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鮮血淋漓
讓所有觀者都下意識的駭然了一下。
有些記者甚至驚訝的“啊”出聲來。
但他們馬上就注意到,哪有什麼血色,眼前分明就是一座比人稍高的大理石雕像。
大理石是如美玉般的質地,其通體潔白,並無任何血色。
但那撲面而來的“鮮血淋漓”又是怎麼回事?
再仔細就看,就明白了:
這座大理石雕刻所刻雖是人體,但人體表面亦是刻出了諸多如同血肉筋絡的紋路,那紋路太過接近真實,太有表現力,以至於觀者會在腦中自動去腦補,自己所見是一具剝皮人體,“鮮血淋漓”之感就是由此而來。
這也太……精彩了吧?
所有人端詳過後,都有一種窒息之感。
這座雕像的表現力之出色,讓一種強大而扭曲的美感強盜一般佔據了他們的雙眼和心靈,心中除了驚歎,再無他物。
“讓-安東尼·烏東《剝皮人體》?!”曾柏巖驚歎發聲,“這是你作的?這怎麼可能?!”
能讓央美雕塑大咖曾柏巖發出這種深及靈魂的提問,就是因爲那太驚人了。
這就像是從一個頑童手中看到其雕刻出了《大衛》,那種震撼感是超越認知和常識的。
“這明顯比烏東更進一步啊。”張象羣則說,“烏東只是體現肌肉走向,這座雕像甚至有骨骼和血管,這種表達力和表現力真是……”
真是如何。
張象羣沒說。
陳成鋼則凝視着這座雕像,忘情的說了一句:“超越其年齡的偉大。”
的確。
偉大。
陳成鋼也被震撼到了,因爲就在一天前,他看着肖訥完成這座雕像的再改造時,這座雕像的表現力尚且沒到這種地步,沒錯,其呈現深度只是到達到肌肉的地步,是對烏東的復刻。
而眼前的最終版雕像,甚至超越了烏東的《剝皮人體》,用大理石雕刻出了人體血肉之感,便是陳成鋼,也無法想像,肖訥是怎麼做到的。
這不可能啊。
沒有這種可能性啊。
只幾天時間,完成不到這一步啊。
這是神蹟麼?
肖訥也望着這座雕像,自己可以說是拼命才完成的成果。
雕刻刀A不僅鋒利,還帶有一些人體解剖的知識,這件來自神的工具,幫助他獲得了完成眼前作品在時間和知識上的補充。
所以這個結果對他來說,也是驚喜。
“這是一件很具想像力的作品,對吧?”一位記者提問張象羣。
記者有點拿不準。
他們雖然也是藝術類報紙的資深記者,但對待太爛的或者太好的作品,也需要權威人士給出定義。
眼前這件作品絕非太爛,只是其好到什麼程度,仍然需要各位雕塑大師給出解答。
“在肖訥這個年齡,是絕無僅有的優秀。”張象羣說,“我說的這個年齡,囊括古今中外所有他這個年齡的藝術家。”
“難道您說的名單裏也包括米開郎基羅、多納泰羅、羅丹這些大師麼?”有人提問。
“所有一切。”張象羣肯定,他望向這座雕像,感慨着:“一位少年天才啊。”
記者們譁然。
他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件作品。
越是仔細注目,越能看出其中可怕的美感。
沒錯。
這份美感是可怕的。
特別是雕像掌中託着的眼球。
那隻眼球似乎隨時能夠睜開,凝望這個世界,而觀者會有一種它一旦凝望過來,災難便會降臨的心驚肉跳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