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像是在想
肖訥低頭繼續自己的工作。
雷洪給他發了不少活兒。
預計頂多再有一天或者多點,就能賺夠買材料的錢了,且還有一點富裕。
“你的水平比他高,不應該他管你。”小王繼續挑唆。
肖訥充耳不聞。
小王再說幾句,自覺沒趣,便走了。
陸帆也聽見了,問肖訥:“你怎麼想的?被黑了工錢。”
“浪費時間。”肖訥頭也不擡的說,去戳穿雷洪又怎樣,得折騰至少一兩天才能做到吧,而再有一天,他賺的工錢就差不多夠買材料了。
這些人間齷齪事不值得他多想哪怕一個念頭。
陸帆見肖訥這麼講,便也不吭聲了。
肖訥有股往目標拼命的瘋魔勁,由此更可以驅動身邊的人按照他的節奏去前進。
一件又一件精品玉雕從肖訥和陸帆的工位流水而出。
肖訥是第一次這麼長時間的接觸玉石雕刻,與大理石雕刻又有不同,玉雕和木雕帶有一種天賦屬性,石頭質地都是均勻的,木頭和玉石卻是帶有自然紋理、天然質感。
與木雕相比,雕玉更須藉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者更像是一個發現者。
如果說從大理石中發現靈魂是大師專利,那在玉雕上,這就是玉雕師的基本功課。
肖訥之前幾天還在雕大理石,研究“簿紗”技巧,現在又在玉石的方寸之地,讓靈感與大自然千百年造就一同起舞。
一刀復一刀,一筆再一筆,隨着那些玉石刻物一件件刻畫而出,肖訥“技藝”與“靈感”都在上升。
他忽得有了個靈感,把玉石和大理石結合的靈感。
“老陸,你說把玉和大理石結合起來會怎麼樣?”
陸帆答:“歐洲有一個時期習慣用瑪瑙或者黑曜石去做大理石雕刻的眼睛,效果很不錯,你可以看看……嗯?”
陸帆習慣性作答,但說到一半,腦中的知識儲備卻不夠了,便陷入停滯。
肖訥望向陸帆,目光凝視。
陸帆被看得有點發毛,“你看什麼?”
“有點懷念。”肖訥說,再想及一事,便拿出黑鏡去照陸帆。
果然,陸帆的靈感,已不再貧瘠,而是有了一丁點起色,數值上已經超過20,黑鏡的評價則是“像是在想”。
像是在想,卻基本什麼都想不出來,如想,有時候黑鏡也挺皮的。
不過已有進步了。
以陳成鋼原本之性格,他做藝術既誠懇,亦虛心,就算淪落到一無所有之境,也不會放棄對雕刻的熱愛,這堅持,該有回報。
而那個竊取之人,如何維持自身靈感與技藝不跌,才值得悲觀。
竊取他人成果者,早晚會有報應的。
比如雷洪。
吳翠花也不是日日都關注翠華珠寶的銷售額,畢竟買賣一日好一日壞,都在運氣,更長週期比如一個月或者半年的漲或跌,才能代表趨勢,所以吳翠花並不知道近來SKP的店,有賣爆的趨勢。
她也不會關注到雕刻室的末枝細節,既然已經交給雷洪,便相信雷洪就是,所以理應等肖訥和陸帆賺夠了錢,離開翠華工作室,吳翠花纔會從帳目中知道自己錯過了兩個雕刻大師。
但一個契機出現了,這個契機,來自一個大主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