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測試‘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二更求月票)
當傍晚,鄭海就重新將丟失的稿件送了回來。
徐川雖然有點好奇到底是哪個國家的人從他這裏摸走了他的手稿,只是安保人員那邊還在處理這件事,他也不太好追問。
日子就這樣一的過去,針對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等離子體湍流的建模工作一點點的進行着。
九月中旬,在時間過去了半個月左右後,南大和交大聯手分析的惰性中微子原始數據完成了。
陳正平第一時間打羚話給徐川,並將分析出來的數據交給了他。
“分析數據已經發給你了,不過分析後的數據量依舊比較大,畢竟這是lhc那邊的專項對撞數學,你需要我們幫忙嗎?”辦公室中,陳正平看向徐川問道。
惰性中微子的發現,無論是對於徐川還是南大,或者對於整個華國來,其實都是越早越好。因爲無論從哪方面來,惰性中微子的方向都在學術界很大的提升個人、學校、國家的學術影響力。
徐川想了想,道:“也校這樣,我整理一份關於如何分辨和確認惰性中微子置信度的文檔出來,然後你們按照文檔進行處理,處理好的數據再交由我來製備達里茲圖如何?”
陳正平點零頭:“完全可以,目前來儘快將惰性中微子的置信度從3sigma提升到5個sigma以上是最要緊的。”
徐川笑道:“那就麻煩老師了。”
相比較去年過年期間來,這會他的確抽不出太多的時間去處理惰性中微子的數據。
目前來,他抓緊時間將等離子體湍流的建模做完更重要一些,而惰性中微子的數據分析交給南大和交大的確比較省事。
陳正平笑道:“不用那麼客氣,其實我們還得感謝你給了這個機會,畢竟對於其他的學子來,這是不可多得的實驗數據。”
對於南大和交大來,讓原本沒有機會參與進實驗數據分析的物理生參與一些高能物理的數據分析工作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畢竟不是每一個學理論物理的學生,都有機會跟着導師或者申請到的實習工作的。
更多的理論物理生,往往都是在國內或者其他地方蹭一點實驗經驗,來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
而這一次有光惰性中微子的分析數據,足夠給南大和交大很大一批物理生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了。甚至不定能借這次機會獲得踏足的資格。
隨着南大和交大開始深入分析惰性中微子的實驗數據,徐川對等離子體湍流的數學建模工作也逐漸進入了尾聲。
對等離子體湍流建立一個數學模型,即便是拋開底層的複雜數學計算和相關理論基礎來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在建模過程中,徐川遇到了不少的麻煩。
有些東西可以通過各種搜索和學習來解決,但有些問題在網絡上根本就找不到答桉。
比如在爲模型植入“渦流直接模擬數據”的時候,他就遇到了難題。
因爲渦流的大尺度之間存在差異,而求解的時候又必須同時對兩者進行求解,這會導致導致求解數值彷真中的所有湍流尺度的代價非常高昂。
特別是用於求解高雷諾數流動時,哪怕是用超級計算機,短時間內都不一定能完成運算。
如果是其他領域,倒也無所謂了。
但用於實時控制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中的高溫等離子體湍流,時效就是生命。
做不到實時控制,等到等離子體撞上第一壁後再什麼都晚了。
看着屏幕上的簡陋模型和寫到一半的建模程序,徐川吐了口胸中的濁氣。
老實,在這個問題上他已經困擾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只是之前可以跳過它先做其他的工作,但現在必須的補上了。
“或許,我需要一些外援幫助。”盯着屏幕上緩緩轉動的模型,徐川微微搖了搖頭。
嚴格來,他並沒有全面系統的學習過數學建模方面的知識,做一些簡單的模型編寫還成,但單憑自己的能力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幾乎不可能。
當然,在研究中遇到問題找人請教和幫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並不羞恥。
只是,找誰幫忙比較好點?
想了想,徐川腦海中浮現出一個人影,確定後他打開了郵箱,將自己遇到的問題,需要的條件以及一些相關的理論數據和基礎整理了一下後,發送了過去。
而後他又摸起手機,打開了威信找到一個熟悉的號碼,發了條消息過去。
沒一會,手機震動了一下,一條威信回覆了過來。
“嗯,收到你發的郵件了,我先看看,只是不一定能解決。”
徐川笑了笑,回覆了一句:“辛苦你了,等你回來我請你喫飯。”
對於數學建模方面的工作,他第一時間能想到的就是學姐劉嘉欣了。
18年他回國,學姐前往普林斯頓深造,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
以她的數學賦再加上學習能力,想來能在普林斯頓學到不少的東西,或許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放下手機,徐川將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建模上。雖找人幫忙看看了,但自己再鑽研一下也是必須的。
畢竟知識這東西,永遠都不怕多,只怕用時方恨少啊。
學姐的回覆比徐川預料中還要早上不少,傍晚時分,一份保持關注的郵件就回復了過來。
與此同時,他手機威信上也收到了一條學姐發過來的信息:“那個,方案已經發你郵箱了,你看看合不合適,不行可以再和我。”
收到威信的時候,徐川正在喫飯,回覆了一個好後,幾口將餐盤中的飯菜扒拉乾淨,趕回了辦公室。
打開郵箱,裏面果然躺着一份未讀的郵件。
點開郵件,徐川迅速瀏覽了起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