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永不沉沒的堡壘
在收到了工業與信息蔀那邊遞送過來給他的邀請函後,徐川就將注意力放到了航飛機的製造上。
在航科技等老牌航企業那邊不搗亂,還支持配合相關工作的情況下,由翁筠宗和常華祥院士帶領的團隊飛速的完成着一項項的任務和工作。
原本預計需要到五月份左右才能完成的航飛機,如今已經接近了尾聲,提前了近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在充足的經費支持下,無論是設計團隊還是工程師,都像是上緊了發條的齒輪一樣,緊張地忙碌在自己的崗位上。
甚至爲了加快一些零部件的生產進度,瀋陽機牀集團那邊甚至專門調配出來了兩臺前些年利用‘核廢料處理技術’從島國那邊技術交易過來的尖端機牀全程進行配合加工。
儘管這兩機牀的性能還比不上日耳曼那邊最先進的頂級數控機牀,但解決航飛機上的零部件生產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當然,一艘航飛機的設計製造,遠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尤其是一些核心的材料與組件,幾乎都是花費了大價錢買回來的。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從米國那邊採購的深空探測設備、星光追蹤器等一些航飛機上必備,但又不是那麼關鍵的核心設備。
這些東西要國內能不能造,那肯定可以造,但需要的時間很長,基本是以年爲週期的。
所以爲了節省時間,這些東西都是對外採購而來的。
當然,航飛機內部的一些核心控制設備,比如飛行控制系統、高溫表面絕熱瓦、碳纖維材料等等,這些都是第一批設計出來,然後交於國內廠商進行嚴格生產驗收的。
哥倫比亞號航飛機因爲泡沫隔熱瓦脫離了外部加熱器,撞擊了左翼下沿側翼,導致了整個飛行器的解體,機上7名航員全數罹難的事故至今都沒人能夠忘卻。
這種涉及到宇航員安全方面的設備,無論是徐川還是高層都不敢有任何的放鬆。
一方面是防人之心不可無,萬一NASA那邊使出一些下作的手段,他們將會損失慘重。
另一方面,航飛機的重啓,在國內也算是頂着重重壓力的,這條路線在早些年的時候是那位錢老先生親自否決的。
如果在首次試飛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對於華國在航領域上的發展,將出現重大的打擊。甚至整個世界航領域的發展,航飛機都將徹底被打入邊緣角落。
畢竟前有米國在航飛機上栽了個跟頭,而十幾年後他們再跟着栽一次,全世界恐怕都會認真的思索航飛機這條路是否真的可校
兩週的時間並不長,三月初,徐川帶着工業與信息蔀那邊遞送過來給他的邀請函從金陵趕往了魔都。
江南造船廠這個名字聽着雖然有股‘帶姨子跑路’的風味,但它卻是華國曆史最悠久的軍工造船企業。
它創建於1865年,先後歷經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江南船塢、海軍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廠等多個變革。
一個半世紀以來,這家企業飽經歷史滄桑,經久不衰,創造了無數個第一。
第一爐鋼、第一門鋼炮、第一艘鐵甲兵輪、第一臺萬噸水壓機、第一艘潛艇、第一艘護衛艦,更有現在的第一艘可控核聚變動力的航母
可以這家民族企業,不僅爲國家的軍事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更是華國工業不斷髮展壯大的一份縮影。
當然,它真正的名字並不叫江南造船廠,那只是尋常的叫法,實際上它的全稱是江南造船有限責任公司。
搭乘着高鐵來到魔都,在鄭海的駕駛下,紅旗車一路駛到了江南造船廠爲受邀觀禮人員準備的酒店的門口。
下了車,當徐川出現在酒店大門的時候,兩名朝着門口並肩走來的男人眼前均是一亮的,快步迎上前來。
爲首的那人面帶笑容,隔着老遠就伸出了右手:“徐院士,好久不見。”
看到迎上來的身影,徐川笑着握住他的手晃了晃,道:“高主任,沒想到你會在這裏。”
迎上來的,是他以前研究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時候,上面從科學技術蔀那邊安排下來輔助工作的高弘明。
後面可控核聚變技術完成後,這位戰略規劃司那邊的高主任也離開了棲霞可控核聚變工程,接替他職務的是現在的溫遠航。
握了握手後,高弘明鬆開手笑着道:“職位變動後,我這邊需要對戰略規劃方面的工作做一個更詳細的瞭解,所以受邀請過來參加這次的下海儀式了。”
頓了頓,他看向了站在他旁邊的那位比他年齡要大不少的老人,微擡右手介紹道:
“徐院士,請允許我介紹下,這位是江南造船廠的總設計師,鄭遠航院士。”
“您好,鄭院士。”
聞言,徐川笑着伸出右手,和眼前這位帶着金邊眼鏡的老人握了握手。
“耳聞徐院士大名已久,今終是能幸會一見啊。”熱情的握住徐川伸來的右手晃了晃,這位鄭院士哈哈笑着打着招呼。
三人寒暄了一陣後便各自離開了酒店大廳。
畢竟明就是海西號航母下水命名的儀式了,相對比徐川這個受邀過來觀禮的嘉賓來,無論是高弘明還是鄭遠航都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