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269節

作者:未知
而是各方面基礎條件不同的試驗田,更有雙重對比的參考價值。 也就是說,試驗田本身就能與旁邊對比出變法效果的情況下,基礎條件好與基礎條件不好的兩塊試驗田,同樣進行更化變法,互相之間的效果對比,則能夠對比出更多的東西來。 這纔是對於更化變法而言,更有用的信息。 “以臣所學的經濟之道來看,推行更化變法的試驗田,第一,不能是朝廷無法實際控制的地區,也就是雲貴等土司羈縻區、塞外部族內附區,都不能是更化試驗田的選擇地。” 夏原吉侃侃而談:“第二,物質地基和人口條件過差的地方,更化變法沒有參考意義,譬如甘肅、河南、山東等地區。” 甘肅是人口極少自不必多說,僅說河南、山東,按理來說都是人口大省,也都有農耕條件,但現在永樂初年的情況是,黃河中下游流域經歷了元朝近百年反覆決口氾濫的折騰,本就元氣大傷,而隨後的元末明初的全國性戰亂,河南山東更是重災區。 更不巧地是,靖難之役期間,南北軍雙方的戰略相持階段,主要的戰線就拉扯在了西起河北真定、中到河南諸府、東至山東德州的這一條彎曲折線上。 無休止的戰亂、徵糧、招兵、徭役,讓黃河中下游流域的社會經濟秩序徹底崩潰,沒有一年能好好耕作,更談不上有什麼收成可言。 所以現在河南與山東這兩個布政使司,人口離散極爲嚴重,戰後重建都來不及,哪還有能力搞什麼更化變法? 幾位尚書都在原則上同意了夏原吉的觀點。 不過在具體的地方上,卻是持續爭吵不休了起來。 沒人敢提“拿蘇鬆嘉湖諸府做試驗田”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話題,主要的討論點,集中在廣東、江西、湖北這幾個人口經濟條件都不錯,且交通還算便利、距離大明統治中心不算偏遠的地方。 眼見尚書們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傾聽了很久的朱棣,此時也明白,是自己這個仲裁者出場的時候了。 朱棣輕輕地拍了拍手,尚書們頓時停下了爭吵。 “正如諸卿所言。” 朱棣掃視了一眼內閣值房內的衆臣,這場會議,已經到了一錘定音的最後階段了。 “大明,需要變法更化。” “變法更化,需要試驗田。” 朱棣乾脆站起身來,在室內負手而立,而大臣們也紛紛跟着站起身來。 “南方未經戰亂的地域,肯定是要挑一個出來做試驗田的。” 朱棣接下來的話語很平靜,但卻彷彿在現場扔了一個炸雷。 “直隸就不錯,你們覺得呢?” “陛下不可!” 這裏便是要說,此時的大明直隸,以南京應天府爲中心,包含了十四個府級行政單位,其中就包括爲最富庶的蘇州府、松江府。 除此之外,鳳陽府、淮安府、揚州府、鎮江府、廬州府、徐州(直隸州)等著名地域,皆包含在其中。 “聽朕說完。” 看着羣情洶洶的大臣們,朱棣擺了擺手道:“朕有意設立北直隸,同時縮減南直隸的範圍,把一部分因爲風俗地理等原因強制劃分,確實該交還地方布政使司的地區,都交還回去。” 皇帝平靜的話語,卻代表了大明廟堂版圖的再次劃分。 這其中涉及到的利益,無疑是讓這些大明帝國高層決策者,都能看的眼紅耳熱的。 別的不說,光是北直隸,就能讓多少知府原地雞犬升天? 而南直隸,會有多少官職地位驟降?又會有多少官職變得緊俏無比?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又該讓多少人打破腦袋運作,試圖進入將會重新劃分的南北直隸? 這時候,朱高燧適時地搬出了一張事先準備好的大明堪輿圖,眼神示意朱高煦跟他一起拉開卷軸。 大明堪輿圖緩緩鋪開。 朱棣擡起自己強而有力的大手,在地圖上勾勒出了未來南北直隸兩塊試驗田的形狀。 第248章 南北直隸【求月票!】 朱棣率先向他早就看不過眼的士紳集團老巢南直隸重拳出擊。 “(南)直隸北起淮河,南到黃山,西達鄱陽湖,東至長江口,朕以爲各地經濟人口文化風俗差異巨大,強行捏合在一起,管的太多太寬,反而不利於朝廷治理。” 朱棣想要拆直隸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劃分出兩塊用於更化變法的試驗田,還有一層涵義,那就是爲了拆散直隸這個江南士紳階層的大本營在未來有可能形成的抱團認同,防患於未然。 沒有了“直隸”這個統一的行政區劃,只保留長三角精華區,最邊緣的各府迴歸各自行政區劃後,在未來有可能靠着“直隸”凝聚起來的認同,自然會被提前打破。 操作也不復雜,只需把他爹朱元璋強行湊到一起的部分最邊緣府級行政單位,歸還給各布政使司,再按照地域重新整合出一個精簡版的南直隸即可。 “陛下,若是想要精簡直隸,須得把江、淮分開。”剛剛還一直反對的蹇義,此時反而贊同道。 “蹇尚書說的不錯。” 黃福亦是說道:“自楚漢爭霸以來,徐州地方,歷代大規模征戰數十餘次,正是在這個戰場,決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所以古來就有問鼎中原之說.此地歷來與江南互不統屬,委實不該與江南強行湊在一起的。” 對於這個問題,剛纔還在節節抵抗皇帝的尚書們,反而達成了一致。 廟堂的奇妙就在於此,在某些議題上剛剛還吵得面紅耳赤的兩撥人,在下一個議題上就會因爲利益一致而攜手共贏。 把江、淮分開,這絕非是僅僅符合朱棣利益的意願。 事實上,這也是明初大臣們持續跟朱元璋爭取了很久的一個事情,只不過一直被朱元璋壓着不讓分家而已。 淮北跟江南能是一碼事嗎? 朱元璋強扭的瓜雖然爽,用“直隸”這個大筐,把南京周圍的形勝之地都塞了進去,但被強塞進去的各地卻是離心離德,委實稱不上甜。 你以爲光是朱棣不想讓黃淮和江南待在一起?人多富庶且文教昌盛的江南,自己也不想帶着黃淮的貧瘠之地玩呢。 編排出來的童謠“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就沒有暗諷直隸拿着從江南、黃淮收上來的賦稅,供給給朱元璋的淮西老家維持體面,偌大個鳳陽府卻愈發窮困的意思? 建文帝主政的時候,江南士紳階層同樣反映過這個問題,建文帝倒是有意處理,但奈何朱棣提着大刀物理探親的速度有點快,就沒來得及搞。 “黃淮一線,與江南人情殊異,確實該分開。”這邊道衍也是一樣的態度。 而在朱棣和道衍的規劃中,除了長三角,南京四周其他基於防禦性質考慮的緩衝區,肯定還是要保留的。 但是絕不需要把直隸的緩衝區,直接放到淮北! 而在明代以前,黃淮流域一向是與江南分屬不同行政區劃的,極少有合併在一起,便是差異實在太大的緣故了。 所以尚書們其實無論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說的都沒錯,想要精簡(南)直隸,第一步就是剝離黃淮流域的地區。 黃淮不願意待在直隸裏,直隸強拉着黃淮只是源於安全考慮,爲了所謂的“守江必守淮”。 “真·大明戰神”朱棣對此嗤之以鼻。 一羣土雞瓦狗,淮守不住,江也守不住,憑白自縛手腳。 而對於黃淮的軍事劃分,朱棣也早就與道衍做了預案。 同時,解開黃淮在行政區劃上的束縛,不僅有利於黃淮自身的整合發展,對直隸來說,也大大地減輕了行政上的包袱。 朱棣開口道:“朕有意,將徐州,鳳陽府,淮安府,廬州府,也就是淮河流域,以及黃河下游(此時黃河奪淮入海),單獨成立黃淮布政使司,以鳳陽府爲治所。” 頓了頓,朱棣復又說道。 “同時,中都留守司,升格爲黃淮都指揮使司,單獨負責黃淮地區防務。” 朱棣的意圖,固然有爲了削弱肢解洪武開國勳貴集團裏的主力,也就是淮西集團的傳統勢力區,往裏面插自己人,徹底控制江北。 除此之外,也有真的改一改這種糟糕的軍事劃分的緣故。 在軍事上從敵對視角來看,朱棣認爲靖難之役已經證明了,讓直隸直接操控兩淮的防務,簡直就是災難性的。 本來應該地方衛所和都指揮使司,能夠輕而易舉做到的基本軍事調度,都需要反覆向直隸打報告才能獲批,而等批下來的時候,往往什麼都晚了。 之前講過的一件小事,鄭賜彈劾鳳陽府中都留守司守將,動用朱元璋修建的佛寺木頭造艦,在淮河上抵禦燕軍渡河,就是這樣的例子。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而且如果翻開建文朝廷的記錄,這種糟糕的行政導致軍事失利事情簡直比比皆是. 而這種問題,根本不需要朱棣再提,曾經在建文朝廷效命過的尚書們,對此心知肚明。 所以將黃淮流域的地區,在行政和軍事上從直隸裏剝離出去,沒人有反對意見。 安排好最重要的北面黃淮流域,剩下的就好說了。 朱棣繼續說道:“直隸最西面,長江以北的安慶府劃給湖廣;長江以南的池州府、徽州府劃給江西。” 這是題中應有之義,既然縮減南直隸,那麼最西面這些原來劃轉出來的地方,便該再劃轉回去。 而除此之外,南直隸其他地區顯然就沒有劃出去的必要了,只需要一些零零碎碎的修補和整合 “廬州府劃出巢縣、廬江縣兩個縣,與和州、滁州,一起合併爲滁州府,與東面的揚州府一起拱衛江北。” “除此之外,諸卿還有什麼意見?” 朱棣敲定了最重要的三個部分,即黃淮獨立,劃回西面三府,合併滁州府。 隨後開始象徵性地諮詢起了尚書們。 不過在朱棣眼裏,不太重要的其他地方,對於尚書們來說,卻有頗多利益糾葛。 “寧國府(宣城)、廣德州,一起合併爲寧國府?” “也可以把太平府合進去。” “不妥不妥,蕪湖與當塗皆是拱衛南京的要地,不可與寧國府合到一起。” “鎮江府、常州府、蘇州府、松江府,需要合併嗎?” “自是不需要的,莫要犯糊塗。” 經過一番討論,精簡後的南直隸,最終確定了下來。 江北:滁州府、揚州府 長江下游:太平府、寧國府、應天府(南京) 長江入海段:鎮江府、常州府、蘇州府、松江府 龐大的南直隸最終由十四個府級行政單位,縮減爲了九個府,儼然便是姜星火前世的長三角地區了。 南直隸劃分已定,而到了如何劃分北直隸這個話題,諸位尚書顯然就沒有什麼發言權了。 畢竟,北方是朱棣的地盤,皇帝想怎麼劃分就怎麼劃分。 朱棣亦是沒有了剛纔討論劃分南直隸時,還跟尚書們商量一下的意思,直接乾綱獨斷地宣佈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