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反攻(下)
李琿不好推脫,只得命尹鬥壽、李延慶等官員負責糧草籌措。
一幫人忙碌了數日,只籌集到3000石軍糧,若是將後勤全部交給李朝供應,這些軍糧還不足前線三日的消耗。
事情尚未辦好,尹鬥壽便向李琿訴苦,稱籌集困難,已引起民怨。實際上這幫李朝大臣整日宴安私家,恣酒自樂,好不快活。
宋洲派人連連催促下,尹鬥壽又將責任推給隨軍前行的李延慶,稱其帶着婢女隨軍,只顧享樂,絲毫未將世子交代的差事放在心上。
尹鬥壽說的情況並不是胡說,但大哥不說二哥,這幫人都是同一類貨色。李朝官員視糧草後勤工作低賤,作爲兩班貴族,自然不願自甘墮落操持賤業。通常將此事交給某人負責,此人會指派下屬辦理,自己不屑過問,而宋洲真要求這些人親自落實,對他們而言,簡直是件恥辱之事。
安邊北面臨海,與元山港相距不過二十餘里,西靠馬息嶺山脈,東枕太白山脈,南大川流貫其中,形成了半島東岸少見的平原——安邊平原。
加藤清正率第二軍駐屯該城,命鍋島直茂一部駐守南大川西岸,本部人馬則駐紮安邊城,又命家臣分兵到周邊強徵糧草。
聽聞倭軍前來,周邊的李朝百姓早已逃亡山中,數日收刮下來,倭軍徵集到的糧草也不過百餘石,遠不及出兵所需,加藤清正只得派人向漢城求援。
派來進攻安邊的宋洲第一師第二團團長名叫韓徵,祖籍山東,早年在307團服役,打過女真與韃靼,作戰經驗豐富。
韓徵與韓克諴年紀相近,兩人又都姓韓,因此關係倒還融洽。
前往安邊的一路,幾乎如入無人之境,與黃海道的嚴防相比,倭軍在咸鏡道佈置的陣城屯點極少,這令韓徵十分疑惑。
韓克諴聽通譯說完,解答道:“咸鏡道南部多山,只在東岸沿海有少量平原,可供百姓開墾。這種地形既不易軍隊通行,又不易大軍在此長期駐守。若非貴軍派兵在元山阻擋,只怕倭軍早已長驅直入,深入咸鏡道腹地。我料那倭軍一路勢如破竹,必定狂妄至極,怎會想到我李朝會與大宋聯合,一同出兵討伐。”
韓徵聽完翻譯,點了點頭,覺得韓克諴的話言之有理。
全軍過鐵原,遇到了一小股倭軍守軍,將其殲滅,審訊俘虜,意外得知加藤清正所部如今正爲糧草發愁,已派兩撥信使前往漢城討要糧草。
韓克諴聞知此事大喜,再三向韓徵建言,應速度向安邊進兵。
韓徵無奈,只得留下一部人馬駐守鐵原,又以韓克諴部騎兵爲先鋒,馬不停蹄趕往安邊。
七月二十三日,韓克諴部先鋒軍抵達了安邊遠郊,與倭軍偵查遊騎相遇。
駐守南大川西岸的鍋島直茂聽聞李朝有大軍前來,頓時大駭,立刻命部將匆匆組織防禦。
韓克諴仗着自己是騎兵,又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因此沒將鍋島直茂所部放在眼中,旋即對其發起了進攻。這一波出其不意的突襲,儘管只有千人規模,卻獲得了巨大優勢,迫使倭軍節節後退。
鍋島直茂命家臣以拒馬爲屏障,又命長槍兵組成防禦方陣,這才堪堪穩住了倭軍陣腳。
李朝騎兵在倭軍營中兜圈,看到密密麻麻的槍刺,完全無可奈何。南大川東岸這時亦戰鼓響起,不少倭兵正涉水前來支援。韓克諴見倭軍守勢頑強,又有援軍趕到,只得下令回撤。……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李朝騎兵在倭軍營中兜圈,看到密密麻麻的槍刺,完全無可奈何。南大川東岸這時亦戰鼓響起,不少倭兵正涉水前來支援。韓克諴見倭軍守勢頑強,又有援軍趕到,只得下令回撤。
得此機會,鍋島直茂立馬命弓箭手與鐵炮手射擊,給李朝騎兵造成了不小的殺傷。
韓徵率第二團後腳趕到,獲知韓克諴所部突襲失敗,並未說什麼,而是領着參謀登高觀察起安邊城周圍的地勢。
安邊城背靠大山,前有大河,易守難攻。加藤清正統領的第二軍雖然在元山港喫癟,但本身兵力並未傷筋動骨,仍有近兩萬人馬。而宋洲一方,此次派來的兵力不過一個加強團5000人,加上韓克諴所部騎兵也不到7000,兵力差距還是相當懸殊的。好在已經知曉對方糧草不濟,所以這場戰事易慢不易快。
拿定主意,韓徵對身邊副官道:“派人去元山,告訴他們,我需要更多火炮支援!”
副官記下,快步下去遣人聯絡。
加藤清正登上城頭,目光注視着河對岸的宋洲大軍,看着這股奇怪軍隊趕來的方向,他不禁皺起了眉頭:“難道開城出事了!?”
李朝戰事發生以來,由於前期太過順利,掩蓋住了倭軍各軍團間基本沒有聯繫這一弱點。另一方面,由於進攻速度太快,又把後勤壓力拉滿,這亦是個致命問題。
開城逐步穩固後,新一師師長劉鵬舉命人進一步探查倭軍的情報。
臨津江畔,有三四千名倭軍在灘頭駐屯,與宋李聯軍前鋒對峙。當夜,聯軍夜襲倭軍營地,倭軍大潰,從還未漲水的臨津江游到了東岸。通過審問俘虜和多方探查,二十五日彙總的情報中,表明倭軍約有10萬人駐守在漢城周邊,還有爲數不少投降倭國的李朝府兵充當炮/灰。
聯軍收復開城的消息傳回平嚷,令李琿大爲振奮。在明知後勤壓力巨大,倭軍又有重兵把守漢城的情況下,李朝君臣再次犯了急功冒進的毛病,不斷遣使催促聯軍立刻進兵。堂堂的左議政尹鬥壽與都元帥金命元更是突然“洗心革面”,行吏員賤民之事,親臨一線在臨津江面監督架設浮橋,以便聯軍的炮車、軍械儘快渡江,同時向劉鵬舉謊稱“倭賊之在漢城中者,多不過萬餘”。
劉鵬舉有些不勝其煩,乾脆眼不見爲淨,以到前線偵查爲由,避開了兩人。
實際上,劉鵬舉在精銳騎兵的保護下,確實跑了一趟坡州,沿途探查漢城敵情和道路形勢,還意外遭遇了宇喜多秀家所部的前哨。見倭軍防衛嚴密,劉鵬舉只得率部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