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詔獄 作者:未知 大石口在應州城以南約三十里,當地人亦稱其大石谷、大石口堡等。 相對於大石口,蕭亦更喜歡稱其爲大石谷關,這裏地勢險要,乃是由鎮武衛入大同必經之路,一直都是大同鎮與塞外互市互商的要地之一。 《宋史·張耆傳》有云:“使自雲、應、蔚至者,皆由大石谷入。” 文冊有載,參將黃世正率步軍五百六十一人,馬軍八十六人駐大石口。 當日黃陽率陷陣一營到達時卻發現,此地官軍總數不過二百,其中馬兵更是不到五十人。 不僅如此,此地城郭亦是殘破不堪,多段城牆坍塌損毀,關城上的火炮、火器等更是不足一百,如此一個大石口如何能抵禦賊寇襲擾? 黃陽當即於大石谷關開始頒行蕭亦的裁軍令,原關城老弱官軍盡數裁撤,由永安軍把總全杉統新招募大石谷總戍振威營一千餘員,‘協助’參將黃世正鎮守。 不得不說,這大石谷關的參將黃世正非常配合黃陽的工作,對於裁撤一事他也是首個表示全力支持的參將級別將官。 這倒是讓蕭亦十分意外,蕭亦自然要給黃世正個甜頭,給他多留了一些親衛家丁,這也讓黃世正頗是感激。 此刻,黃世正帶着自己的家丁隊,全杉就帶着大石谷關總戍振威營諸將官前來迎接。 這黃世正一身陳舊鐵甲,頭上戴着制式的鐵盔,一圈算不上茂盛的鬍鬚擺在他那國字臉上,看上去是頗爲正派的一個人。 蕭亦淡淡看着這黃世正的同時,黃世正也在懷着忐忑的心情打量着眼前這位名震天下的蕭大帥,心中止不住的驚訝。 誰能想到,素有常勝鐵軍之稱的永安軍統領居然如此的年輕,怕是連三十歲都不到。 就算拋去永安軍,蕭亦這樣年輕的大帥,也是時間罕有! 黃世正忽然想到自己,已然年近四十但卻一直默默無聞,本以爲自己就要在這小小的殘破大石口過完後半生,但蕭亦的到來,讓他看見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個機遇。 當下是對着蕭亦一抱拳,朗聲道:“蕭帥請入關!” 點了點頭,隨着蕭亦一聲令下,轟隆隆的步子聲再次響起,永安軍戰兵九營入駐大石谷關城。 進入關城後,蕭亦也沒有急着南下,反倒是用隨軍攜帶的牛羊與乾糧,在關城內開始埋鍋造飯。 蕭亦沒有絲毫大帥的架子,帶着黃陽等一干的永安軍高級軍官深入到軍營中,與永安軍戰兵與振威營的士卒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喫大鍋飯,滿滿的香氣四溢。 這讓黃世正根本看不懂,他一致認爲,將官就是要與普通士卒區分開來纔有威信。 但蕭亦卻不是如此,蕭亦的威信從來都不是靠這種方式獲得。 在和永安軍戰兵的促膝交談中,振威營的軍士與黃世正的家丁們發現,永安軍的人並不像傳聞那樣,並沒有一點的倨傲之情,反而是勾肩搭背的很快聊成一片。 當地振威營的軍士與家丁們聚在一起,睜着閃亮的眸子,豎耳聽着那些戰兵營的老兵們爲他們講述參軍以來的場場大戰,更有些老兵,當講到動情處時,直接脫下衣甲光着膀子,露出自己身上密密麻麻的砍痕,這些都是永安軍場場血戰的榮譽。 看着這些,圍觀的軍士臉上都是止不住的羨慕之情。 永安軍在大石谷關足足修整了五六日,每日都傳出陣陣肉香,高唱着軍歌,但就是一點南下出關的意思都沒有。 這期間雖然各人心中都很詫異,但卻沒人去找蕭亦詢問爲什麼。 蕭亦如此做法,定然有其深意,他們問這麼仔細做什麼,遵從命令便是。 ...... 來到崇禎五年的九月二十日,一封錦衣衛奏報與山西邸報被呈到崇禎的御案前。 崇禎沒什麼猶豫,直接抓起那山西來的邸報,相比於錦衣衛奏報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崇禎更加關心賊寇是否被剿滅,在打開之前深吸了幾口氣。 雖然朝廷做出了應對,但山西局勢仍是愈發糜爛,逐漸往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九月十四日,也就是蕭亦帶永安軍抵達大石谷關的前一天。 宣大總督張宗衡、巡撫許鼎臣統宣鎮、保定府等各府縣官軍三萬餘,遭遇紫金梁、八大王張獻忠所部數萬。 據逃回的官軍所說,兩軍激戰半日,農民軍四面圍攻,遮天蔽日如飛蝗一般殺之不盡,激戰整日,官軍自然大敗,餘部退往城中堅守不出。 隨後,闖王高迎祥所部,八隊闖將李自成率一部老營,脅裹饑民一萬餘北上攻陷修武縣,開倉放糧,殺知縣劉鳳翔梟首城上。 高迎祥贊李自成‘勇猛有爲’,李自成遂在農民軍中聲威大振。 “砰!” “張宗衡、許鼎臣,他們是幹什麼喫的,宣大各鎮數萬大軍居然奈何不得區區賊寇嗎!?” 崇禎看完,臉色一片的潮紅,雷霆大怒。 身後侍奉的宮女與太監皆是戰戰兢兢,唯唯諾諾的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動都不敢動,生怕震怒中的崇禎拿自己撒氣。 怒吼過後,崇禎看向一旁的內閣首輔周延儒,問道。 “永安軍呢,還沒與賊寇接戰嗎?” 身爲首輔,周延儒的一舉一動都需要一板一眼纔行,更何況在皇帝面前,更是容不得一個字的馬虎大意。 聽到崇禎的話,周延儒恭敬說道:“啓奏聖上,蕭亦帶永安軍早在聖旨到達大同的第二日便南下了,此時應是快到了。” “嗯。” 聞言,崇禎臉色這纔好了些,拿起那一冊錦衣衛的奏報,一邊翻開,一邊說道:“這個蕭亦還算識時務,知道他的一切都是朕給的...” 一句話沒說完,崇禎的臉色又開始陰晴不斷,而後居然氣的雙手都在顫抖,連話都說不出來。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啊!” 一旁的周延儒看着崇禎的反應,納悶的看向站在對面的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駱養性雖然看到周延儒詢問的表情,但並未作出絲毫的表現,只是將頭埋的更低了。 見到這一幕,周延儒自然知道這消息的好壞了,也是閉口不言。 “放肆!” “好一個蕭亦,他難道不知道他的一切都是朕給的,都是朝廷給的嗎,沒有朕爲他加官進爵,他何來的永安軍名頭,打了幾次勝仗,居然敢抗旨不遵,駐兵不前!” “朕真是瞎了眼,居然看錯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人!” “他這是在威脅朕嗎?” 周延儒更加納悶,蕭亦不是已經率永安軍南下了嗎,爲何崇禎還會如此盛怒,帶着這樣的疑問,周延儒看向被崇禎仍在地上的奏疏,頓時激起了一身的冷汗。 永安軍雖然迅速出兵,但足足半月居然纔行至應州,這還不止,到了大石口後更是止步不前,七八日過去了,一點出關的意思都沒有。 周延儒看着氣的渾身顫抖的崇禎皇帝,正欲說話,崇禎卻吼出一句話。 “好個蕭亦,這是以爲我大明沒了他便不能平賊,沒了永安軍便不能滅虜!” 崇禎大手一揮,冷聲道:“派緹騎到大石口捉拿蕭亦,不!駱養性,你親自去,帶緹騎到大石口捉拿蕭賊,下詔獄,三司會審!!如此逆賊不將其繩之以法,朕還有何顏面對天下臣民!” 聞言,駱養性和周延儒紛紛大驚失色,尤其是駱養性,讓自己帶錦衣衛捉拿蕭亦!? 這不是去送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