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大工程 作者:未知 那一日石剛聽了蕭亦的話之後便在暗暗做打算,蕭亦已經言盡於此,畢竟石剛乃是自己的兄弟,話說到這裏已經夠了,這麼久以來石剛從未讓蕭亦失望過,這次蕭亦希望也是一樣。 其實石剛和那個米店老闆麗芳成親有助於永安軍,因爲這麼一來再購米買米就方便多了,又可在州城各地多不少耳目,何樂而不爲。 但蕭亦卻不知麗芳其人,只有那日一面之緣,只能適當提醒石剛多多拿捏了,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 還有上次歸來戰士們的升賞,每個得勝歸來的戰士都有賞銀拿,少者幾兩,多者數十,又有奮勇拼殺者皆論大小記入軍功簿,戰士們都十分歡樂。 拿到賞錢後都是個個提着集市買來的米麪和肉食熱熱鬧鬧的回到家中妻兒父母團聚。 這三日修整蕭亦也沒有閒着,他覺得是時候給戰士們做一副頭盔了,依舊只戴着下發的粗布皮所制的帽子一來是難以抵擋弓箭刀砍,二來是極大的影響了軍容,於是便在一日叫來齊老三人,詢問此時各地的頭盔樣式。 明末盔甲種類繁多,最貴重也是防護力最強的便是那日京師城下袁崇煥所穿之甲,名山紋甲,此甲是明代爲顯示漢人統治所專門製造的鎧甲。 乃是明代最爲亮麗,防護力亦甚強的盔甲,又有金漆、黑漆等之分別,袁崇煥所穿便是金漆山紋甲。 金漆山紋甲配之鐵盔爲一種,只是並沒有專門的名字。 又有罩甲,原爲紫花罩甲,但由於與皇室相沖,朝廷在九年前取消了紫花罩甲換爲黑色黃色等,紫色只是皇室專用,罩甲所配盔也沒有相應的名稱。 還有布面甲,鎖子甲等,蕭亦所關注的便是鎖子甲的配盔,這種配盔便是聞名後世的六掰尖帽盔。 這種頭盔是爲節省製造成本所以分成六掰,且經過細細打磨,在陽光下又會發出耀眼的光澤,又可用以提升陣勢,作爲鐵盔,防護力亦是不弱。 但明末的頭盔多是生鐵所制,生鐵脆弱易鏽蝕再加上匠戶們應付了事,所製作出來的頭盔也多半是參差不齊,無論是防護力還是美觀都是欠佳。 製作六掰尖帽盔首要就是要將生鐵煉成熟鐵,這樣打製出來的頭盔纔會堅固耐磨,再經過匠戶們的細細打磨,則可光鮮亮人。 一面蕭亦讓齊老聚齊新招募的匠戶們細細製作頭盔圖紙,另一面安排史路去州城採購所需煤炭、設備,再請來些新的技師和匠戶,史路臨走時蕭亦一再囑咐要精選煤和技藝純熟的技師、匠戶。 ---- 三日後,一批新的匠戶、技師已經攜家帶口入住長寧鎮,隨他們而來的還有一人,據史路介紹說是鍊鐵方面的老技師名叫曾臘,且此人熟知大明鐵盔製作方法,蕭亦也讓其加入到鐵盔製作中去,這曾臘一家三口,一妻鄧氏,一子曾經。 史路還說這曾臘年三十有五,子曾臘也已十八,已是到了可以上陣殺敵的時候,當時聽到自己是來自永安堡就急着要跟着史路參軍,蕭亦聽了也只是一笑而過,並未在意。 蕭亦對於所有戰士的要求是,初春耕假期外不可回家,喫住都在軍營每隔六日時間便有一日假期,除此之外軍營給安排每日三餐伙食。 另外蕭亦發現有些不同地區的人們有不食早飯的習慣,遂決定將士們可根據自己所需選擇喫或不喫早飯,但爲訓練和將士們身體着想中晚兩餐是必喫的。 許多戰士都笑着互相傳頌,在永安軍犯愁的不是會不會喫上飯,而是喫的多飽有助於訓練的問題,這一來二去倒也是傳遍了大同右衛。 這一日是一哨的戰士們歸營的日子,一大早就見到有將士在妻子的幫助下穿戴起來新發下的皮甲,和家人道別之後和其他房屋裏走出來的同一甲的將士去軍營。 倚在門邊的婦女就看着自家男人的背影,都是感到無比自豪,走在道路上穿着永安軍的皮甲戰士們都感到肩上扛着的責任和榮譽。 也就是在這一天,蕭亦親自回了一趟永安堡欲將黃娥接到長寧鎮來。這次回去蕭亦發現,永安堡已是大不相同,相比長寧鎮永安堡顯得變化甚大。 一到永安堡黃陽就忙着和蕭亦訴苦,說是永安堡境內經過了這麼久的時日,各地每日前來舉家投奔的百姓、流民早已是絡繹不絕,就算再細細篩選每日也有不少百姓新入冊,蕭亦若是再不來他就不知該怎麼辦了。 蕭亦看了看冊子,直到現在永安堡竟然是有了三百多戶,近千的百姓在這一片居住,人數居然都已經超過了長寧鎮。 且現在境內的土地已經開墾到了鴛鴦水的邊上,又新開了十數口新井,引了數條溝渠用以怪灌溉農田。 蕭亦也是發現,永安堡境內簡直是無處不種田,無處不住民,只要是在永安堡墩衛的範圍內,盡皆是可以百姓安居樂業的土地。 蕭亦回到永安堡的時候,百姓們從蕭亦一剛入境一直送到了永安堡的官廳前很久才散去,蕭亦苦於百姓的熱情都不想出門了。 這處官廳是前段時間建造,原址就是蕭亦在這裏時居住的石房,官廳前拜訪着的兩座石獅仍是露着獠牙,向來人展示它的威嚴。 除了官廳外,永安堡西門外新修了甕城,蕭亦這次回來便是讓黃陽在原有的城池外再加修一圈城牆,永安堡附近已有近千百姓居住,但是堡仍是隻有橫縱七百米左右,這是遠遠不夠的。 永安堡的建造蕭亦早在建造的時候就和齊老三人準備好了,這一份圖紙的規模可謂是十分龐大,現在的永安堡只不過是第一次建造時最內的內城。 從這天起,永安堡是時候加修一層城牆了,這圈城牆,橫縱兩千餘,修完後永安堡將是原來的三倍有餘,屆時大部分的在外百姓百姓都可搬入堡內居住,再也不用居住在簡易的房屋或是地窩子。 這是一個大工程,動工之前還要於齊老等人細細商議。 當日蕭亦便和黃陽商議了許久永安堡的事情,永安堡的公文黃陽每日都投給蕭亦,蕭亦心中也一直有譜,這次來一是接回黃娥,二是處理下永安堡的當務之急,讓黃陽按照蕭亦的指示看管永安堡尚且可以,但這種時候遇到大事黃陽可就難以決定了,仍是需要蕭亦定大局纔行。 蕭亦決意永安堡今日起不再接納流民和百姓進入,因爲永安堡境內所有土地已盡皆開墾進入春耕,再接收流民無處安置不說,無地可分纔是關鍵。 永安堡昔日是缺民少地,如今則是處處充盈已近飽和,目前蕭亦的職務還只是個管隊,不能讓永安堡劃更大的土地開荒,也就只能暫時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