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火藥危機

作者:未知
經過了半個晚上的戰鬥,清軍的火力開始減弱了,因爲他們的火藥開始供給不上了。在昨天下午,爲了保住火藥庫,清軍把他們的放在主火藥庫裏面的火藥全都澆溼了。從下午到黎明這段時間沒有太陽,所以這些火藥到現在還是溼漉漉的,根本就無法使用。清軍在各個炮位上也存有一定的火藥,但是數量有限。而在昨天后半夜,爲了防禦模範軍的攻擊,清軍在黑暗中瘋狂開火,以至於很快便將火藥消耗一空,到這個時候,無論是第三道土牆上的清軍還是堡壘城牆上的清軍,他們暫時都沒有火藥可用了。 無論是棱堡,還是土牆和壕溝,它們的防禦力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火器,尤其是依靠火炮的。如今因爲火藥的缺乏,使得它們的防禦能力暫時大幅度下降了。至少眼前,看着不斷逼近的模範軍的盾車,清軍幾乎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逼近到壕溝附近。 一些清兵開始用弓箭吊射,希望能越過盾車的阻擋來殺傷後面的模範軍士兵。不過清軍自己也知道,拋射的箭支,不但精度差,而且威力其實也很有限。這樣的攻擊不足以阻擋模範軍的步伐。很快,盾車就推進到了壕溝旁邊。 清軍在壕溝前面埋下了不少的木樁,用於阻擋模範軍的盾車。清除這些東西並不算太難,不過卻需要時間。如果他們的大炮還能起作用的話,當盾車在這裏停下來的時候,就會遭到他們的大炮的集中轟擊。那麼這個時間的確就非常的關鍵了。然而,如今火藥的短缺卻使得這樣的設計目的變成了泡影。 盾車停了下來,士兵們把盾車當成胸牆使用,在它的頂上冒出頭,伸出步槍,開始射擊那些露出頭來的清軍。而另一些戰士則迅速的拋出一根根繩套套住那些木樁,然後將它們拉倒。將道路清理出來。 接着便有批掛着半身板甲的士兵擡着跳板從盾車後面繞出來,將跳板往壕溝上搭。這時候對面的土牆上也想起了一片哨聲。隨着這陣哨聲,一羣清兵從土牆後露出頭來,伸出火槍向着正擡着跳板的模範軍士兵打出了一輪齊射。顯然,在火炮因爲火藥不足而無法繼續開火了的時候,清軍將剩餘的能用的火藥全都用在了火槍上。 幾乎在同一時刻,一直在盾車上警戒的模範軍士兵也對着土牆後的清軍打出了一輪齊射。 即使是模範軍的鋼製半身板甲,也無法抵擋火槍近距離的射擊。清軍的火槍在技術上相比模範軍差了很多,幾乎就是傻大笨粗的代表,但是傻大笨粗並不意味着威力不夠,在付出了比模範軍的火槍幾乎重了一倍的代價後,在威力上總算是達到了於模範軍的燧發槍相當的水平。 清軍的齊射頓時就打倒了不少擡着跳板的模範軍士兵,但緊接着便又有一批人衝出來,擡起跳板繼續向前。模範軍的反擊也打中了不少的清軍,一時間槍聲響成一片。 就在雙方的對射中,模範軍在壕溝上搭起了數十道跳板。這時候模範軍炮兵也把一些較輕的6磅火炮推到了距離第三道土牆不過四十多步的壕溝邊,開始用霰彈和實心炮彈直接支援步兵的戰鬥,很快就將清軍壓得擡不起頭來。 趁着這個機會,手持霰彈槍的模範軍士兵迅速的衝過壕溝,搬開拒馬,向着第三道土牆發起了衝擊。 清軍也知道這是生死攸關的時候了,所以也戰鬥的格外的頑強。在一些老兵的帶領下,清軍躲在土牆的背後,一直等到模範軍衝到跟前才突然發起反衝擊。他們幾乎只用了幾秒鐘就衝入了模範軍的攻擊隊伍之中,和模範軍展開了白刃戰。 在此前的一些戰鬥中,清軍和模範軍也打過白刃戰。但在這一類的戰鬥中,喫虧的總是清軍。因爲清軍在進入肉搏之前,往往要從遠得不像話的地方發起衝鋒,還要先忍受好幾輪的炮擊,接着又要忍受好幾輪的步槍齊射。很多時候,還沒等白刃戰打起來,清軍就已經在這樣的打擊中崩潰了。即使有一些清軍格外的頑強,等他們衝到跟前的時候,大部分時候也已經傷亡過半,陣型散亂而且在長距離的衝鋒中耗盡了體力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和模範軍進行白刃格鬥,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但是這一次的情況卻很有些不同,利用土牆反斜面的掩護,清軍少有的在沒有遭到這樣的一系列打擊的情況下就得以和模範軍展開白刃戰,所以這一次白刃戰的情況就有了很大的不同。 帶刺刀的步槍其實並不是一種特別適用於白刃戰的武器。單純作爲一種冷兵器考慮的話,它最接近矛,但帶刺刀的步槍的長度不但遠遠短於長矛也要低於一些常見的短矛,而重量卻要大不少,而且重心也不盡合理,這使得帶刺刀的步槍在攻擊速度和攻擊範圍上都不如普通的長矛。所以,在白刃戰中,刺刀對上槍矛一類的武器是相當喫虧的。按另一個時空裏,土八路和日軍白刃戰的經驗來看,大刀對上刺刀並沒有什麼優勢,但是紅纓槍對刺刀,卻是優勢非常明顯。如今衝上去的清軍手中可是有不少的長矛的。 好在和後世的軍隊不一樣,模範軍,尤其是用於遼東作戰的模範軍還是一支有着明顯的冷兵器時代的殘留的軍隊,比如說,這些士兵是穿着有半身板甲的。這其實是他們的對手相對落後的結果:如果他們的對手也都是以較爲先進的熱武器(火炮和燧發槍之類)爲主的軍隊,模範軍肯定會淘汰掉那些鎧甲之類的玩意兒,因爲這些東西擋不住,也不可能擋得住子彈和炮彈,既然如此,那還不如給士兵們減減負,以換取更高的機動能力,然而清軍依舊是一支以冷兵器作戰爲主的部隊,因此半身板甲這樣的東西就得以繼續穿在士兵們的身上。 模範軍的半身甲如果拿去和歐洲的同類產品相比,哪怕是和德國僱傭兵騎士們常用的黑白半身甲相比,也是非常簡樸的。歐洲的半身甲除了頭盔頸甲和胸背甲之外,還包括臂甲、手腕甲以及大腿甲。但是模範軍這裏的半身甲卻只有頭盔頸甲和胸背甲,手臂、手、大腿都沒有什麼保護的(大腿部分有一點厚羊毛氈覆蓋,可以對抗遠距離射來的箭矢,但是防禦力相當有限)。當然,有些士兵會自己到市場上去買兩隻鐵套袖。不過在對軀幹部分的保護上,模範軍的步兵半身甲卻相當有效。 這種半身甲有一個明顯的雞胸,這使得迎面而來的刺擊很容易滑開,刀劍的斬擊之類的更是幾乎無用。這使得對手對他們發起攻擊的時候,幾乎只能攻擊他們裸露的四肢,才能產生效果。而對這些部位的攻擊很難一擊致命,這樣一來一場戰鬥下來,傷兵也許不少,但是隻要戰鬥獲勝,控制了戰場,再加以救治,死亡率並不會太高。另外,這些半身甲都帶有布面,看上去並不顯眼。他們的對手總是容易忽略它的存在,而優先選擇攻擊致命位置——也就是模範軍的半身甲的防禦部分,結果往往不但是白費力氣,而且容易暴露出弱點被模範軍士兵反擊。相反,清軍的那些鎧甲看起來防禦面積更大,但是論及防禦力,它們反而普遍都防不住模範軍的刺刀突刺。靠着這身堅固的半身甲,雖然在武器上吃了點虧,但是在白刃戰中,其實不見得會處於下風。 此外,模範軍的攻堅部隊裝備的槍械也多爲雙管霰彈槍,這種武器在近距離殺傷力相當強,而且能連射兩發,也足以給衝上來的清軍以沉重的一擊了。 兩方的軍隊,就像兩股洪流一樣猛地撞在了一起。模範軍前排的士兵先用霰彈槍掃射,緊接着就挺着刺刀和清軍對撞在了一起。 清軍衝在最前面的是幾排長槍兵,模範軍的士兵們用霰彈槍對着這些滿清長槍兵開火,而處在後排的模範軍士兵也紛紛向着敵軍投出“掌心雷”。在“嘭、嘭”的槍聲中,衝在最前面的清軍紛紛中彈倒地,就像秋風吹落樹葉一樣。但是雙方距離很近,只是一眨眼時間,後面的長槍手便越過被打倒的清軍,直撲了上來。 清軍和模範軍交戰也不止一次了,對模範軍的鎧甲也是有一定的瞭解的。戰前他們都向士兵們強調過,模範軍的鎧甲極爲堅固,但是四肢並無防護,所以要優先攻擊他們的四肢,尤其是腿部。所以最先衝過來的一羣拿着長槍的清軍都舉着長槍照着模範軍士兵的腿部刺過來。 一些模範軍戰士躲閃不及,腿部被清軍的長槍刺中,厚羊毛氈的圍裙在長槍面前毫無防護能力,他們頓時便摔倒在地。但他們倒下去之後,他們身後的模範軍戰士們卻也挺着刺刀越過他們朝着對面的清軍猛衝過去。 如果清軍是完整的長矛陣,那這樣直衝過去,真是有多少就能死多少。但是在前面的霰彈槍的掃射和“掌心雷”的打擊下,清軍的長矛陣早已沒有任何隊形可言了。所以這些模範軍戰士得以迅速的拉近了和清軍的長槍兵之間的距離。 清軍的長槍有九尺長,若是結陣而戰,自然是威力不凡,但一旦隊形散亂,被人近了身,過長的長槍反而成了累贅,施展不開,頓時就被模範軍的刺刀捅翻了一大片。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出乎清軍的預料,他們根本也就沒指望,僅僅靠着一些槍兵的一個反衝,就能擊退模範軍。這些槍兵能夠讓戰鬥直接進入到這樣的白刃戰,就已經算是成功了。在他們的身後更多的刀盾兵也跟着撲了上來。 ###五百七十八章,強攻 就在清軍的刀盾兵撲上來的時候,模範軍的後續部隊也跟了上來,這些後續的士兵裝備的是普通的燧發槍,槍膛裏只有一顆子彈。他們採用了這樣的一種戰術:每五個人一組,四個士兵用刺刀和敵軍相持,然後一個士兵騰出手來,近距離向敵軍射擊。當他開完槍之後,就上前去掩護,換另一個士兵來射擊。在這樣的距離上開槍,命中率高得驚人。而且清軍無論是手中的藤牌,還是身上的棉甲都抵擋不住燧發槍的打擊。 其實在白刃戰中開槍很多時候並不是一種好戰術。它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首先,白刃戰中士兵雙手持握的位置和開槍的時候是不一樣的。在開完槍之後,需要重新調整手握的位置,這當中的空隙容易被人抓住。其次,在白刃戰中開槍容易誤傷。尤其是倒了後世,步槍子彈的穿透力非常強,在近距離往往能穿透數人。當雙方混戰的時候,一槍打去,也許能打倒好幾個人,其中既有敵人也有自己人。所以在後世,很多軍隊在使用刺刀白刃格鬥的時候,都不允許開槍。但是例外也是存在的。 模範軍現在使用的這種在白刃戰中開槍的戰法其實是來自後世的某支按朝廷定餉只應該有四萬五千人,但卻嚴重超編,弄得一個連上千人,一個獨立團上萬人,總人員多達近百萬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他們因爲彈藥缺乏,所以在和日本蝗軍的戰鬥中總是傾向於利用埋伏,拉近距離,最多打三發子彈,就進入白刃戰。但在白刃戰中,其實他們也並不佔上風,因爲他們的訓練和營養都比不上對手。所以他們就發明了在和日本蝗軍的白刃戰中,在超近的距離上開一槍的戰術,以此來獲得較好的交換比。 而且這支軍隊的裝備大多非常老舊,使用的步槍的年齡往往和士兵的爺爺相當,以至於這些步槍槍膛內的膛線早就被磨禿了。這當然不是什麼好事,因爲這意味着他們射出的子彈只要一出槍口就會出現翻滾,就會到處亂飛,遠距離射擊的精度自然是一塌糊塗。但在近距離,這一缺點卻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那就是一方面降低了子彈的穿透性,一方面又加強了子彈的停止作用。翻滾的子彈穿透力自然下降了,而且它擊中敵人之後,在敵人體內翻滾,將所有的動能都釋放在敵人體內,使得在近距離,這樣的子彈只要命中敵人軀幹,幾乎立刻就能要他的命。這樣一來,這支軍隊在白刃戰中用他們的老槍開火,誤傷的機率就比正常情況小得多了。因此,十八集專門發展出了這樣的一種在白刃戰中幾個人掩護一個人開槍的戰術。 模範軍戰士手中的燧發槍在某種意義上和十八集戰士手中的老套筒之類的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說他們手中的槍都沒有膛線,所以子彈很容易失穩,對比較厚的東西的穿透力都不夠好,但停止作用都很出色。模範軍的燧發槍射出的是沒有披甲的鉛彈,這東西打入人體後,肯定會發生碎裂,幾乎不可能擊穿敵人的身體,誤傷後面的人。而碎裂的鉛彈會把全部動能都留在敵人體內,所以停止效果特別好,幾乎不可能出現某人身中數彈,還能揮舞着刀劍衝上來砍人的事情。所以,十八集的白刃戰戰術也就格外的適合模範軍使用。 但是即使是有着這樣的戰術,白刃戰中依舊是非常殘酷的,整個戰場變成了一個血肉大磨盤,雙方的軍隊不對的被投入進去,然後不斷地被這個大磨盤碾碎。 潘大星已經記不清自己在這個血肉磨盤中戰鬥了多久了。也許很久,但也許其實也沒多久,激烈的戰鬥總會破壞人的時間感。他的雙管霰彈槍中的兩發子彈已經打出去了,擊倒了兩個建胬,然後便用刺刀和敵人拼殺在了一起。 一開始的時候,他和另外四個戰士相互掩護,但是很快,一個戰士就犧牲了,其他人也都被衝散了。這時候一大波的清軍舉着盾牌就直撞了過來。潘大星盯着距離他最近的那個刀盾兵舉在前面的盾牌,估計着他的手臂的位置,就在那個清軍撞上來的時候,他挺着刺刀向着盾牌中心偏上一點的地方猛地刺過去。 藉着雙方對撞的力量,鋼製的三.棱.刺刀一下子就刺穿了由生牛皮鬆木製成的盾牌,接着刺入那個刀盾兵舉着盾牌的手臂並穿透過去。那個刀盾兵手臂一疼,便撐不住盾牌了,同時猛衝過來的慣性又讓他剎不住腳,於是他整個人便在驚呼中撞在了直透過盾牌和他的手臂的刺刀上。 潘大星的刺刀深深的扎進了那個滿清刀盾的胸口,他雙腳一軟便倒了下去,只是潘大星的刺刀卻被那個清兵倒下的屍體掛住,沉了下去,就在這時候,後面又有一個清兵衝了過來,一刀便朝着他持槍的雙手砍來。潘大星來不及拔出刺刀,只得舍了霰彈槍,向後一退,不想腳下卻被一具屍體絆了一下,頓時變失去了重心,仰面摔倒在地上。 那個刀盾兵又上前一步,舉起刀便要砍下來。這時候斜側裏刺過來一刺刀,卻逼得那個刀盾只能轉過盾牌去格擋。潘大星趕忙想要爬起來,卻不想背後又過來一個人,和他一撞,將剛剛要爬起來的潘大星又撞倒在地上。那個人自己也倒在了地上,兩個人倒在了一起。 潘大星定晴一看,卻見到在自己身邊的是一個白甲兵,不由得吃了一驚。他的身上如今也沒有什麼武器,他便斜眼向旁邊一望,見旁邊的地上有一把順刀,便伸手要去拿。但那個白甲的行動卻更快,他已經一刀朝着潘大星砍了過來。 這一刀砍在了潘大星的頭盔上,好在那個白甲自己也躺在地上,他的腰刀太長,不便發力,這一刀卻沒能砍開頭盔,只是敲得潘大星有些頭暈而已。那個白甲便丟了腰刀,去腰間拔出一把匕首,手腳在地上一撐,便撲了過來。 潘大星正被那一刀劈得有點暈,反應稍慢,便被那個白甲壓在了身下。那個白甲一手按住潘大星的頭盔,想要把他頭盔固定住,一手便拿着匕首準備從面甲的縫隙裏捅進去。潘大星趕忙猛搖腦袋,伸出手來,雙手握住那個白甲按在自己的頭盔上的手,往旁邊一拉,那一匕首便捅歪了,斜斜的在潘大星的前臂上割了一個大口子。 那個白甲又舉起匕首,這一次卻是照着潘大星的右臂刺了下來。潘大星被壓在下面,難以動彈,這一刀便刺在他的右臂上,他的右臂一軟,頓時就擡不起來了。 那個白甲獰笑一聲,正要繼續下刀子,卻冷不防從他側後飛來一槍托,砸在了那個白甲的頭上,將他的頭盔砸得飛出去三四丈遠。那個白甲口中噴出一口血,便倒在地上死了過去。 潘大星用力的將那個白甲的屍體推開,努力的爬起來,卻見清軍已經頂不住模範軍的攻擊,已經在紛紛潰逃了。而剛纔一槍托打翻了那個白甲,救了他一命的那個模範軍戰士也已經挺着帶刺刀的步槍朝着前面追了過去。 潘大星捂着胳膊,四下望望,見那個白甲丟下的腰刀還在旁邊,便撿起那把腰刀,也跟着追了下去。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