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565節

作者:未知
固然有一部分地主士紳可以參與海貿,可以轉化爲商人階層,但其中的絕大多數,還是頑固且保守的。 而這種在歷史潮流面前相對頑固而保守的力量,眼前卻恰恰佔據着頂層結構的絕對主導。 物質地基改變了,高居廟堂上的地主士紳,即便再遲鈍,也該意識到自己的根基動搖了。 而且地主士紳雖然是歷史潮流中的落後力量,卻不代表人家傻,相反,在現有教育體系下培養出來的,有很多精英人才。 所以現在朱棣鎮得住,可要是二三十年後朱棣駕崩了,地主士紳階層反撲,是一定會產生的,這是歷史的必然規律。 而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即便沒有這些他現在導致產生的工業革命、海外貿易等等,光是永樂下西洋和北征蒙古,在朱棣死後成了什麼樣子,難道不都是寫在史書上的嗎? 仁宣兩朝,大明帝國開始了全面的戰略收縮,最終停止下西洋,放棄遠東的奴兒干都司,放棄馬來亞的舊港宣慰司,放棄漠南的開平衛漢唐以來再次出現的積極進取之風,最終蕩然無存,華夏的歷史滑向了漆黑的深夜。 或者說,這就是無形的歷史修正力的體現。 挺過去,那麼自然就是化繭成蝶,挺不過去,歷史就會被撥回原有的軌道。 可以想象的是,在這個世界,這種歷史修正力一定會更加強大,就像是彈簧一樣,壓得越狠,彈起來的越高。 那麼擺在他面前的,自然也就只有了一條路了。 那就是繼續支持還能同路而行很久的軍功貴族階層,同時支持這個階層的代言人,他的開山大弟子朱高煦,成爲大明帝國的下一代皇帝,徹底改變歷史。 姜星火對朱高熾頗有好感,對朱瞻基也很喜歡,雖然朱高熾仁厚的同時有城府,雖然朱瞻基聰敏的同時有心計,但這並不影響姜星火的個人好惡。 可朱高煦與朱高熾對於皇位的爭端,已經超出了姜星火的個人好惡範圍。 這是利益根本不可調和的階層之爭,後面站着的是幾十萬上百萬人的利益,沒有人能退縮,把皇位拱手讓人,因爲拱手讓人,就意味着整個階層都被徹底清算,從此在歷史舞臺上銷聲匿跡。 而朱高熾顯然也是不可能放棄他士紳文官的基本盤的,朱高煦所代表的軍功貴族,跟士紳文官本身也衝突嚴重。 “所以,終究是走到了這一步嗎?”姜星火閉目悵然。 姚廣孝慢慢捻動着珠子:“以前有人跟我說過,人這一生縱有萬般能耐,終究敵不過天命。” “那時候我就不信,我跟他說,我有扶龍術,便是這天命,但凡有一絲機會,也合該改一改。” “那現在呢?”姜星火睜開了眸子,定定地看着老和尚,心中同時有了計較。 “現在啊,這世間總有人要做亂臣賊子,已經做一回了,如何做不得第二回?” 姚廣孝輕聲笑道:“從姜聖這裏學了屠龍術,合該日後換個皇帝老兒試試手.皇帝,又不是沒換過。” 第446章 京察 “解副總裁官,國師有事喚您過去。” 衙門裏,解縉正在一張大紙上反覆塗抹修改《明報》關於安南戰事的最終報導,突然郭璡敲門,隔着門向他說道。 “好,這就過去。” 解縉心頭一時有些不解,不知道姜星火找他有什麼事情,最近王景倒臺後,刑部又倒了一個左侍郎馬京,隨後朝野上下就消停多了,而第一批離開內閣的人,也都各自在新職位上耕耘,倒也沒什麼新的風波。 “國師,您找我?” “對。”姜星火擡起頭,招呼解縉坐下,隨後遞給瞭解縉一個東西。 “這是?” 解縉看着手裏有點像是老黃曆的東西,進一步端詳着。 很快,他就發現跟老黃曆有什麼區別,這是一個簡易的注音日曆。 “這是……” “你先拿回去慢慢研究,這兩天記得把它檢查完,這個以後是要在民間便宜賣的,能提高百姓的識字率。” 注音日曆,是與漢字拼音字典相搭配的普及產物,充分利用百姓日常關注的事情,來提高他們認字的水平,畢竟每天總是要看看日子的,而日曆上面還寫了一些常用字,都注好了音,只要稍稍用心看一看,脫離純文盲水平還是能做到的。 而注音日曆的售價,因爲註定產量比較大的原因,是會進一步壓低的。 百姓識字率這種問題,想要短時間內解決,肯定是不現實的,但通過種種方法,經年累月之下,還是能提高不少,最起碼到了二三十年後,百姓自己囫圇看個報紙,應該沒什麼問題,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很多百姓看報紙還要讀書人幫着念。 見姜星火神色嚴肅地交代,解縉立刻意識到此物必定非同小可,便將其收起來,打算待會兒再細細觀摩研究。 “那個……還有其它事嗎?” “有。” 姜星火問道:“永樂大典的事情現在進度如何?” “很穩定,沒個幾年乃至十幾年,應該是修不完的,不過目前第一卷已經快要完成了。” 姜星火點了點頭,永樂大典按照他的思路,那就是百科全書式的存在,是要一卷一卷慢慢修的,跟連載體差不多,而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卷的終稿,都會印刷出來,給天下人討論。 一開始,還是傳統的經史子集部分,倒也沒什麼,而隨着時間推移,後面是要加入一些諸子百家,以及科學的內容的,如此一來,一旦前面培養成閱讀習慣,那麼後面的內容,自然就會在社會上引發巨大的討論熱度和深遠的影響。 “《明報》報社的工作做個收尾,把安南的事情好好寫一寫,鼓舞一下民心士氣,畢竟仗也打了這麼久了,如今胡氏父子投降,安南滅國,該怎麼宣傳就怎麼宣傳,要鼓動起來。” 說完這些,姜星火終於說出了他叫解縉過來的原因:“如今快要到了年底了,考成法第一年的核查,以及審法寺那邊關於《大明律》等整個法律體系框架的重新構建,我都得盯着,所以去兩淮鹽場進一步整頓鹽務的事情,就要交給你了,有信心嗎?” 解縉聞言大喜,他當然知道卓敬升任禮部尚書後,自己這個副總裁官其實來的取巧,坐的也不踏實,平時主要負責的就是《明報》的舞文弄墨,如今算是經歷了幾個月的考察期,姜星火已經對他放心了,打算委以重任。 “請國師放心!我保證完成整頓兩淮鹽務的任務!”解縉拱手行禮。 “嗯,那你便先去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收尾吧,到了那邊,有需要的,就跟揚州知府王世傑配合。” 送走解縉後,姜星火站在窗口處,望着窗外,陷入沉思。 整頓兩淮鹽務,還用不着他專門跑一趟,讓解縉去就夠了,這種事情有都察院的陳瑛和當地的揚州知府王世傑協助,辦的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也算是給解縉一個鍛鏈的機會。 除了目前手上的稅收和貨幣等方面的經濟工作,姜星火最關注的還是考成法的推進情況,以及整個法律體系的改革名不正則言不順嘛。 可越是想着手頭的這些事情,以及未來的計劃姜星火就越覺得有些氣悶。 他像是被一個無形的牢籠所束縛住了,而且始終不得舒展。 這種異樣的感覺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也許人生就是如此,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最初,總是滿懷熱誠而隨着時間推移,開始變得愈發頹喪麻木。 “或許該寫點什麼了。” 姜星火揮筆寫下一篇文章,隨後派人交予解縉,最後給內閣和皇帝審閱,就可以正式刊行了。 但饒是如此,姜星火還是覺得不通透。 “他孃的,既然以後要謀朝換代的決心都下定了,還有什麼可怕的?既然沒有敵人,都縮在龜殼裏不敢露頭,這次何妨把他們都震出來?畢竟在此之前,都是自己一直在被挑戰,如今可謂是攻守之勢異也,爲何自己不能主動發起挑戰?”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姜星火頓時感覺心裏壓着的那座大山被挪開了。 對啊,一直被動反擊,從景清、梅殷到黃信、暴昭,再到王景、馬京,如今也該是自己掌握主動權的時候了,憑什麼一直被動挨打? “可是該怎麼發起挑戰,怎麼敲山震虎,又該怎麼藉機擴大自己在廟堂上的影響力呢?” 姜星火看着桌子上寫的東西,開始了思索。 半晌後,姜星火忽然有些恍然。 他找到了辦法。 考成法。 京察。 —————— “人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就在姜星火自己生悶氣的時候,整個南京城卻都隨着《明報》正式宣佈安南戰爭結束的加刊,陷入了一片興奮的氣氛之中。 “真贏了!沒想到在富良江僵持了兩個月,終於贏啦!” “怎麼?之前說要打到明年的不是伱啊?” “哎,那誰能想到還有繞後的啊。” “嘖嘖,兵者詭道也,正面那都是牽制,這你就不懂了吧?” 街上的商鋪裏,茶樓酒肆裏,無數百姓聚在一起,興奮不已的議論着此次大戰的勝利,甚至一些人,直接就吵了起來。 街上有人在大吼大叫着,周圍的人紛紛側目,隨即趕緊擠了過去,而當他們看到這篇新版的報紙後,更是激動莫名。 大明已經太久沒有發動對外戰爭了,這種遠離本土打擊不臣之國的軍事行動,無疑是能極大地展示軍威的,而且百姓也與有榮焉。 尤其是大明是驅逐胡虜後建立的大一統漢人王朝,經歷過被蒙古人統治的屈辱,這種國家越發強盛的感覺,更是能極大地凝聚人心。 這一瞬間,他們只覺得渾身熱血沸騰,彷彿又回到了史書上大漢、大唐,以兵革之利威服四海的時候,那時候,是萬國來朝!華夏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如今大明立國不過三十六年,還有很多親身經歷過蒙古人統治時代的中老年人,得知了這個消息後,更是感慨萬千。 當年在家鄉,他們都曾親眼目睹蒙古人如何耀武揚威,也有人親眼目睹家園毀於一旦,更有人背井離鄉、流落異鄉,一路顛沛流離,吃盡了苦頭.百姓們最後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終於看到了國泰民安,看到了漢人王朝不再受人欺辱,而是在被冒犯威嚴的時刻,可以隨時隨地的重拳出擊。 “給咱念念這報紙上寫的什麼。” 致仕在家的前禮部左侍郎董倫,自從上次辯經擂臺賽上當了一回裁判,就再也沒有公開露面過,如今老眼昏花,也只能兒孫輩來念給他聽了.董倫還是很喜歡聽別人給他念《明報》的,因爲《明報》的總編,就是他最欣賞的門生解縉。 “蠢茲凶豎,積惡如山,四海之所不容,神人之所情怒。 興言至此,盡然傷懷,實不得已,是用興師。 期伐罪以弔民,將興滅而繼絕,命總兵官徵夷將軍曹國公李景隆等,率師八十萬討之。 我大明天軍飛渡富良,深入逆境,桓桓虎旅,威若震霆。 業業兇徒勢如拉朽,七百萬之衆須臾而盡,二千里之國次第皆平。 生擒逆賊胡氏父子,置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及軍民衙門,設官分理,廓清海微之妖氛,變革遐邦之舊俗。” “唔竟然是姜星火寫的嗎?我還以爲是解縉的手筆,沒想到幾月不見,姜星火的文章又進步了,這倒是與他儒學宗師的身份匹配了一些。” 董倫躺在搖椅上,看着外面熱鬧的場景,也是由衷地感到了一絲慰藉。 國朝如今是越來越好了。 而城裏雖然有些人還不清楚具體經過,但從各種途徑,以及鄰里口耳相傳的話語中,絕大多數南京城中的百姓還是知曉了這場戰役中發生了什麼,尤其是當安南大敗,俘虜胡氏父子後,更是讓百姓感受到了勝利的光輝。 安南國的國王被俘虜,即將押解到南京來舉行獻俘儀式,已是板上釘釘,不會有任何變化了。 歡呼聲震徹雲霄,街市上,人山人海,到處都是歡慶聲。 這一刻,所有人臉上都洋溢着笑容,哪怕是一些頑固派,都忍不住跟着一起慶祝了起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