朝使者打算如何與倭國談判。
沈惟敬得知王世子李琿同意授權自己與倭國和談,欣喜若狂,當即向李元翼款款而談自己的計劃,只差沒說,沒有人比我更懂倭國。
歷史上,萬曆二十年(1592年)八月底,沈惟敬進入李朝,兩次親至倭軍軍營,與小西行長會談。要求倭國從李朝撤兵,並歸還被俘的李朝王子及官員,允許倭國與明朝通商。當時,倭軍勢頭正盛,小西行長懷有一邊和談,一邊進攻的盤算。見倭國和意不明,明朝暫時選擇擱置與倭軍議和。
到萬曆二十一年正月,明軍入朝,向倭軍發動進攻,先是取得了平嚷大捷,而後因輕敵,在碧蹄館之戰中受挫。明軍見到了倭軍的實力,又重啓了談判之事。
四月,沈惟敬第三次前往倭軍營中議和。要求倭國從李朝撤軍,並要求豐臣秀吉嚮明朝送來投降書。作爲回報,明朝則是冊封豐臣秀吉爲倭國國王,同時准許倭國嚮明朝進行朝貢貿易。而豐臣秀吉卻獅子大開口,要求明朝嫁公主於天黃爲妃,恢復明倭間的貢舶貿易,兩果大臣爲通好共立盟誓,在歸還李朝北部四道的同時,割讓京畿南半與全羅、忠清、慶尚等道給倭國,李朝派王子以及大臣到倭國爲質,李朝重臣向日本書寫不違背和約的誓詞等。眼見和談要無疾而終,沈惟敬這位“懂王”竟與小西行長等人合計,僞造了一封豐臣秀吉的《關白降表》。
後來事情敗露,倭國再次發兵進攻李朝,沈惟敬於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二十五日被判處斬,父母兄弟皆流放二千里,妻子兒女沒入功臣家爲奴。
李元翼將沈惟敬的計劃轉述給了李琿與宋洲參謀團,參謀團裏的一衆軍官聽罷哈哈大笑,對沈惟敬給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