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楊旭上朝,準沒好事
當天晚上,孫陽和程咬金就率領這一千親衛以及五千金吾衛對着長安城內以及周邊縣域內所有的有問題的寺廟進行動手。
這一行動一直持續到了凌晨四點左右才結束。
抓獲的和尚足足有近萬人,抄出來的資產和糧食更是難以計數。
“王爺!行動結束,所有的和尚都已經關押在軍營當中。”
孫陽對着楊旭彙報道。
“知道了,記得看好他們,還有控制住風聲。”
“是,王爺!”
東宮外,當楊旭的身影出現在現場的時候。
立即現場的所有人都將目光看向楊旭。
畢竟一般情況下,這位是不會出現在早朝這種場合上。
如果這位出現了,那就代表着指定有什麼事要發生了。
一時間現場的官員紛紛猜測了起來,同時也知道今天的早朝恐怕不會那麼平靜。
對於少數知情的幾人,看到楊旭的出現倒是很平靜。
長孫無忌:“完事了?”
楊旭:“嗯,長安城內以及周邊縣完事了,不過也夠了。”
房玄齡:“沒錯,主要的作用就是起到一個動手的藉口。”
杜如晦:“接下來呢,你有什麼安排?”
楊旭:“很簡答,不管是道教還是佛教,旗下不得擁有大量的田地,不得在公衆場合宣言教義,不得用金粉鑄佛像,不得......”
【專啃嫩白菜:我怎麼感覺有點熟悉感呢。】
【大美麗:不就是我們現在對宗教的管理制度麼,只不過旭哥做了一些改動,限制的更加嚴格而已。】
【大聰明:可不就是這樣麼,我覺得這挺好的,他們佛家自己說的要放下世俗,不得貪戀凡塵,要做到六根清淨,旭哥這樣做剛好滿足佛家的教義。】
【西直門萌總:我更想知道旭哥這次抓了多少人,又抄出了多少資產,多少糧食?】
長孫無忌、房玄齡以及杜如晦聽到楊旭的回答,都不約而同的愣住了。
如果真這樣做了,這簡直是不給佛門活路啊。
就這搞法,這佛門絕對要大受打擊。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三人想的一樣,因爲楊旭的參與,後面的史書記載上。
將這一次事件稱爲佛門大劫。
“爲何還有道教的事在裏面?”
房玄齡不解的詢問道。
“一視同仁嘛,免得說我偏心,人家道家能做到,爲何他們佛家就不能做到,難道他們佛家高人一等。”
“要知道我道家還是我大唐的國教呢。”
三人聽到楊旭的回答,一時間竟然無法反駁,因爲楊旭說的是事實。
時間來到早上六點,隨着大門被打開,所有的大臣們排着隊進入到大殿內。
“拜見陛下!”
“諸位愛卿免禮!”
“謝陛下!”
“有事起奏!”
聽到王升的喊聲,楊旭直接從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來。
“啓稟陛下,臣有事起奏!”
大殿內的衆臣看到楊旭率先站了出來,瞬間心裏一緊,就連心跳都加快了不少。
有些人就連呼吸都急促了一些。
畢竟這位還是第一次在朝堂上上奏說事啊。
一時間大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楊旭身上。
李世民聽到楊旭的話,與楊旭對視了一眼,隨後開口。
“衡州王既然有事要奏,那就請吧!”
“啓稟陛下,可還記得年前的地裏突然冒出佛像一事。”
“本王好奇就派人去探查了一下,這一探查,還真讓本王查出了一些東西。”
“具本王手下探查後發現,那尊從地裏冒出的佛像下面有大量的黃豆,並且這些黃豆已經發芽。”
“後面又經過一番調查,最終弄明白了這地裏爲何會長出佛像的原因。”
“原來是這個寺廟的方丈讓人挖了一個坑,在坑裏放了大量未發芽的黃豆,接着又將佛像放在黃豆上,並且每日派人祕密澆水。”
“隨着黃豆發芽,最終這佛像被豆芽給頂了出來,這就是土裏突然長出佛像的整個過程。”
“並且不止是如此,本王的手下還查到這家寺廟蠱惑百姓將自己的土地捐獻給寺廟,並且還讓百姓幫其進行耕種。”
“值得諷刺的事,百姓耕種的土地正是他們之前捐獻給寺廟的土地,而這些百姓還要上交六成的租子給寺廟。”
“這是詳細的調查結果,還請陛下查閱。”
楊旭一份奏摺遞給了王升。
王升接過奏摺,又遞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接過奏摺裝模作樣的看了起來。
而此時整個大殿內無比的安靜,甚至有些大臣臉色都變得難看了起來。
其中那個之前在大殿上說起這事的言官,更是臉色變得慘白,身體都在不停的哆嗦着。
如果楊旭剛剛說的都是真的,作爲之前在朝堂上提這事的他,肯定脫不了干係。
畢竟這可是欺君之罪啊,雖然跟他不是主要參與者,但是是他在朝堂上提出來的。
而且還有一點,他可是收了賄賂的,可以說到時候肯定會被供出來。
而龍椅上的李世民此時也開始飈起了演技,只見他臉色變得越來越陰沉。
周身更是散發着陣陣寒意,讓原本溫度就不高的大殿再次下降了不少。
不少的大臣都下意識的打了一個冷顫。
“砰!”
“真是豈有此理,天子腳下,居然敢如此愚弄朕,好大的膽子。”
“李御史,這就是你口中所謂神蹟,睜開你的狗眼好好看看。”
李世民直接將奏摺甩到了那位李姓言官跟前。
那名李姓言官哆嗦着身子,用着他那不斷哆嗦的手撿起了奏摺,然後一臉恐慌的看了起來。
“陛下!臣知罪,還請陛下降罪!”
“臣也不知道他們居然敢如此膽大妄爲,居然敢欺君。”
“還請陛下開恩啊!”
“念你對朝廷還有一絲貢獻,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免去官職,流放安西。”
“謝陛下,謝陛下開恩。”
這名言官一邊磕頭一邊任由侍衛將他給帶出大殿。
等人帶出大殿後,李世民一臉寒霜的掃視着現場的一衆大臣。
而現場的大臣們大部分都低着腦袋,不敢與李世民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