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徐川:我需要兩個幫手!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儘管這句話是互聯網上的網友們用來調侃那些不確定事物的,但在此刻,還真給了他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和突破口。
量子化學!
就是他給化學材料計算模型定下的一條新的研究方向。
這並不是什麼突如其來的想法,而是在深思熟慮後做出的判斷。
量子化學的提出其實很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量子力學初步走向成熟後,就衍生出了這門學科的。
着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海特勒’和‘F·w倫敦’用量子力學基本原理討論氫分子結構問題時,首先用量子力學處理氫分子,解釋了氫分子中共價鍵的實質問題,從而爲化學鍵的價鍵理論提供了理論基礎,開創了量子化學這門學科。
不過相對比量子力學來說,量子化學的發展要相對緩慢不少。
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提出來以後,儘管衆多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圍繞其建立起了如分子軌道理論、配位場理論、分子間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學理論等重大成果。
但時至今日,量子化學依舊只能對原子數目較少的體系進行計算,如氫分子、氫化鋰和氫化鈹這類簡單的材料。
而對於原子數目較多的體系,其計算時間可以說在相同的計算條件下,是按照指數級進行瘋狂增長的。
因爲模擬分子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計算化合物的基本能態,即必須模擬出每個原子內每個電子與其他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間相互作用。
這種相互作用遵循的是微觀層面的量子力學原理,複雜而宏偉。
因此,對傳統超級計算機來說,模擬出這些量子特性的分子結構不僅要消耗大量能量,而且隨着分子內原子數增加,模擬愈加困難。
如果很難理解這一點的話,用最簡單的話來說。
即對一個分子的模擬計算,其計算次數是11,那麼增加到兩個分子,其計算次數會增加到22,增加到三個分子,其計算次數會增加到
依次類推,對於複雜的大分子團進行計算,其計算次數會陡然增加到一個超級計算機都無法處理過來的程度。
這也是爲什麼目前的量子化學發展緩慢的原因,以目前的計算力,很難以在當前的量子化學的各種計算理論上支撐起它的計算和發展。
當然,缺點這麼大,它的優點自然也不會小。
首先,量子化學的計算是基於量子力學對分子的薛定諤方程求解,理論上來說它不需要除基本常數外的參數,具有普適性。
其次,它可以研究化學反應中的電子轉移和優化,也可以預測模擬分子的激發態和紫外吸收電子光譜。
這些都是傳統化學無法做到或者說很難做到的事情。
否則量子化學也不會被《Nature》譽爲量子計算機最具前景的應用領域了。
徐川想要做的,是在材料科學整體框架內,以非經驗的方式建立微觀的理論計算與介觀乃至宏觀層次的物理現象之間的聯繫理論。
這纔是化學計算材料模型的真正核心!
如果能做成,對於化學界來說,將如同xu-weyl-berry定理一般,徹底的改變整個天文學界!
在稿紙上列出了研究量子化學的方向和階段性工作規劃後,徐川打開了電腦,連接上別墅中專門爲他建立起來的小型超算。
在將人工SEI薄膜、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相關的實驗數據下載下來後,他將自己的筆記本掛上了外網,從各大期刊上搜索着和量子化學、計算材料學相關的論文。
爲化學材料計算模型重新建立底層的數學運算邏輯和理論基礎是一件相當困難的工作。
即便是他,其實也不敢說自己就一定能做到。
因爲從他的出發角度上來說,這就是在嘗試解決爲化學建立起一套精準有效且普遍適用的計算模型這一世紀難題。
不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棟化學大廈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建立起來的。
但越是有挑戰性的內容,才越能激發出他的興趣。
人生嘛,總要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哪怕是爲此付出無數的時間和精力,只要能收穫一些成果就足夠了。
不過在此之前,他還需要兩個幫手,來幫他解決一些前期的工作!
處理好準備工作後,徐川久違回到了南大校園中。
辦公室中,正百無聊賴的刷着的電視劇的助理呂玲忽然感覺自己被一道陰影籠罩住了。
與此同時,耳邊一道帶着笑意的熟悉聲音響起。
“刷劇呢?”
聽到聲音,呂玲擡頭一看,整個人當場呆在了那裏:“教....教授,您怎麼來了?”
聽到這個有些‘奇怪’的問題,徐川笑着說道:“這好像是我的辦公室吧?我不能來了?”
呂玲猛的搖頭:“不是,我不是這個意思。”
“我是說,您怎麼來....咳,我的意思是,您手中的研究問題都解決了?”
呆愣的問了一句,見徐川的目光落在自己手中的平板上,呂玲臉色一紅,快速按了一下按鈕,關掉了平板,覆蓋在辦公桌上,圓框眼鏡下滿是尷尬。
“教授......對不起......我.....”
呂玲結結巴巴的開口,想解釋又無從開口。
和學校其他的教授助理日常工作的繁重完全不同,她和湯然兩人負責的徐川經常一兩個月,甚至是更長的時間都不來學校。
以至於除去那些日常的工作外,她們有着大把的空閒時間沒事可做。
再加上工作環境的悠閒,刷劇就成了她日常解悶的方式。
不過再怎麼說,日常工作期間摸魚被老闆當場逮住,這簡直太尷尬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