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出使(完)

作者:真難得糊塗
通譯解惑道:“倭國眼看就要戰事停歇,百姓因此也能得到休養生息,不過百年,人口必增。而倭國不過三島之地,百年之後,百姓無地可耕或僅有立錐之地,一旦遇到災荒年景,恐會重蹈昨日故事,此所謂‘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不可不防呀!”

  青山忠次點點頭,頗爲認同通譯的觀點,這種情況似乎可以明確預見。

  “閣下可有什麼解困之法?”待通譯說完,青山忠次連忙問。

  通譯做冥思苦想狀,許久才答道:“在下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倭國若想走出這個困境,只有控制人口增長、限制成婚年齡、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製,從而確保百姓擁有的土地不減少,使其擁有一定的抵災能力……”

  通譯搬出了後世那套“馬爾薩斯煮義”的歪經,一個勁得給青山忠次灌**湯。

  馬爾薩斯煮義是以約翰牛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爲代表的學派,產生於18世紀。馬爾薩斯斷定人類的X本能決定人口會以幾何級數增長,若不加以控制,每過25年便可增加一倍;因土地有限而導致的報酬遞減規律作用,食物只能以算術級數增長;人口受生活Z料的制約,在缺乏有效控制的條件下,便會隨生活Z料的增加而增加。因人口增長速度快於食物供應的增長速度,隨着時間推移,人口將超過食物的供給量。而食物不足會引起貧困等情況,故人口與食物間的不平衡總是通過抑制人口增長而加以改善。馬爾薩斯爲此提出兩種抑制人口增長的方法:即道德抑制與積極抑制。前者指人們通過晚婚、獨身、節Y來控制出生率;倘若人們未能通過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長,則戰爭、疾病、瘟Y等各種形式的積極抑制將會使人口減少,以達到人口增長與食物供應間的平衡。他認爲,積極抑制是殘酷的,鼓勵人們採用道德抑制,以避免惡習或貧困發生。

  馬爾薩斯在其鉅著作中,還提出了讓渡利潤論和第三者理論,即由於存在着由地主、官僚和目師等組成的“第三者”,這些人只買不賣,這才支付了生產者的利潤,避免了澀會消費不足而導致的生產過剩危機。這一理論與倭國存在的武士階層完美契合,可以說是爲其量身打造。

  爲了使青山忠次堅信自己是出於好意,通譯話鋒一轉,又提出了另一條解決辦法:“向西萬里之外,有一片蠻荒大陸,其生活在那裏的土著膚色黑如墨石,尚未開化,從倭國長崎出發,到那片大陸僅需半年,只要倭國能下定決心,支付報酬,我大宋願意每年爲倭國轉移一定的多餘人口,如此也能解決倭國未來的困境。”

  青山忠次聽到“萬里之外”、“半年”這些形容詞,便不禁皺起眉頭,這條解決辦法顯然不能鍾他的意。

  封建統治者都是正治動物,首先要考慮的是怎樣穩固與延續自己家族的地位,因此纔會有守舊大臣剛毅所說的那句“我家之產業,寧可以贈之於朋友,而必不畀諸家奴。”正基於此,試問德川家康怎會同意給他人作嫁衣裳——一旦萬里外的新得之地,有人扯旗造反,必定難以阻止。

  兩相對比之下,青山忠次自然傾向於前一條“歪經”的解決辦法。

  火車前往東岸的一路,青山忠次瞅緊機會便與通譯交流,並將與其交談的內容謄寫成冊,準備帶回去給家主過目,此次出使對他而言,可謂收穫巨大。

  屁股決定腦袋,立場不同,註定李朝、琉球使團與四春城老學究們的對線沒有結果。生了一肚子悶火的使團一行人隨後繼續北上,於五月中旬抵達了宋洲東都中牟城。

  宋洲當初挑選東都,臨川城與寧海城明爭暗鬥,使盡了所有關係,最後卻讓中牟城摘了桃子,這一結果大出所有人的預料。不過對臨川城與寧海城來講,這一選擇似乎都能接受,只要不是對方就成。……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宋洲當初挑選東都,臨川城與寧海城明爭暗鬥,使盡了所有關係,最後卻讓中牟城摘了桃子,這一結果大出所有人的預料。不過對臨川城與寧海城來講,這一選擇似乎都能接受,只要不是對方就成。

  中牟城的地位確裏後,立刻得到了進一步的規劃與建設,如今該城雖沒西都迎日城那般氣勢恢宏,倒也有幾分都城的模樣,沿着御街拔地而起的各棟中樞辦公樓,其規制絲毫不遜迎日城。

  使團一行人對鋼筋水泥的建築見多了,已沒當初的那般大驚小怪,但心裏難免不會將其與自己果家的都城比較,歷史底蘊方面似乎是他們唯一自信的地方。

  抵達中牟城的第三天,兩果使團受邀於夜晚參觀了一處建在低矮山丘上的觀星臺。

  李朝的天文觀察還停留在使用仰釜日晷、懸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擊漏、玉漏等儀器,辨別方向、紀錄時間的階段上,琉球比李朝更不如。

  宋洲觀星臺裏將太陽系的模型直觀的展現了在使團一行人面前,這幫人又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到了月球與火星的具體詳情,佐證了太陽系的概念,由此帶來的觀念衝擊是顛覆性的。

  華夏古代有“天圓地方”的哲學S想,這在建築與貨幣等方面均有表現。儒家又按“天圓地方”解讀的《易經》陰陽S想體系提出了治果安邦、三綱五C的澀會人L體系。如董仲舒《春秋繁露》,便是公認的儒家治果方略典籍,其中充滿了天人合一、天人感應、陰陽五行的S想。由“天人合一”,又引出了程顥的“天人本無二,不必有合”,以及王陽明“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本體只是太虛……一悟本體,即見功夫,物我內外,一齊盡透”。

  和一幫儒學士子辯經,肯定是辯不過他們的,宋洲就喜歡將那些玄之又玄的東西敲碎,赤LL的展現世人面前,告訴他們什麼是天,什麼是地。

  李元翼看完坑坑窪窪的月球表面,神色不由得一滯,隨後便不斷念叨:“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鄭迵看罷,也道:“不該是這般呀!”

  林允文不知道這幫人在發什麼神經,他擡頭望着月亮,回想起在四春城的飛行體驗,竟異想天開的想到有朝一日,人類是否會如飛上天空一樣,登上浩遠的月球?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