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國家基石
蒂雅半躺在中庭的長椅上,表情有些詫異不解:“我理解奴隸和自由民之間並沒有本質區別,雙方的區別只是命運有所不同,王政時代的國王們都承認這點,我們又不是希臘人把奴隸和牲畜等同。但我還是不太明白,爲什麼你會以爲奴隸有損農業發展。
自由民能做的農活,奴隸也基本上都能做,他們在主人離家服兵役的時候可以維護主人的農莊。除此之外,僱傭一位自由民務農做工兩三年,所花的金錢差不多就也可以買一名奴隸爲自己工作了,一名奴隸只要給予足夠的照顧,少說也能工作二十年。算上伙食和照顧成本,這其中也還是有不小差距。
我承認有些奴隸生存環境惡劣,我以後會想辦法改善這點,但用奴隸務工務農確實是更經濟更有效率的辦法,這是反覆認證過的。”
她衣服穿的很嚴實,倒不用擔心走光之類問題,這讓奧維爾心裏莫名其妙還有點遺憾。
“事情不能這麼看,羅馬社會的基石是公民,是有土地有工作,參軍打仗的公民。他們交稅,他們流血,他們捍衛國家。
每一位服役的公民都要離家十幾年甚至可能更久,或許他們家裏有家奴幫工,但勞動的主力還是他們的家人,亞平寧半島有四五百萬自由民但卻只有一百多萬奴隸,更多的人都是以家庭爲單位進行勞動的。
沒有了家中的壯年男人,他們在勞動生產方面根本競爭不過大量採用奴隸的大莊園,等公民服完兵役回家之後,會發現自家的耕地根本賺不到什麼錢,甚至有可能他們的家人不得不變賣土地以謀生,要是沒有土地還有欠債的,他們就可能成爲無業遊民或者成爲奴隸,這對光榮的士兵來說公正嗎?”
蒂雅皺起了眉頭,這種說法她第一次聽,和以前的教育不一樣,讓她本能想要排斥這種說法,但卻找不到任何合適的排斥理由。
“哪怕家中的男人回來了,他們也還是競爭不過採用奴隸的大農莊,因爲後者的成本更低廉。結果就是更多的家庭可能失去自己的耕地,這種用奴隸的大農莊越來越多,最後剩下的只有大地主和奴隸,中間的人全部消失,帝國的基礎就被蛀空了。
只有堅韌強悍的公民兵才能支撐帝國,沒了這些人我們怎麼募兵?大地主或許能提供少數精銳私兵和大量的劣質徵召兵,但這些人的戰鬥力和軍團兵比起來根本沒法看,我敢說兩個軍團指揮得當就能擊潰五萬這樣的劣質部隊,到時候我們還怎麼和別的國家戰爭?
沒有了戰爭,我們就沒有了獲取奴隸的主要來源,到時候這些大莊園怎麼維持,要麼自行崩潰,要麼吸納羅馬公民成爲農奴,無論怎麼說都會導致國家的系統性崩塌,我的姐姐,你能理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