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李泰的新發現
“王叔,疙瘩村的百姓難道都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嗎?”
“沒錯,都有屬於自己的土地,疙瘩村本來人口就不多,也就十七戶人家而已,整個疙瘩村總人口也就一百多人。”
“只不過他們的土地不多罷了,一家也就那麼幾畝地。”
“不過那是之前,現在他們手裏的土地多了不少,不過大部分都是租的王叔我的。”
楊旭回答道。
聽到楊旭的回答,李泰微微點了點頭。
“王叔,那你收他們租子嗎?”
“收啊,只不過收的不多,也就收一成的租子。”
聽到楊旭的回答,李泰開始思索了起來。
“王爺!”
“嗯!”
“這是第幾批磚。”
楊旭對着正在從磚窯裏面取磚的工匠詢問道。
“回王爺,這是第二批,這一批有三萬塊。”
被他詢問的工匠回答道。
聽到工匠的回答,楊旭拿起一塊紅磚打量了起來。
一旁的李泰也同樣拿起了一塊紅磚打量了起來。
同時還充滿了好奇,因爲這紅色的磚他還是第一次見。
青磚他倒是常見,畢竟皇宮就有現成的青磚。
隨後李泰又打量起不遠處那高大的磚窯。
“王叔,這紅磚的燒製成本是不是比青磚低。”
聽到李泰的詢問,楊旭回答道:“沒錯,這紅磚的燒製成本比青磚要低的多。”
“等這紅磚足夠了,到時候村子裏的房子都會進行重建和重新規劃。”
李泰一邊聽着楊旭的回答,一邊打量着工坊。
這一打量,他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這個工坊的工匠好像每個人只做那麼一兩道工序。
有專門和泥的,有專門做胚的,有專門負責運送晾曬好的。
給他的感覺就是分工有序。
李泰下意識的從自己的小挎包裏面掏出了筆和本子。
然後將自己看到的給記錄下來。
【沫沫:臥槽!這就是學霸的恐怖之處嗎,只是看了一下,就發現了流水線作業和分工分步奏作業的優勢。】
【派大星人:鐵子們,我突然覺得李泰當皇帝也不錯。】
【炸天幫荒天帝:旭哥,我建議你給李泰講村集體經濟和經濟學以及市場學,我現在非常好奇李泰聽了這些後,會將幸福村發展成什麼樣子。】
【一介書生許公子:旭哥,我也覺得你可以跟李泰講講這村集體經濟,要知道幸福村可以有着接近三千人。】
【四爺:沒錯,幸福村地盤足夠大,按照一個人五畝地來算,我們按照三千人來算,那就是一萬五千畝地,這還不算房屋用地以及山地和荒地,整個幸福村的面積至少超過十五平方公里。】
楊旭看到這些消息,對着正在寫心得的李泰詢問道。
“青雀,整個幸福村佔地多少畝?”
“五萬三千兩百八十一畝,百姓耕地佔一萬三千三百三十九畝。”
“百姓房屋佔地八百畝左右,剩下的則是山地和荒地以及河流。”
“整個幸福村統計人口兩千六百七十八人,一共三百四十七戶人。”
李泰非常準確的就報出了相關數字。
楊旭聽到李泰的回答,無比驚訝看着李泰。
他是真沒想到,才一個上午的時間,他就已經瞭解的這麼清楚了。
而且還將這些數據給記了下來。
“尼瑪,這就是學霸的恐怖之處麼。”
楊旭在心裏吐槽了一聲。
別看這只是幾個簡單的數字,但是別忘了李泰也就今天上午的時間去了解而已。
要知道之前李泰可沒有管這些。
“走吧,再帶你去個地方,然後我們直接回家。”
李泰聽到楊旭的話,點了點頭。
隨後跟在楊旭身後,只不過他的眼睛還在四處打量着。
雖然說疙瘩村不大,人口也不多。
但是他發現這些村民好像穿的都非常的不錯,臉色也比別的地方的百姓要好。
而且這些百姓臉上基本上都帶着笑容,顯然是生活過的不錯。
在遇到楊旭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非常尊敬的打招呼。
而且他還發現了村民們的房子好像都修繕過。
不止如此,他還發現了一棟非常豪華以及樣式很特別的房子。
不過他沒有開口詢問,因爲他心裏有了答案,那棟房子應該就是自己這位異姓王叔的府邸。
“芳姐!”
“老闆,您回來了。”
“嗯,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當今魏王。”
聽到楊旭的介紹,劉芳連忙對着李泰行禮。
“民婦見過魏王。”
“免禮!”
“謝魏王!”
“芳姐,現在一共生產了多少套了,長安城的店鋪已經裝修的差不多了,我打算下個月就開業。”
“老闆,目前女款一共生產了一千二百套,男款八百一十七套。”
劉芳連忙回答了楊旭的詢問。
“加起來兩千套,這個月還有七八天時間,到月底達到兩千五百套應該沒問題吧。”
“老闆,沒問題。”
“沒問題就行,你忙你的,我領他看看。”
“是,老闆!”
等劉芳離開,李泰這纔開口詢問:“王叔,這老闆是什麼意思。”
“就是掌櫃的意思,那個王朝的稱呼。”
聽到楊旭的回答,李泰點了點頭,然後將注意力放到了那些縫紉機上面。
這一看他基本上就已經猜到了這些器械的出處了。
隨後他又看向這些正在生產的女子們。
再結合剛剛之前看的工坊,李泰心裏瞬間萌發了一個想法。
那就是在幸福村是不是也可以建立類似的工坊。
要知道幸福村的女子可比疙瘩村多的多,至少有幾百人。
如果在幸福村辦一個類似的工坊,然後組織這些女子也縫製這衣物,是不是也能在長安城或者大唐境內跟那些世家搶生意呢。
而且從生產成本來說,應該也要比世家或者其他的工坊要低不少。
儘管他沒有試過,但是他心裏的感覺是至少要低三到四成。
“王叔,這樣分工序是不是生產效率是不是會增加不少,而生產成本卻會減少不少。”
楊旭聽到李泰的詢問,用讚賞的目光看着他回答道。
“沒錯,生產效率至少要提升好幾倍甚至近十倍,成本同樣也降低好幾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