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荷蘭人”的新訂單(2)

作者:未知
前一段時間,市面上有了一種很便宜,但是點起來卻很耐燒,而且很亮的燈油。周皇后聽說了,讓人買了一些進來,點起來一試,竟然絲毫不亞於蠟燭,皇帝因此一度打算將宮中的蠟燭,包括自己批閱奏摺所用的蠟燭,全部換成這種油燈。也好儘可能地節約一點資金,來維持這個搖搖欲墜的朝廷。只是剛起了這個打算,這種燈油卻斷了貨。 老實說,崇禎皇帝真是個苦孩子。自從他登上這個至高的位置之後,他怕是一天好日子都沒有過過。天災不斷,內外交困。皇帝用盡了一切的手段,但是天下還是毫無起色。以前他覺得是宦官專權,禍亂天下,於是他處置了魏忠賢以及他的閹黨,讓朝堂上到處都是東林君子。然而,這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天下的局面還是一天不如一天。於是他覺得自己被騙了,又換上了不是東林黨的溫體仁,然而無論是誰,面對着眼前的困局都毫無辦法。如今的大明,就像是一個被鏽蝕得滿是窟窿的鐵皮水桶,無論你投入多少的金錢和精力進去,一轉眼,都會從那些窟窿中漏個精光。 比如說遼東的軍餉。整個大明如今落到這樣的地步,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它拖累。朝廷每年要在這裏花掉數百萬兩的白銀,如果還是在洪武年間,或者是在永樂年間,這麼多的銀子砸下去,就是建胬的力量再擴大幾倍,也早就被毫無懸念的砸平了。而現在爲什麼這麼多的銀子砸下去了,卻連一個泡泡都沒有冒出來?原因很簡單,因爲崇禎皇帝想盡一切辦法,剋扣自己,也剋扣天下百姓,剋扣出來的那些錢根本就沒有花在該用的地方。每年數百外的遼餉,從戶部撥出之後,並不是立刻送往遼東,變成士兵們的武器鎧甲,變成訓練和作戰的經費,而是有一大半會直接留在京師,被大大小小的官員們瓜分一空。剩下的那一小半,送到了遼東之後,也不會真的被用在備戰上,而是被裝進了遼東將門的那些傢伙的腰包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遼東的戰亂,已經成了很多文武官員們發家致富的門路。設想一下,若是沒了建胬,沒了遼東的叛亂,那自然就不會再有一年幾百萬的遼餉,那這一大批人就會失去一個巨大的財源。可以說,如今在大明朝廷中,除了皇帝本人,到底有多少官員,有多少將領,是真心想要平定遼東的,還真未可知。就算有,當他獨自一人,擋在這條巨大的利益鏈之前的時候,除了粉身碎骨,還可能有什麼其他的結果? 大明末期,不是沒有深謀遠慮的謀臣,比如洪承疇,雖然在人品上,這人不值一提。但論及眼光和手腕,卻絕對是一流。大明末期也不是沒有忠勇的將領,盧象升、曹文昭都是不可多得的忠勇兼備的人才。假如他們出生在洪武皇帝的時代,追隨的是洪武皇帝,成就未必就在開平中山之下。但是很遺憾,他們生在明末,在他們身後的是一個有着不坑自己人就會死的毛病的朝廷。 更爲可怕的是,朝廷的這種不坑自己不舒服,不坑自己人就會死的毛病並不是至少不全是因爲所謂的“朝廷中出了小人”,什麼“奸臣當道,殘害忠良”。朝廷中的那些人其實也不過是在做對自己最爲有利的事情而已。 據說後來李闖王包圍了洛陽。洛陽城裏最有錢的就是福王了。於是守軍找到福王,表示,流寇大軍壓境,要守住城池,您老人家要拿些錢出來呀。結果福王不肯,最後也不過拿出了九牛一毛的千餘兩銀子,然後城中守軍譁變,李自成就攻克了洛陽,然後把福王宰了下了酒(有考證說,以福王肉下酒乃是虛構)。這個故事裏,福王的舉動是不是超級可笑?其實真不是,因爲福王很清楚,無論拿出多少銀子來勞軍,只要從各級官員的手中流過去,最後就不會有哪怕一個子落到士兵們手裏。而那些官員們難道不知道李自成進了城,他們也沒好果子嗎?他們當然知道,但是他們也都太瞭解自己的那些同僚了,他們知道,就算是自己不拿,人家也會拿的,而且拿的更多。反正士兵們還是一個子都拿不到,李自成該進城還是能進城的。到時候,手裏多一點錢,還可以用錢走走門路,說不定活路還大一點。整個的朝廷,從中央到地方,都是這樣的官員,他們大都做出了這樣的最忠於自己的利益的選擇。而這樣的選擇對於整個大明朝廷來說,卻是最壞的選擇。在這個體系內,任何一個不損公肥私的,任何一個願意捨己爲國的人,都會因爲撈的太少,擁有的資源太少,還試圖擋着大家發財,最後的結果都只能是被“自己人”碾個粉碎! 整個大明朝到了這個時候就像一條破船,隨時可能在風浪中傾覆。但是這船上的人都在幹啥呢?都在做着最符合他們個人利益的事情--把船上的板子卸下來據爲己有,這樣等船沉了,自己就有一塊可以用來救命的木頭了。而一心想要挽救這條船的崇禎皇帝的每一個整改措施,都給了那些人動這條船,從船上撬下更多的木板的機會。結果是崇禎越是努力,大明朝就越是藥丸。 所以說,要錯穿越者,要傳到明末的同志們千萬要睜大眼睛,穿成誰都好,千萬別穿成了可憐的苦孩子崇禎。就力挽狂瀾的難度而言,穿成崇禎,要比穿成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王自用,甚至是劉香這樣的海寇都大得多。因爲他們只需要對付一兩個神對手,就算後來入關的滿清,其實認真研究一下,也算不上太強。整體難度也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但是穿越成崇禎就不同了,從你一入場,你就被一羣別有用心的,滿腦子都是死隊友不死貧道的豬隊友包圍了。這些豬隊友,不是一個兩個,不是一羣兩羣,而是整個朝堂,絕大部分都是。皇帝雖然位高權重,但是難道你還能把整個官僚系統都重新清洗一遍?你以爲你是鋼鐵慈父斯大林?後人往往以崇禎五十相來指責崇禎急躁,刻薄,但說老實話,這五十相中又有哪個不是豬隊友呢,他們又怎麼能不做豬隊友呢?可憐的苦孩子崇禎之後在上煤山的時候,留下了這樣的話:“朕非亡國之君,而羣臣皆亡國之臣。”“文臣個個該殺!”這話其實真不是沒有道理。 所以稍微有腦子一點的穿越者,稍微有野心一點的穿越者,都不會傻乎乎的跳到朝廷裏去輔佐這個千瘡百孔的朝廷,那根本就是在白花力氣做無用功而已。就算你能力暴強,又充滿了犧牲精神,又能爲這樣的一個朝廷續上幾秒呢?所以稍微正常一點的穿越者,真正的忠於華夏的穿越者,斷沒有將力氣花在這樣的地方的道理,他必然對這樣的一個朝廷充滿了“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和深深的惡意,充滿了將這個內不能安民,外不能禦寇的朝廷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裏,然後開創一個更現代,更科學,更能給華夏民族帶來利益和榮耀的新時代的豪情。從這一點上來說,穿越者們真正要彌補的,不是崇禎的遺憾,而是李自成在一片石的遺憾。明末的遺恨,華夏的遺恨不在煤山,而在山海關一片石! 如今已經是深夜了,苦孩子崇禎已經不知道處理了多少奏摺了,兩根長長的蠟燭已經要點完了,太監王承恩趕忙上來幫崇禎換上新的蠟燭。 “如今是什麼時候了?”趁着換蠟燭的時間,崇禎皇帝站起身來活動了一下腿腳。 “回稟萬歲爺,已經是子時三刻了。皇后娘娘和袁貴妃剛纔來看過陛下,見陛下正在忙就沒讓奴婢打擾皇上,娘娘還給陛下送來了一盞蔘湯,陛下喝了,補補身子也好。”王承恩趕忙說。 “啊,已經三更了呀。”崇禎說,“外面的瓦上怕是都下霜了吧。” “回陛下的話,外面的瓦上早就下了霜了。”王承恩道,過了一會兒他又說:“皇上可要喝口蔘湯?” “嗯,你去端過來吧。辛苦你了。”崇禎甩了甩胳膊對王承恩說。 “奴婢當不起陛下慰問,只是陛下也要保重龍體,這每天忙到三更的,莫說是幾位娘娘,就是奴婢看了也是心疼的。”王承恩一邊說,一邊把放在一邊的湯盆裏保溫的蔘湯端了過來。 崇禎皇帝接過來,一口喝完,然後嘆了口氣道:“朕又那裏不想早點休息,只是……唉……” “皇上最近又瘦了。”王承恩道。 這時候蠟燭也已經換好了,崇禎皇帝重新走回到御案旁,準備坐下來繼續,突然他又嘆了口氣道:“唐玄宗時,用韓休爲相,也曾瘦過。玄宗皇帝曰:‘吾貌雖瘦,然天下必肥。’今日卻讓朕到哪裏去找一個韓休。” “陛下如此操勞國事,天下也一定能大治的。”王承恩趕忙說。 崇禎聽了,笑了笑道:“你呀,盡說好聽的。”一邊說,一邊搖着頭。然後低下頭去,拿起了下一份奏章。 “咦,居然是一份捷報?怎麼是福建的?”崇禎低聲道。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