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保甲制

作者:未知
一直到了千戶官廳的前面,蕭亦在衆人簇擁下步入千戶官廳,而那兩個婢女也早就款款等待在大堂門前,蕭亦剛走到大堂時就對其款款施禮。 隨着走進大堂的是史路、黃陽等頂盔貫甲的將官,又有董英華、鄭中在內的一班小吏,真是文武濟濟一堂。 首先是鄭中向蕭亦報告這半月以來的田畝情況,半月以來,墩衛、水井不斷興建,桃花堡境內也是三十六座墩衛,而水井至少開了五千多口,幾乎每畝田地便有兩口水井。 堡內衆人合力半月共開墾荒地三千多畝,而近日趕來的流民更多,幾乎每日都有幾十上百人攜家帶口而來,他們有些是就近從其他屯堡趕來,但多數卻是從太原府趕來。 永安軍半月以來在太原府境內剿滅牛皮盜杆十數支,撲滅作亂官兵一處,更是剿滅一支兩千人的農民軍,其聲威在太原府民間已經不小,只是上層還未聞捷報。 如此一來,自然有不少被永安軍所救的百姓,他們聽說了桃花堡的好日子後都是期盼不已,紛紛攜家帶口的趕來。 雖然路上死難者甚重,但到了桃花堡境內後,那些流寇遠遠的見到墩衛,便都止步不前。 所以這些日鄭中手下的一班小吏整日幾乎都忙於爲新到的人進行入冊入籍,分派田地,幫助百姓蓋房等。 蕭亦率軍離去,周圍有些賊匪自然不安穩,永安大軍開離頭幾日便有一夥七十多人的馬賊趁虛禍亂桃花堡,蕭亦和永安軍大部都不在,所有人都以爲官兵不會管。 墩衛上的守軍迅速發現了入境的馬賊,當即傳報史路。 史路聞報後大怒,即率留守夜不收四十餘人,配合諸墩衛輪換的守軍,攔截馬賊,兩方大戰於桃花堡第十二衛之下。 永安軍將士爲保衛家園皆奮勇死戰,史路更是一人當先激勵將士,四十餘夜不收殺的七十餘劫掠的馬賊叫苦不迭,馬賊大潰,斬級三十二。 馬賊潰逃至永安堡境內,永安堡管屯官總旗劉世仁率夜不收阻截,這些馬賊被盡數斬殺於境內。 除此之外,再無不開眼的小賊小匪敢進入永安軍駐守地界,直至大軍得勝歸來境內安平。 鄭中之後是董英華,和蕭亦彙報一些無關緊要的治安方面的事情,蕭亦仍是認真聽完,最後便是史路和蕭亦單獨彙報一些事情,蕭亦聽的很認真,每每思索。 這次將士們外出征戰受苦不小,所以蕭亦決意所有隨軍出征的戰士休假五日,五日後繼續每日操練。 又讓每甲的甲長將立功陣亡等等彙報上來,最後戰功結算,此次累計戰功達到升遷的戰士有不少。 統計起來足有四十餘人,這些人蕭亦手中都有一份名單,他們將會是日後擴軍的新兵教官,他們都是合格的戰士,去督訓那些新兵已經完全沒有問題。 而這次作戰蕭亦發現的弊端也有很多,首先是三眼銃問題,今後讓敵軍衝到火銃手近前的事情一定不能再發生,三眼銃的威力雖然很足,近戰也是優點之一。 但蕭亦覺得火銃手作爲遠程兵種,火銃手的作用是很明顯的,火銃手就應該把遠程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這樣一來三眼銃的精準度和射程等方面就略顯不足。 蕭亦心中醞釀已久,是時候將三眼銃換成鳥銃了,三眼銃最佳射距只有百步左右,而鳥銃則可達一百五十步,製作精良的鳥銃即便是兩百步外仍較爲精準,威力也不比三眼銃小。 懂得這方面的人也有,蕭亦一直對那個葛三有所留意,還記得幾月前初到桃花堡陳浩和蕭亦提過葛三擅用鳥銃,可以讓他做劉通的副手,幫助劉通訓練鳥銃手。 而這些日子陳浩也沒閒着,整日忙於新建的各處蓄場樂此不彼。 火器較少也是蕭亦認識到的弊端之一,上次作戰火銃手發揮的作用其實很有限,人數較少。 除了陣勢壓制以外造成農民軍的傷亡跟本就不多,如今有了這近百熟練掌握火器運用的火銃手,蕭亦終於可以擴招鳥銃手了。 盾陣方面,永安軍長久以來的實戰已經充分證明齊老三人傾力製作的這面半身盾足以抵擋騎兵的衝擊,當然後金騎兵的遠衝還需要實戰考較。 最後董英華沒有離開,他等待其餘人都離開,上前說出一直以來他擔憂的問題,看他焦急的樣子,蕭亦也很好奇,示意他細細說來。 蕭亦聽後也是驚訝不已,原來董英華提出的問題是治下百姓的制度問題,原本大明各地普遍設立保甲制,但現在早已被毀壞殆盡,不堪使用。 蕭亦治下軍民多是外地而來,也不能再用原來的保甲制。 這個問題董英華倒是提醒了蕭亦,蕭亦思索良久,這個問題是越早解決越好,最後他決定設立一種新的管理制度。 百姓以‘戶’爲單位,每十戶爲一‘甲’,設一甲長,治下軍民皆稱甲長,但意義卻不相同,軍隊的甲長乃是軍職,帶十二兵,地方上的甲長則是管理十戶百姓。 這十戶也不是硬性的規矩,初步規定,每甲不得少於五戶或是多於十五戶。 地方上,十‘甲’爲一‘保’,設保長,名稱寓意自是保衛相鄰平安,地方上的保長、甲長皆爲鄉鄰有名望之人擔任。 蕭亦雖然想讓百姓自發選舉,但這在這時是不太可能的,如此做來很可能會導致地方大族和富戶的輪番攻擊,也就只能先這樣待日後再行變更了。 一‘保’同樣是不得少於五‘甲’,或是多於十五‘甲’。 蕭亦又讓董英華立一份相關的規定出來,其中蕭亦提出一點加進去,那就是甲長每月需給保長一份下屬每戶家中人員的名單。 其中包括的很詳細,一戶百姓例如有五口,這五口人所做是農戶、匠戶或是軍士都要寫上,這戶百姓家中田畝數量、耕牛數量等等也要寫在上面,甲長每月要做的就是將下屬各戶人家的詳細信息都呈報到保長那裏。 而保長勘察清楚後每三個月則要呈報一次,最終都匯聚到鄭中那裏,鄭中負責覈查校對,如有不符便告知蕭亦。 如此一來方便對百姓實行統一的管理,而這保甲制和軍戶制也相差不多,甲長就相當於軍中的甲長,保長便相當於軍中百戶,只是蕭亦換了個說法對其任職而已,蕭亦目前只想到這麼多,其餘的其後再行更改補充。 但即便如此也讓董英華心下在暗暗喫驚,蕭亦一介武夫竟然能如此熟練的施行保甲制,這保甲制初一看和原本沒什麼不同,細細想來內中倒有些耐人尋味。 當下他便退去,回到府中詳細的擬定規定。 …… 崇禎三年七月十一日,蕭亦率軍離開純縣的第二日,也是永安軍回到桃花堡的六日前,一份急報自純縣被送到代州。 代州在洪武二年曾被廢爲‘代縣’,直到洪武八年才重稱‘代州’。 代州地理位置很好,時人稱其爲‘州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柢三關,咽喉全晉。’ 代州向以山川扼塞,去邊頗遠,稱爲腹裏。 時任代州知州的是盧允山,這一日午時盧允山正在府中熟睡,但一陣急迫的敲門聲讓他大爲不爽。 約一盞茶的功夫,已經穿戴得體的盧允山在大堂打着轉,手中拿着一張紙,口中接連不斷的驚歎之聲,捷報? 這麼許久了還是頭一次看見這種捷報,前些時日曹文詔率關寧騎兵經過代州,自己還曾好酒好肉款待一番,這次定是曹總兵剿賊捷報到了。 但拆開一看他卻眉頭緊皺,看完後他喫驚不小,但疑問卻更多,永安軍是哪裏冒出來的,桃花堡又在哪,這蕭亦又是何人? 這幾個名字他以往聽都不曾聽說過,但六百人殲滅王子猛的確是個大功了,至少要斬級近千,這已經是這陣子剿農民軍以來的大捷。 但他卻不敢直接呈報上去,派心腹到純縣仔細詢問,心腹回來和盧允山一說,純縣的知縣和主簿等人皆是對永安軍那場戰鬥描述的繪聲繪色,喊殺聲震天云云。 盧允山雖然還是很疑惑,但當即便奮筆疾書。 十二日代州城門開啓,一卷黃塵滾滾,一騎手持捷報朝衛城飛馳而去。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