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709節

作者:未知
不過看在姜星火的面子上,他還是忍住了。 而郭鏞接過來翻了翻,臉色頓時難看起來,他雖然是武臣,不太精通這些,但對於大概得數目,還是很瞭解的。 郭鏞目前雖然在襲爵上遇到了很多阻礙,但總體而言,他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爲畢竟他現在是郭英年紀最大、排名最靠前的兒子了,他爹郭英的爵位,就該由他繼承。 所以,對於武定侯府的這些田產,郭鏞一直以來,都有點把它們當做自己私產的意思,只不過這個私產,現在還不歸自己,自己說了也不算。 正因如此,郭鏞纔在清田這件事情上,拿着兄弟不和睦的由頭來說事,企圖推諉,爲的就是保住這些上等田土。 爲啥其他勳貴都那麼爽快?因爲洪武勳貴早就用合法的手段拿到了大量田土,而靖難勳貴手裏的田土基本都是朱棣剛賞賜的,侵佔的比例很少。 只有武定侯一家,明明是洪武開國勳貴,反而因爲郭英以前不置辦田產,到了老朱過世他們纔開始置辦,用的都是不太合法的手段,所以才淪落到了這般尷尬的境地。 而若是沒了這些田土,武定侯府怕是馬上就要元氣大傷。 郭鏞擡頭看向姜星火,苦澀地問道:“國師,這些都是武定侯府養家的田產,不能緩一緩嗎?” “這是皇命,你若是不願,就去找陛下吧!” 郭鏞頓時啞然,這件事他不想辦,可現在皇命已經下達了,他再反悔也沒用了,更何況姜星火也沒給他拒絕的餘地,所以也只能咬牙點頭答應下來。 但這些田土,並非是郭鏞一個人的,他們兄弟幾個都有份。 “你們兄弟好好商量商量,我和定國公迴避片刻,一炷香以後,我要結果。” 說罷,姜星火放下帳本,帶着徐景昌走出了中堂的門。 在長廊裏,徐景昌擔憂地問道:“國師,你說他們會屈服嗎?” “不屈服又能如何?” 姜星火反問道。 “那要不要.” 姜星火哪還不懂徐景昌的意思,無非就是要不要在這次的事件裏偏向支持朱高煦的郭鍅等人。 但姜星火卻搖了搖頭,只道:“這是公事,堂堂正正就是,立儲早有約定光明正大競爭,不可徇私,徇私反倒授人以柄。” 果然不出姜星火所料,片刻後。 “國師放心,我們十日之內必將田地交割,絕不耽擱。” 連哄帶嚇,算是把最後一家武定侯府也搞定了,姜星火鬆了口氣。 第537章 告別 趕在江南的梅雨季節之前,京營三大營的二十萬大軍中的主力,開始浩浩蕩蕩地拔營起行。 說是主力,其實主要就是五軍營的步兵。 因爲在此之前,柳升作爲總兵所率領的神機營,以及負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工兵,已經先行一步啓程了。 雖然神機營因爲是三大營裏規模最小的,而且裝備了大量的騾馬,算是騾馬化火器部隊,但行軍速度依舊堪憂。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路面不行,而且從南京到北京,這一路上途經黃淮平原經常需要過河,過河就得走橋,沒橋就得架橋,經常一等就是好幾天。 而且現在騾馬牽引的車輛,輪子都是木頭的,是利用輪輻和輪緣來加固車輪,通過性並不強,如果有橡膠輪胎倒是會大大提高行軍速率,可惜沒有。 南洋確實有天然橡膠,也帶回來了一部分,只是目前南京的工匠們還沒有研究明白,怎麼利用天然橡膠製作輪胎。 不過走的慢一點倒也無所謂,反正神機營是先動身的。 而三千營更不必多說,大部分都是騎兵,行軍速度肯定是靠腳走路的步兵比不了的,因此他們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隨五軍營前進,負責偵查和遮蔽側翼,另一部分則負責殿後。 其實現在這個出發時機,選擇的並不是最好的。 最好的時機,應該是春天冰雪消融後的那段時間,地面開始恢復堅硬,同時不會太熱。 可惜今年的天氣不太正常,春雨來的很早,地面泥濘不堪,所以被迫耽擱到了春末夏初纔開始行軍。 這是最後的窗口期了,雖然天氣會熱一些,導致一定程度的非戰鬥減員,但總好過在綿綿梅雨中行軍,那種情況纔是地獄般的折磨。 對於南京周邊一直到整個南直隸的勳貴田產的清田工作,進行的還算順利,在大軍北征之前,已經基本上算是完成了,該退的退,該清的清。 靠着清田,朝廷獲得了以萬畝來計算的土地財富。 這些田產並沒有直接劃撥到皇莊裏,因爲還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田土是有原主人的。 但這個問題,也得換個角度來看待,不是說,你宣稱自己以前是這塊地的主人,後來被勳貴巧取豪奪了,這塊地現在就要無償還給你。 因爲這裏面還有認證的事情。 很多土地,都已經沒有了交易的資料,當事人也有已經死亡的,面對這些無主之地,很多人都起了覬覦之心,紛紛前來冒領。 所以要辨認清楚非常困難,但姜星火總是有辦法的。 辦法也很簡單,既然土地被勳貴所巧取豪奪,那麼現在大概率是沒有自己土地的佃農,或者是重新通過努力和運氣起家,擁有了少量土地的自耕農。 所以,這些土地現在是收歸皇室所有,那麼皇室就把能追溯到之前土地所有者資料的土地,結合家庭的申報,重新以租賃的方式迴歸到這些因豪強霸佔導致失地的佃農的手上,租賃期限,從三年到五年不等,跟給地主種田相比,租金不算高,而過了租賃期限以後,這塊地就重新回到“原主人”的手上了。 這裏有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土地並非是原主人重新租賃耕種的,而是被人通過各種方式冒領了怎麼辦? 也簡單,因爲申報的家庭,名下不能有超過五畝以上的土地,這個是要嚴格覈查的,而且還要結合過去能追溯到的土地交易信息。 如果你能夠在這種條件下,完成了冒領,並且耕種了三年五載,按時繳納土地租金,那就算把這幾畝地給伱了,又能如何? 因爲在這種苛刻條件下能完成冒領的,實際上也是微型土地所有者或者乾脆就是佃農,對於這種人,讓他們通過自己勞作後多擁有一些土地,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反而能抑制土地兼併。 至於剩下的無法追溯到土地所有者,也沒有人認領的土地,那就作爲皇莊,租給佃農進行耕種,皇室按時收取租金。 之所以是劃歸到了皇室名下,而不是朝廷名下,這裏有兩個原因。 第一,現在是明初,是“朕即國家”的時代,皇室在法理上擁有對所有土地的擁有權。 第二,從目前來看,往後三四十年內,土地交給皇室,都比交給文官朝廷效率高得多。 因爲明初的這些皇帝,基本沒有沉溺於個人享受、揮霍無度的庸碌君主,對於給自己的國家花錢,是非常肯花的,這也是爲什麼明初內帑和太倉庫都是戶部在管理,所以租金收歸內帑,戶部什麼時候有需要用,只要皇帝點頭,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甚至不算是“借”,只能算是皇帝自己出資給國家使用,這些錢不需要跟文官們扯皮,非常方便。 基於這兩個原因,包括工場、工坊在內的工業資產,都是劃歸到皇室名下的。 皇室、宗室、勳貴、武臣,構成了大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支持力量。 這些利益集團從工業革命的商品傾銷中獲得了大量的利益,同時,對外擴張也滿足了這些人對於軍功的需求。 實際上,如果是接受傳統儒學教育的文臣來當國,那麼大概率會重複姜星火前世歷史上仁宣時期三楊主政的情況,也就是對外全面收縮,輕徭薄賦,減少不必要的軍備開支,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這樣一來,文官士大夫們就能實現士紳階層最夢寐以求的國家狀態,不打仗,不搞事,不需要出徭役,同時少收稅,所有財富都由他們掌控的土地上產出,而掌握了經濟的主體,自然就能通過科舉掌握廟堂。 所以,別看姜星火主要在廟堂上發力,但現在變法派的力量,還是不算強大的。 故此,這些財富交給皇室,大吸血蟲是主要受益人,不僅能堅定他支持變法的決心,還能保證在未來二十年內,這些錢基本上在滿足了大吸血蟲諸如“北征、營建北京城、修《永樂大典》、下西洋”等建功立業的需求後,都能隨時調用,這就已經是最優解了。 姜星火對此倒是想的很開,都弄自己兜裏肯定是不現實的,而朱棣雖然很能花錢,但你能說他花錢乾的這些事情,有哪件事是無用之功嗎?肯定不能。 所以既然錢怎麼都要花,除了多多開源,那就是節流避免浪費了。 而姜星火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從稅收裏摳錢。 一方面要把清田工作推廣到整個南直隸、江浙、江西、黃淮,另一方面就是從南直隸開始稅卒衛下鄉試點,杜絕稅收中的底層貪墨。 “我這趟出門,短則月餘,長則三兩月,衙門裏的事情,就要你多多擔負起來了。” 鶴鳴樓上,姜星火看着遠方楊柳依依的景色,對徐景昌說道。 實際上,總裁變法事務衙門裏,負責商業司的榮國公姚廣孝和負責市舶司的趙羾都去浙江出差了,姜星火又要去趟江南,也只有年少的徐景昌最大。 現在徐景昌的爵位是定國公,軍階是一星上將,勳號是欽承祖業推誠奉義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食祿二千五百石。 縱觀徐景昌一生,如果沒有大的改變,那麼負責的都是修建鳳陽皇陵、宮殿,執掌某一都督府,負責駐守後方,隨駕扈從親征等工作大的功勞沒有,開創性的工作也沒有,但爲人勤懇好學,交給他的事務,都能很好地完成。 你似乎不能指望徐景昌做什麼大事,但你永遠能相信徐景昌會把交代下來的小事做好。 所以經過半年的觀察和提點,姜星火覺得,讓徐景昌看家倆月,應該是沒問題的。 畢竟人家堂堂一個國公,雖然是國公里面最菜雞的,但那也是國公啊! 你要是不用徐景昌,用別人,那徐景昌怎麼想? 因此,既然徐景昌少年穩重,守家沒什麼問題,姜星火也就把任務交給了他。 “是,老師。” 徐景昌深吸了一口氣,並沒有質疑自己,而是勇敢地接下了任務。 柳絮滿城紛飛,但徐景昌卻無暇欣賞這些景象,因爲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他問道:“老師有什麼要交代的嗎?” 朱棣帶着一大票勳貴武臣離開了南京城後,姜星火自覺不自覺地明顯放鬆了下來,他起身扶着鶴鳴樓三層的欄杆,憑欄遠眺。 這些朝廷經營的酒樓,都是歸屬於禮部管理的,平常生意都不錯甚至需要預約排隊,而這層最高,視野也最好,能居高臨下看到半個南京城。 柴車幫姜星火預約的是隨便一層,但之前在宋禮那裏露過一次臉,負責管理教坊司的小官,屬於比較會來事的,直接給調到了視野最好的三層,這層一半是包廂和一半是露臺,比較私密方便談話。 姜星火平時基本不會來這種場所參與宴請,這次算是正經的第一遭,堅持付了錢以後,也算是體驗了一下。 這個時代因爲建築物都有規制要求,尤其是高度,更是非常忌諱的,所以除了這種朝廷自己建造和經營的酒樓,民間的酒樓茶樓之類的,是沒有這麼高的。 姜星火併沒有交代徐景昌什麼,反而問道:“你說站得這麼高好不好?” “高處不勝寒。” 徐景昌猶豫剎那,回答道。 道理是這個道理,他本人能力並不算出衆,年齡也小,全靠父輩蔭庇,再加上老師姜星火的關照,纔有機會在這個年紀到這個位置。 說白了,他這個國公跟張輔未來能拿到的國公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父輩爲了靖難捐軀,對朱棣登上皇位有大功,朱棣得記得這份功勞,得優待他們,不然的話,就會寒了其他人的心,沒人跟着朱棣了。 但對於徐景昌來說,卻頗有些德不配位的感覺。 不過這種東西,人都是在位置上磨礪出來的,只要有天分,能不能配上位置,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其實最關鍵的不是有沒有天分,而是壓根就到不了類似徐景昌這個位置。 “站得高,就看得遠。” 姜星火慢慢說道:“立法那邊有審法寺進行,國債和銀行這些不需要你操心,你要專注的,除了自己手上的低磷鋼、混凝土這些的生產以外,就是燧發銃的研製進度。至於其他的事情,現在思想界吵得很亂,但你不用管,科學的推廣也有人負責,這些你都不用太關注衙門如果有事情自己拿不定主意,留着等我回來處理就行。” “不過有一件事,我要交代給你。” 姜星火招來徐景昌,附耳低聲道:“若是我不在南京的時候,有建文帝的消息,一定要火速通知我。” 徐景昌心頭一顫。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