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下鄉考察(5)
從朝歌城出發,暗線考察隊一路南下,前往的第一站名爲博文鄉。
博文鄉是個沿海鄉鎮,下轄7個村,共有930戶5758口人。與東角郡首府朝歌城、珊瑚郡首府寧海城相距都不過600公里,鄉里依託捕魚業與棉花種植業等,經濟發展相當迅速。
這樣一個鄉鎮,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從這個鄉走出的一位大商人,卻引起了考察隊的注意。
從博文鄉走出的一位大商人姓林名文強,此人是陡然發跡,就在五年前,他還是博文鄉博文一村一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
據“動物園”收集到的線索表明,由林文強牽頭組成的所謂“林氏家族”,很可能是個會道門性質的團體。
會道門正式產生於明正德年間,是一種具有準宗J性質的封建M信色彩很濃的祕密結社組織。歷史上的會道門大多是由民間祕密教門演化而來,但兩者又不完全等同,有的J門與會道門之間還是有所區別的。會道門可細分爲“會門”如大刀、紅槍、小刀等,以及“道門”如九宮、先天、一貫、歸根等。大體上來說,“道門”的歷史要早於“會門”,“道門”一般是由民間祕密J門如白蓮、黃天、聞香、先天、羅J演化而來。如****的創始人,傳說就是聞香J主的後代。
不管是“會門”,還是“道門”,宋洲向來都抓得很嚴,基本是抓一個咔嚓一個。因此,在本土生長的會道門許多都朝隱祕的宗族方向發展,雖然後者也在宋洲的打擊範圍內,但普通的血緣紐帶關係與宗族關係真的很難區分,爲此宋洲有時候不得不網開一面。
宗族是一種社會單位,爲了生存和安全的目的,由幾個核心家庭鬆散地組成。澀會發展伊始,面對嚴酷的自然及社會的生存鬥爭,家族只能以較小的規模存在,有獨立生存能力的子孫會逐漸脫離父族另立宗族。春秋戰國以後,一個宗族所包含的人口往往可達幾千人,到魏晉、隋唐時,個別豪門大姓甚至有上萬人。
一個宗族的壯大其實只需一兩百年,比如明朝老朱家。普通宗族的歷史,後世淸代對這方面的研究比較詳細,如広東香山縣義門鄭氏宗族的始祖來自浙江,11世紀擔任広州知府。由於父子二人都葬在香山,所以後代子孫就定居香山,成爲“香山開族祖”。到第八代時,有兄弟二人,分爲兩大房,二人爲各房初祖,宗族人丁逐漸興旺。其中哥哥的一房稱爲龐頭鄭族,其“九世祖”和濠頭鄉高氏宗族的女子成婚,並移居到那裏。他的子孫一度達到千餘人,其中雖然有一些在城市裏經商,並聚集了相當財富,但大多數仍然留在鄉下務農。弟弟的一房,又發展分成三房:長子鄭宗榮,有三個兒子(即第十代):鄭谷彝、鄭谷純、鄭谷紋。谷彝和谷純一同遷到濠頭,成爲濠頭分房之祖,後裔達5000餘人。谷紋同他的父親居住在錢山,因此成爲錢山鄭氏分房之祖,其後裔大約爲600人。
宗族往往與鄉村有着密切聯繫。鄉村佔大多數的是農人,不像城市百姓那樣容易流動。因此,血緣紐帶在鄉村中比在城市中保存得要更好。正因如此,城市中的社會組織和鄉村中的社會組織,其形式各不相同,前者以“行會”與“市/民”組織爲典型,後者以宗族組織爲特徵。
宗族的作用其實要分時期來看,在“王權不下鄉”的時代,凡遇災荒年景,宗族能加強族人之間的凝聚力,共同抵禦災害。有些宗族會利用宗族公共財產或宗族義倉所儲藏的糧食,幫助或救援年老和貧困的族人。如江陰楊氏宗族,該宗族將祭田、所得的部分收入用來預購糧食和衣物,每一位年老或非常貧窮的族人,都有資格領受救濟;領到多少視被救濟者的年齡而定。守節的寡婦、孤兒和喪失勞動力者,也在被救濟之列;在學堂讀書者、店鋪或手工作坊學徒、家庭遇到紅白事務者,也可以得到特別補助。……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宗族的作用其實要分時期來看,在“王權不下鄉”的時代,凡遇災荒年景,宗族能加強族人之間的凝聚力,共同抵禦災害。有些宗族會利用宗族公共財產或宗族義倉所儲藏的糧食,幫助或救援年老和貧困的族人。如江陰楊氏宗族,該宗族將祭田、所得的部分收入用來預購糧食和衣物,每一位年老或非常貧窮的族人,都有資格領受救濟;領到多少視被救濟者的年齡而定。守節的寡婦、孤兒和喪失勞動力者,也在被救濟之列;在學堂讀書者、店鋪或手工作坊學徒、家庭遇到紅白事務者,也可以得到特別補助。
宗族一般重視對年輕一代的教育,使他們有能力參加朝廷主持的科舉考試,以取得功名。而這些取得功名的年輕一代,又能反過來保護宗族的利益。許多宗族會爲年輕族人,特別是貧困家庭的成員,創辦學堂,用以提倡教育。他們會設立“族學”,也稱爲“家塾”“祠學”,或簡單稱爲“義學”。如贛地興安縣篁村李氏宗族以長期擁有一所族學而著名。這所學堂稱爲“篁村義塾”,早在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7年)就設置,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增置維持義塾的學田數量,最後因明末戰亂而毀壞。
除了救濟、教育外,一些宗族還會費心地維持自己宗族的秩序和道德。他們有時候會依據儒家道德的基本原則制定行爲規範,通常稱爲“宗規”。如做兒子的必須孝敬父母,做妻子的必須忠於丈夫,做兄弟的必須相互和睦。所有族人都不準懶惰,不準奢侈浪費,不準賭博,不準爭吵,不準使用暴力,不準從事其他犯罪行爲。通J、不孝順父母,被視爲嚴重犯罪,會受到驅逐,甚至被處死。這些宗規或在合適場合口頭宣講,或寫下來張貼在祠堂裏的合適地方,用以警醒族人。
從以上角度來看,宗族的作用具有很高的正面意義,但那僅限於“王權不下鄉”的時代。
在工業大發展時期,宗族已成爲保守、排外、頑固等詞彙的代名詞,澀會經濟的發展需要極大調動人力、物力,宗族由此也已成了這條高速公路上的絆腳石。宋洲自然不會允許這種封閉的自給自足的小圈子存在,更不會學封建王朝那樣,去與一個個宗族展開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