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窮的就只剩下錢了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中,徐川都在星海研究員中儘可能的去優化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無論是從體積大,還是能量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在通過華星聚變裝置運行的數據進行調整提升。
包括核工業集團那邊設計的型磁流體發電機組,也在想辦法做進一步的提升,甚至還用上了改進型超導體材料來形成磁力場,以提升磁力線的強度。
畢竟對於航器和空發動機來,每多一份能源,就意味着它的續航、速度、載人載物等各方面都能獲得極大的提升。
十月初,星海研究院,或者能源研究所和航研究所並沒有大規模的放假。
雖然有一部分的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休息了兩三的時間,但剩下大部分的人員七假期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爲了可控核聚變與空發動機的研究而努力着。
在衆多科研人員努力下,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和空發動機的研究都有了很大的進展。
前者的能級和效率,在華星仿星器的不斷實驗下,一路不斷的對最合適的體型與效率進行着摸索。
從170m的理論數值,已經提升到了200m以上。
這還是研究所根據華星聚變裝置對型化聚變堆做的最低數值推測,如果取一箇中間平均值的話,型堆的功率能達到300m+。
而且從理論上來,這還不是極限。
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對型堆的體型進行增大,增加反應堆腔室的體積空間,內部的等離子體數量還能進一步的提升。
不過體積越大,對於航飛機的空間佔用也就越大。
畢竟無論是聚變堆本身的佔用,還是磁流體發電機組,亦或者相關的磁場防護裝置等等都需要適應性的調整。
辦公室中,徐川處理着手中的工作,將仿星器的運行數據輸入到設置好的模型中進行跑動。
正在這時,房間的大門被人敲響了。
“請進。”
手指在鍵盤上敲擊着,徐川頭也沒擡的喊了一聲。
大門被人輕輕的推開,走進來的是上個月纔在航研究所那邊任職的常華祥院士。
這位老先生從擔任航工程的技術總監一職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對於他的工作狀態和情況,徐川還是相當認可的。
這位老院士入職後並沒有一上手就對航工程相關的項目指手畫腳,而是先花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對航研究所、能源研究所、以及相關的項目和技術做了一個全面的瞭解,然後纔開始整理相關的工作。
“在忙啊,那我等會過來。”
帶着一份報告文件,常老先生走進來後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徐川后不假思索的開口道。
“沒事,不是什麼很要緊的工作。”
徐川擡起頭,點零鼠標鍵盤,將數據保存了一下後擡頭看向對面的常老院士,笑着開口道:“怎麼了,常院士?”
常華祥也沒寒暄,直接進入了正題,道:“關於航飛機、載人航和探月工程方面的一些工作,想和你商量一下。”
徐川點零頭,道:“您請。”
對於這種爲國奉獻了一生的老一輩學者,他很尊重。
無論是從學術道德還是奉獻精神等各方面來,都可謂是最值得‘追星’的那一批人。
常老先生將手中的報告遞了過來,同時開口道:“首先是關於航飛機的設計製造方面的。考慮到供能和動力系統的區別,咱們這一次製造的航飛機和米國、紅蘇的傳統樣式肯定有很大的區別。”
“按照目前能源研究所這邊預設的最大尺寸,恐怕航飛機包括機翼在內的後半部分都得進行調整和修改。另外在機翼與機頭兩側,我準備添加一些常規的霍爾推進器,這些可以用於在太空中輔助航飛機更好的調整軌道和方向......”
徐川一邊翻開着手中的報告文件,一邊的認真的聽着,這些對於他來,都是經驗。
待到航飛機設計上的工作完,他點零頭,笑道:“在航飛機領域您老是行家,相關的工作和設計,你覺得可行就按照你的來就行,航研究所那邊會配合的。”
“我比較關心的是,咱們大概還需要多長的時間。”
聽到這個問題,常華祥院士思忖了一會,開口道:“這個我沒法給出一個準確的時間,一方面是設計還在修改,沒有完全定型;另一方面則是零部件的生產製造、組裝、測試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時間才能完成。”
頓了頓,他接着道:“不過如果真要縮短時間的話,還是有辦法的,只是.....只是花費方面可能就比較大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