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698節 作者:未知 “國公累了吧,喝杯茶潤潤喉嚨~” 吳娘娘挽起衣袖,一雙纖細的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遞給了李景隆一杯香茗。 李景隆接過,品嚐之後讚許道:“不錯。” “這茶葉乃是妾去年親自採摘的,國公滿意就好。”吳娘娘可謂是笑靨如花。 隨後,又親手爲李景隆拉開椅子。 李景隆也顧不上推辭,徑直坐了下去。 待兩人落座之後,那些穿花蝴蝶般端菜的侍女紛紛跪坐在兩人的腳邊,替兩人斟滿酒盞,呈上菜餚。 “國公請用。” 李景隆狂歸狂,但在關鍵的禮制上,還是不敢疏忽的,譬如他嚴格禁止這些安南宮人稱呼他“千歲”“萬歲”“殿下”“陛下”之類的詞語,而屬於皇家的“用膳”之類的,也都用其他詞語進行平替,免得給自己惹麻煩,畢竟朱棣雖然可能不在意,但有的時候一旦在意,還挺小心眼的。 果然,這些菜餚裏面,就有自己今天打獵產物所新鮮烹製的。 不過李景隆喫起來,還是有些小心。 畢竟雖然他很喜愛擡銃那種把獵物一槍爆頭的快感,但鉛彈處理不乾淨,總歸是可能有毒的,李景隆如今剛剛東山再起,歲數這麼年輕,還有大把時光可供享受,可不想因爲這種低級意外英年早逝。 不過廚房在處理的時候,顯然是加了小心的。 而各色菜餚,也完全都是按照李景隆的喜好,進行精心準備的。 畢竟這是以前大虞的皇宮,廚師的水平,也是安南國內最好的一批。 李景隆夾了幾口菜,心情頓時好了許多。 不僅僅是因爲喫到了故鄉的味道,更是因爲這些宮人都是老油條,懂得討好自己,對於他而言,這是好事,至少代表着只要自己擁有這份權勢,那麼這些人就不會輕易背叛自己,因爲背叛自己所付出的代價和獲得的好處並不成正比。 李景隆一杯接一杯地灌下美酒,整個人變得暈乎乎的。 突然,他感覺胸膛像是壓上了一塊巨石,沉甸甸的,讓他喘不過氣。 他低頭一看,原來是吳娘娘撲到了他的懷裏,此時這名麗人則是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看着他,雙眸在吊燈的映照下淚光盈盈。 在酒精的作用下,顯然勾引起李景隆的念頭。 此刻李景隆腦袋一陣眩暈,哪裏抵擋得住,一把將身邊的這名麗人徹底攬入了懷抱。 吳娘娘作爲安南國頂尖的美女,不但長相漂亮,更擁有完全符合古代貴族審美標準的身材,這也是她被譽爲清化第一美人的重要依仗。 而就在這時,李景隆似乎想起了什麼,短暫地恢復了清醒。 李大帥有點尷尬,咳了一聲問道:“最近打獵有點累了,上次那個還有嗎?” 吳娘娘自然知道“那個”指的是什麼,於是喚來侍女,侍女很快拿出了一顆碧綠色晶瑩剔透的丹丸,遞到了李景隆面前。 “這就是妾尋煉丹士新煉製的丹藥,國公爺試試有沒有上次的效果好?” 李景隆毫不客氣地嚥了下去,他早年頻繁遊戲花叢,雖然是武勳出身,現在也上得了馬拉的動弓,但整體身子還是有些虧的,再怎麼說也都三十多歲了,比不上年輕時候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煉丹士煉製的丹藥自然派上了用場。 李景隆將丹藥吞服腹中,立刻感覺到體內暖洋洋的,原本因爲打獵騎馬而隱痛不斷的小腿肚瞬間舒坦了起來。 “嗯……”李景隆舒展了一下胳膊。 就在這時,他突然感覺胸悶氣短,腦袋眩暈,彷彿陷入了昏迷。 “國公爺,您怎麼了?”旁邊有人驚呼出聲。 李景隆睜大了雙眸,嘴脣哆嗦地看着天花板,他想開口解釋什麼,卻是說不出話來。 “國公爺中毒了!” “快叫醫師!” 宦官、侍衛和宮女亂作一團,紛紛呼喊了起來。 “怎麼會變成這樣?” 吳娘娘看着這一幕,臉頰煞白,嬌軀顫抖。 她肯定沒有害李景隆的心思,畢竟若是李景隆出事了,她也必須陪葬,她不會傻到自尋死路! 而這丹藥劑量不大,單獨喫下去,確實是用來助興的,怎麼最後會出現這種意外呢? “不對,應該是哪裏出錯了……” 她咬牙思索,看着桌子上雜七雜八的菜,也記不得當時煉丹士跟她說這丹藥與什麼食物不能同服了,但這時候大約就是丹藥和食物犯了衝突。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很快超出了她的掌控。 在張輔得知此事後,當即厲聲喝道:“快,立刻傳令下去!集結部隊!” 張輔當然不是想害死李景隆,而是作爲現在明軍駐安南國遠征軍的最高統帥,他必須按最壞的打算來處理事件。 畢竟,現在也排除不了是不是安南國的哪些勢力發了瘋,想要毒害李景隆,隨後對明軍發動進攻,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現在張輔要做的,就是連夜集結部隊,先保持部隊穩定,隨後再去通過派遣使者或是武裝進城的方式,來了解城內究竟發生了什麼,這場事件究竟是什麼性質。 很快,一支龐大的騎兵隊伍迅速聚攏過來,他們全副武裝,身上穿着厚重盔甲,腰佩鋼刀,騎乘着戰馬。 “新城侯,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爲首的一個將領翻身下馬,快步跑了過來。 閉目養神的張輔緩緩睜開雙眸,眼眸中閃爍着懾人光芒,他盯着眼前的將領,語氣威嚴地說道:“先控制升龍城的城門。” 與此同時,安南國舊皇宮內。 幾個宦官驚慌失措地把陳天平叫醒。 他們似乎大聲嚷嚷着什麼,都有些聲嘶力竭了。 陳天平聽到動靜後,忍不住皺眉,心中升起了一股厭惡,這些傢伙吵鬧聲太大,擾得他無法休憩。 不得已,陳天平還是穿着中衣,推開妃子,一骨碌爬了起來。 “發生什麼事了?” 陳天平低聲訓斥道:“慌慌張張的像什麼樣子?” “殿下,新宮方向突然響起了喧譁聲,據說大明的李大帥怕是出事了。”有宦官連忙彙報導。 “出事?” 陳天平微愣,旋即沉吟了起來,說道:“消息暫且瞞着,不可告訴任何人,服侍本王更衣,本王現在立即去查看情況。” “是!”眼見國王還算鎮定,這些宦官也像是有了主心骨似地,而不是剛纔那副“天塌了”的表情。 陳天平剛說完,又有人飛奔而來,跪倒在他腳下:“啓稟殿下,城外的明軍也點起了火把,似乎正在整備,守門的將軍問您怎麼辦?” 陳天平登時臉色一白,頭暈目眩之下,竟然跌坐回了牀上。 現在陳天平的腦海裏只有一個念頭。 ——大明想幹什麼? 第530章 撤軍 陳天平現在身處宮中,雖然新舊兩宮相距不遠,但消息已經被吳娘娘嚴密封鎖繼而送出城去,即便陳天平安排了一些眼線在裏面,也沒有獲知到太多的機密。 不得不說,吳娘娘雖然是女流之輩,這種關鍵時候反倒是沉得住氣。 一方面,向安南國的王宮請求調撥醫師前往救治。 另一方面,則一五一十地將發生的事情傳遞到外面明軍的軍營,隨後關閉了新宮的大門。 “李大帥看着身體強壯,也沒聽說有什麼舊傷,怎麼會突發惡疾呢?” “莫不是外出打獵,回來卸甲風了?”身邊的宦官猜測道。 實際上,這是這個時代的人們在合理推測下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性了。 “卸甲風”,顧名思義,就是將軍打仗之後,回到帳中,因爲身體太熱、又出了很多汗,立即卸去盔甲,貪涼吹風,引起所謂中風之疾.主要是因爲中醫認爲,人大汗之後,腠裏不固,風邪易侵,拘束經絡,使筋脈拘急,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在華夏,這樣的事例並不少,遠的譬如被稱爲“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的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曾經一日力敵五侯二十八將,因熱血沸騰,卸去盔甲,連飲三杯冷酒後忽然倒地,口吐鮮血,不省人事,便是中了“卸甲風”;近的則有大明的開平王常遇春,作爲洪武開國的最重要勳臣之一,將十萬衆,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也曾於洪武二年患上“卸甲風”。 “不對呀,打個獵也不至於吧?” 陳天平百思不得其解,但是,他也清楚一點,眼下若是被大明城外的駐軍察覺到異常,然後採取了不理智的行動,那麼等待他們的必然是滅亡! 想到這裏,陳天平立刻又從牀上站了起來,焦急地吩咐道:“派兩撥禁衛軍,一撥跟着醫師去新宮,問清楚到底出了什麼情況,然後對新宮進行衛戍;另一撥封閉城門,不能讓明軍進城,跟明軍說清楚,李大帥只是突發疾病,與我們無關,有什麼事情明天天一亮,開城門本王當面說清楚。” 從陳天平的角度來看,這樣安排是沒問題的。 因爲新宮除了少量李景隆的親衛力量以外,並無任何武裝力量,而此時一旦李景隆突發惡疾的消息傳播出去,城內別有用心的勢力不知道有多少,而李景隆是絕對不能死在城裏了,一旦死在城裏,那麼對於陳天平來說,就是黃泥粘褲子——不是屎也是屎。 眼下是明軍撤軍前夕,陳天平既然打算原則上同意明軍的撤軍條件,那麼當然不希望李景隆出任何事情,所以陳天平必須要保證李景隆的安全,而如果安南國的軍隊進入新宮,那麼性質就變了,所以陳天平只下令在新宮外圍進行衛戍。 而保證李景隆的安全是一方面,保證自己的安全,也是一方面,所以陳天平下令封閉城門。 陳天平不能將自己的性命和王權,寄託在城外極有可能暴動的明軍不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上面。 而關閉城門,明軍在夜裏攻城成功的概率是不大的。 陳天平相信,只要好好跟明軍溝通,拖過今晚,那麼李景隆不管好沒好,真相都能有個交代。 否則這時候黑燈瞎火的,信息傳遞不暢通,太容易出現各種問題了。 “快去,一定要快!” —————— 升龍城西門附近。 張輔策馬站在城牆下,凝視着黑暗深邃的夜空,眼眸深處盡是陰霾。 他身上披掛着盔甲,手持利刃,冷酷的面容透露着一股強烈的鐵血肅殺之氣。 他已經帶着騎兵在這兒站了兩炷香的功夫,始終沒有動彈分毫。 騎兵,是無法直接攻城的。 而重新整編的安南軍雖然是李景隆訓練出來的,但負責升龍城城門這種關鍵位置的校尉和將軍,都是陳天平提拔的心腹。 這些心腹接到了陳天平的指令,一直在對城下的明軍喊話。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