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希望是創造出來的
就在朱由檢剛剛轉身的時候,一個滾燙的東西朝自己的臉頰啄了一下。朱由檢明顯感到那東西很熱,有點溼潤,還有點點黏黏的。
“啊!”方怡已經尖叫起來,捂住嘴巴,一臉驚恐的神情。
楊靜親完朱由檢,帶着紅透的臉頰,轉身就拉起方怡跑進了小院,嘭一下關了院門。朱由檢楞住了,他這還是第一次被女人主動“欺負”。
朱由檢還沒回過味,就聽到院門裏面傳來楊靜的聲音:“我發的誓做到了,從此兩不相欠!”
就這就算了?朱由檢『摸』了一下自己的臉,微微笑了一下。他本來也沒打算得到,又何來過多的期盼,轉身搖搖頭,徑直離開了小院。
“師姐,這就完了?”方怡奇怪的看着楊靜。
“怎麼,你以爲我真想進後宮?”楊靜的臉『色』恢復平靜,又顯『露』出當初在萊蕪的那種冷峻面容。
“那你剛剛乾嘛...”方怡指了指門外。
“我也不知道。就是突然就...”楊靜移開了靠在院門的身軀,慢慢挪步走進小院。
“那我們怎麼辦?是離開嗎?”既然和朱由檢不想產生瓜葛,就沒有必要繼續留在他的身邊了。
“這些天裏,你有沒有發現他好像跟師傅說的皇上很不一樣?師傅當初說他是個昏君,可是你看看他有一點昏君的樣子嗎?”
楊靜坐在圓桌旁,低頭沉思着說:“在山東,僅僅幾個月時間,他帶出來的兵至少比以前的官兵要好的多。這次在淮安,又幫我們報了仇,而且還把那些壞官兵都抓了,根本不像師傅以前形容的昏君樣。我倒是很好奇,他會對老百姓到底如何。”
“也許他只是假裝的呢?時間一長,那些官員還不都是一樣魚肉鄉里。”方怡不服,當初加入彌勒教,也不全是受到蠱『惑』,說到底還是對現實不滿,加上有教裏的宣傳,從心裏對官府抱有成見。
“我們還是先離開吧,回彌勒教去,如果他是個好皇帝,就組織其他教友放棄刺殺他。如果他是個昏君,我們也不摻合其中,免得兩面爲難。”
恩怨兩清,不參與其中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江湖兒女,恩怨分明,楊靜覺得自己既然無意當什麼後宮娘娘,不如離開朱由檢落個自在。
就在朱由檢這邊漫無目的瞎逛的時候,淮安城裏一處府邸,馬士英,盧九德和黃得功正湊在一起,聊起了皇帝。
“盧公公,你剛剛說皇上好像跟以前不一樣,是什麼意思?”黃得功急着盯着盧九德,這可算是大祕密,一般人可不敢隨便『亂』說。
“我是有這種感覺,但是不確定。”
盧九德雖然身在宮中多年,可畢竟不是王承恩自己常年伴隨朱由檢的身邊人,只能以常理推測出朱由檢現在的異樣。
“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說清楚。”
馬士英也着急,揣測皇帝的心思,一直是官員晉升的法寶,會錯意,就意味着站錯隊,是要喫虧的。
“皇上身邊,居然不帶一個太監服侍,這不和常理。而且,現在的皇上,似乎特別有主見。行事風格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也很少詢問大臣的一件,居然就把淮安的事情辦成了。”
盧九德的話,讓另外兩個人沉思,關於崇禎突然變得特別有主見這個事情,他們也有感覺。
貫穿整個崇禎以前的行事風格,除了在對付魏忠賢的事情上,顯得很有章法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臨時興起爲之。
17年換了那麼多首輔,這樣的『性』格,怎麼聽都不像是一個有自己主見的人做出來的。
“尚書大人,您看我這兵權,是真交還是?”黃得功疑『惑』的看着馬士英,作爲閹黨手中唯一的一支軍隊,朱由檢現在直接下命令經行整編,這樣以後就等於是收回了他們最大的儀仗。
“是啊,一旦我們交了兵權,以後就徹底沒有底氣了。皇上可不是先皇啊!”
盧九德提醒其他兩個人,崇禎對閹黨的態度一直不明確,僅僅是開始清算了一陣,後來也沒有過分打壓。
但是,閹黨也再沒有以前的輝煌了,而號稱復起的東林,也沒有在崇禎朝佔有絕對的地位,僅僅是在江南一帶風生水起,因爲江南本身就是他們的地盤。
馬士英爲難了,這是一個不太好選擇的選擇題,他們這些人都是依附皇帝生存的,如果當初另立皇帝,也就把持了朝政了。
可是朱由檢沒有死,加上一個太子,就更不可能有另立的機會,再說,以現在的江南局勢,想要有別的想法,恐怕東林也不幹,勢必形成水火。
更何況朱由檢現在手上還有山東一二十萬人在手中,再也不是光桿司令了。
“你們說,是現在的皇上好,還是以前的皇上好?”馬士英盯着另外兩個人,眼神裏『露』出堅定的神『色』。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似乎對我們都一樣。”盧九德說出了心裏的感覺,很顯然現在的朱由檢也不像他哥哥那樣倚重閹黨。
“我覺得,現在的皇上比以前有志氣,有血『性』,還敢上戰場。我是個粗人,佩服他。”黃得功是有一股子猛勁,同時也是個血『性』男人,他不喜歡總是躲在皇宮裏的皇上。
“於國,現在的皇上比之前的好,於我們,似乎沒什麼不一樣。但是,你們發現沒有,現在的皇上似乎也並不喜歡東林。”馬士英再次盯着另外兩個人,這一次,眼神裏帶着笑容。
“沒有啊,他不是招了那麼多江南讀書人在身邊嗎?”黃得功搶着說,因爲大家都知道朱由檢搞了一個祕書處的事情,而且這些人全都是讀書人。
“呵呵,尚書大人也是讀書人哦,讀書人並不見得都是東林。”盧九德糾正了黃得功的錯誤思想。
“可是,那個爲首的陳子龍,就是東林頭目啊。”
陳子龍是復社主要領袖,復社本身就是東林黨下面的分支,所以,陳子龍是東林骨幹也是事實。
“不,這不同。皇上用的是他們的能力,而沒有用他們的學問。”馬士英不鹹不淡的說了一句。
“這有什麼區別,難道這兩者有說法?”黃得功還是第一次聽人這麼說。
“當然不同,所謂的學問,就是東林宣傳的那一套治國之策,也是你我等人不屑的。而能力,則是這個人辦事的具體手段和方法。你們沒覺察到,皇上給的官位很奇怪,所謂祕書處,就是具體辦事情的,而不是宣揚什麼治國之策的。”
經過馬士英這麼一說,另外兩個人似乎明白過來了,現在的這個皇上,似乎還真是很有自己的主見,根本沒有像以前一樣盲從別人的大道理。
“我覺得,我們應該交兵權。如果我們交出去了,整個江北,就再也沒有勢力能撼動皇上了。三十萬大軍,就算最終裁剪一些,至少也有二十多萬。”
“如果再能收拾掉高傑和劉良佐,這大明,還真有跟北面抗衡的本錢。”
如果說之前他們想立福王是爲了奪取權力,免得遭到江南東林的打壓,實際心裏並沒有勝算的話,那麼現在的局面又是另一回事了。
馬士英這樣的人,怎麼可能看不清真正的局勢,他已經看到了一線希望了,而且這個希望真真切切的是朱由檢創造出來的。
交了兵權,就意味着閹黨這一票人,就徹底和朱由檢綁到一輛戰車上了。
如果不壓這一票,對閹黨們也沒真正的好處,何況還是朱由檢率先招攬的。傻子纔不參與,何況馬士英不是傻子。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