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再戰
宋洲在處理好漢城的事宜後,聯合李朝,加緊了在慶尚道與全羅道對倭軍的佈防。
宇喜多秀家對宋李聯軍的動作瞧得一清二楚,他也擔心宋李雙方會突然變卦,於是動員人力,緊鑼密鼓地在半島南部沿海整備工事。這些工事在後世有個響亮的名字——“倭城”。
戰國時代的倭國戰爭中並未大量動用火炮進行陸戰與要塞攻防戰,因此其各類掩體工事均未針對大量中、重型火炮圍攻而進行優化。
在礪石峴對峙中,倭軍遭受宋軍大量大型火炮的炮轟,事實證明,一般的木構樓櫓類的防禦建築在炮擊中防禦力幾乎爲零,很快就會被損毀或坍塌。
爲提高工事的防禦力,倭軍爲此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如在尚州,倭軍重修了李朝原有的邑城,在城外挖掘了10尺寬的壕溝,並在城中名爲“王山”的山丘上增築了一座倭式陣城,在山頂上築以磚瓦爲地基的二層高天守閣,在王山的山坡上環繞天守閣修了土壘城垣,城垣之上建含木柱框架的土塀掩體工事,並在上面挖掘射擊孔,還在城外西南方向修了一座土壘工事作爲城外據點,大城中套有小城,在石城外築土城,兩者互爲支撐。
原有的城防工事被重新進行規劃,城內原有房屋被拆毀,建築材料被改建爲築地塀之類的防禦工事,用以切割慶州城的內部空間。這是爲與突破邑城城牆的宋李聯軍進行大規模巷戰而構建的,由多重、複數的長牆工事構成的大型防禦要塞。
由此因缺乏重型火器,倭軍在李朝修築的工事,大部分是方便火繩槍發揮的木柵、土塀之類,並搭配土垣、壕溝建造,這樣的多重土木工事在缺乏大型火炮時,仍有着相當不錯的防禦力。
不過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雖然石壘的結構強度尚可,但土壘、木柵、土塀之類的工事無法抵禦大型火炮。這些工事用來對抗李朝人的弓箭或輕、重火繩槍還行,但是要對付宋洲的大量重型火炮,就有些強其所難。這些由平地邑城改建的倭城,周邊地形平坦、交通較爲便利,只要宋軍決意攻城,將大型火炮運輸過來,就可以摧毀這些土木工事。
正當倭軍風風火火整備工事時,豐臣秀吉有關和談的回信終於傳來,宋洲提出的主要三條,豐臣秀吉在信中明確回覆:退兵可以,賠款與割地免談。
宋洲得知這個結果,知道和談的試探還需繼續,於是派遣宋洲駐八重山王國與琉球王國的全權事務專員袁一鳴爲正使,與李朝使者判書李德馨一同前往名護屋(兩人都精通倭語),打算和等在當地的豐臣秀吉面對面商談。
一行人於九月十六日避開一場颱風後,乘船抵達了名護屋城。
名護屋在上次經歷炮擊後,進行了日夜搶修,已恢復原樣。豐臣秀吉以極高的待遇款待了宋李兩果使團,陪同的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也一對一接待了袁一鳴與李德馨兩人。
九月十八日,豐臣秀吉以裝飾華麗的數百遊船和侍衛陪同使團,遊覽名護屋的海灣。在歌舞宴會招待之後,他又約兩人在山裏丸茶室見面,始終未提和談之事,不知道這份淡定是裝的,還是本就如此。
喝完茶,豐臣秀吉這才說起正題。
“李朝的宗主不是明朝嗎,何時變成了宋洲?”豐臣秀吉向李德馨詢問。
李德馨支支吾吾,答不出個所以然。……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李德馨支支吾吾,答不出個所以然。
豐臣秀吉見此,面露輕視,轉過目光,看向袁一鳴,笑道:“宋洲,南蠻爾,也敢自稱華夏?爾等見利忘義之果,佔我北疆(蝦夷島),我不去找你們的麻煩,你們倒主動登門?”
袁一鳴不卑不亢道:“太閣大人若是要與我做口舌之爭,恕在下毫無興趣,此次前來還是就事論事,談一談議和之事吧!”
豐臣秀吉眯了眯眼,一改之前的緩和語氣,說道:“關於之前的和談條件,我又改變了主意,想和談,李朝必須割慶尚道與全羅道給倭國,同時派人質住往京都,向倭國交納貢物。”
李德馨激動道:“太閣大人怎能出爾反爾,這番無理要求,我朝決計不會答應!”
豐臣秀吉頗爲得意的欣賞着李德馨的焦躁不安,但見袁一鳴神色如常,他隨即冷哼一聲。
袁一鳴制止了李德馨的聒噪,笑道:“我幼時聽過夜郎自大的故事,猜想那種坐井觀天、盲目自大的人只可能存在於歷史典故中,想不到今日,竟然還能親眼見到。太閣大人既然毫無談判的誠意,那我等繼續在這裏等待也毫無意義,在下就此特向太閣大人告辭。”剛一起身,屋外便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兩果交戰,不斬來使,太閣大人難道要破這個先例?”袁一鳴轉頭問道。
豐臣秀吉接話道:“使者有所誤會,既然來此談判,說說你們開出的條件。”
“原來的條件是退兵、賠款與割地,現在我果的條件也變了,還得加上一條通商。”袁一鳴針鋒相對道。
……
就在所有人的視線盯向和談之事時,宇喜多秀家按照隨同和談回信到來的另一封信,開始了祕密部署。
面對眼下的困境,豐臣秀吉決定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對宋洲拉攏,對李朝打壓。而宇喜多秀家接到的命令,便是以最快的速度,全力一擊,佔據李朝產糧區全羅道,再緩緩圖之。從慶尚道南部前往全羅道的交通要地晉州,因此成爲倭軍首先需要拔除的一顆釘子。
豐臣秀吉的一舉一動,始終沒有逃過德川家康的眼睛。眼下戰事再起,看起來對原定的計劃十分不利,德川家康對此有些躊躇。
這時不知是誰,暗中給德川家康送來了張紙條,紙條上只有一句話:計劃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