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糜爛

作者:未知
翌日,這一天大同鎮城顯得十分擁擠,不斷有各地的永安軍戰兵營陸陸續續軍士開回鎮城。 永安軍飛騎、疇騎從街上不斷呼嘯而過,鎮城百軍民茶餘飯後耳邊迴盪的都是整齊的步子聲與那錚然作響的鐵甲葉子相交聲。 欽差剛離開不到一天,整個大同鎮城都已經是蓄勢待發。 崇禎對蕭亦的處置風一般的傳遍各處,聽到的人無不覺得奇怪,稍有見識的人都知道,朝廷這次做的實在是太過了。 建奴入寇,各路邊兵皆萎靡不敢戰,守城尚且不足,唯有大同永安軍一部出擊,斬首七千,此次朝廷的做法簡直令浴血奮戰的將士寒心。 其餘各鎮的邊兵不禁在想,就連屢獲大功的永安軍朝廷都是如此對待,那換成他們,爲朝廷效死的意義又何在? 在整件事情中,蕭亦的表現則是十分中肯,可以料想,永安軍將士聽到這消息後會是何等的憤怒。 但蕭亦除了怔怔跪在那半晌以外,沒有表露出任何對朝廷,對當今崇禎皇帝的不滿之情來。 隨後便有許多人扒出這是蕭亦頭一次在衆人面前露出這種始料未及的表情,就連被奴酋多爾袞包圍抄後,必敗之時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如此一來,倒是引人深思。 在府中的盧象升聽到此事後也是對朝廷做出的事有些難以理解,不過他卻沒什麼怨恨的語氣,只是爲不斷蕭亦輕聲嘆息罷了。 盧象升與蕭亦不同,嚴格來說,生長在現代的蕭亦對明廷的忠心程度是有限的,並沒有盧象升那樣愚忠,對於朝廷的封賞也看的沒有那麼重,蕭亦只相信自己的拳頭。 其實在這個時候,許多名臣都有着超凡脫俗的思想,例如盧象升、孫承宗、孫傳庭等,他們不僅是揮斥方遒的朝堂名臣,更是崇禎皇帝十分信賴的統兵大將,可以效命沙場。 但他們骨子裏的忠君愛國卻是根深蒂固,對於名節看的尤甚重要,這也是蕭亦無法理解的地方。 而後發生的事更加讓天下人感到喫驚,蕭亦更是以一人之力壓制住躍躍欲試的萬餘永安軍,沒有絲毫怨言的接旨,欲率永安軍南征。 如此的做法,即使是那些雞蛋裏挑骨頭的東林士人也絲毫挑不出毛病來。 這事傳出後,蕭亦的名聲反倒是更加迅速傳揚開來,有些在仕途不得意的學子聽聞,由此對蕭亦刮目相看,一改先前蕭亦乃是粗俗武夫的看法,認爲其是真性情,紛紛到大同鎮來一探究竟。 也正是從昨日開始,第一批不被朝廷接納的文人士子懷着忐忑的心情來到大同,在鎮城各個茶館與客棧落腳。 現在的永安軍已經可以說是不聲不響的控制了整個大同鎮,一路而來,這些文人士子見到的都是風風火火的改革現象。 各地的城池在大興修繕,殘破的校場與軍營被檢修,許久未曾聽到的官兵操練聲再次環繞城池,不斷有衣甲整齊的官兵(振威營)來往巡衛,一絲不苟的模樣使得百姓們互相稱道。 原來的墩衛在不斷被拆除,節省下來的原料被拿來建造蕭亦發明的新式墩衛,這些墩衛拔地而起,一旦建造完成,時刻都有振威營的軍士值守輪防。 百姓們在重新入籍入冊後都得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也分到了租借的種籽、耕牛與農具,在振威營軍士的幫協與護衛下,滿懷欣喜的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這種種政策下,大同鎮各地的軍民百姓對蕭亦,對整個永安軍都充滿了敬畏與感恩。 更是時常有百姓自發帶着甘甜的井水,帶着餅子找到正在墩衛上值守的振威營將士,這種現象放在那些文人士子眼中,簡直是不可置信。 兩個月不到,整個大同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百姓親切的將蕭亦發明的墩衛稱作“永安墩”,將自己的新家安置在永安墩旁邊。 誰又能想到,時長日久的,這些墩衛周圍居然慢慢形成了一些新的村落。 不過這些士子到了鎮城後並沒有急着到處找蕭亦毛遂自薦,對於武夫的往常印象使得他們不得不甚重行事,多是不緊不慢的在鎮城住下,仔細分析蕭亦與永安軍的舉動,是否值得他們投奔。 ...... 這一天的中午,永安軍例行大會召開,三五成羣的將領從各自府內或是軍營中走出,來到蕭亦的府邸。 這個時候,蕭亦的府邸已經不是總兵府了,牌匾上的字不知何時已經換成了金光閃閃的六個大字,是爲“徵西前將軍府”。 進入府中,原本寬敞的大堂居然顯得人滿爲患,這也和蕭亦新的政策有關了,振威營的營官、將官與戰兵營一視同仁。 戰兵營將官隊長及以上軍銜皆可參加例會,而各地的振威營將官則是把總及以上軍銜可參加例會。 除卻最前方几十個戰兵營將官外,後面便是數百個各地趕來的振威營將官,其中蔚州振威營的主將李二牛自然也來到了鎮城。 這個時候,各地振威營的將官基本都還是從永安軍功勞簿上挑選出的,終於有機會參與如此盛會,各人心中的激動之情自是不必多說。 衆將皆在議論紛紛,終於沉重的步子聲從外面傳來,一人身穿亮白鐵甲,緩走入大堂,堂中所有人頓時精神一振,齊齊抱拳吼道。 “參見大帥!” 現在的蕭亦,身帶五軍都督府左都督之銜,掛着徵西前將軍帥印,也只有這個時候,蕭亦才能真正被稱作‘大帥’。 蕭亦緩步走道最北面,環視堂中,點了點頭,張口道:“這一月以來,鎮內各地可是太平,可有宵小作亂?” 聞言,史路率先出列,抱拳道。 “稟大帥,平虜、威遠二衛地界除了一些不開眼的鼠輩鬧事以外還算太平,都已經被末將平定。” 點了點頭,蕭亦看向王大勇,黃陽和石剛前些日都已經稟告過,自然不必再問。 王大勇出列道:“稟大帥,末將不負重任,大同右衛等地皆已安平!” 嗯了一聲,蕭亦看向衆人,表情卻沒有絲毫的放鬆,冷哼一聲,將一封邸報遞給黃陽,說道。 “那我們就來說說山西境內的農民軍,這些鼠輩倒是越做越大了。” 黃陽接過邸報後,展開高聲宣讀,堂中永安軍衆將一邊聽,一邊不斷有驚訝聲傳出來。 由於人數過多,大堂上倒也是哄哄響起一片。 崇禎五年九月,闖王高迎祥、曹操羅汝才、八大王張獻忠等各路農民軍羣聚山西,共商大會。 農民軍聲勢浩大,號稱五十萬之衆,大會之後分四路出擊,各路官軍皆敗,望風披靡,農民軍連續攻克大寧、隰州、澤州、壽陽諸州縣,聲威大震。 崇禎便即下詔,乃令宣大總督張宗衡駐平陽,巡撫許鼎臣駐汾州,分地守禦,調集各省官軍雲集山西,藉以平賊。 一時間,山西境內風雲變動,官匪聚齊,糜爛不已。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