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 29 章
轉眼至了三月,十八乃是萬壽節。因着去歲好消息頻出,又是玻璃又是座鐘,還有牛痘。民間風調雨順,朝廷國庫豐盈。前朝一片喜氣洋洋,朝臣們提議大辦,康熙也就欣然接受了。
禮部二月初就開始籌備,後宮娘娘們也早早着手挑選壽禮,一個個絞盡腦汁,力求別出心裁,又能讓康熙喜歡,從一衆宮妃中脫穎而出。
惠妃準備的是一座紅珊瑚。這玩意雖然貴重,但在皇室並不新鮮。難就難在,這座紅珊瑚形狀似龍,有騰飛之像,且爲天然長成,未經人工雕刻。這哪裏是紅珊瑚!這是祥瑞啊!
此珊瑚惠妃年初就已獲得,卻沒支聲,將消息捂死了,就等着在萬壽節當天獻禮大典上一鳴驚人。
至於胤禔,惠妃道:“你還小,不必選貴重之物。多練練書法,寫一副壽字便行。或是請教一下先生,挑個討巧的題材,寫篇文章也可。”
胤禔蹙眉:“額娘,這樣會不會太輕了?”
惠妃笑起來:“若要貴重,皇上什麼貴重東西沒見過。更何況你才九歲,沒成親沒出宮建府。像你這般的年紀,皇上最看重的便是學業。你只在這上頭下功夫,準能得皇上歡喜。”
胤禔想了想,“還不知道毓慶宮那邊送什麼呢。”
惠妃一愣。這倒是個問題。她的提議沒毛病。但太子或許也能想到。若二人送到了一處可不好。論武,太子雖不差,胤禔卻更爲出色。論文,即便太子小兩歲,也比胤禔要強些。
惠妃沉下臉:“你先準備着,我讓人去打聽。”
話音剛落,芳蕊進來回稟:“娘娘,大阿哥!太子殿下去送壽禮了!”
惠妃十分驚訝:“現在?今兒才初一!”
“是!太子沒有要瞞着人的意思,同毓慶宮的宮人說的,捧着個盒子直接去了。”
惠妃雙手一緊,“去打聽打聽,他送的什麼!”
胤礽屁顛屁顛捧着木匣子來到慈寧宮,動作小心翼翼,臉上滿是喜氣。
太皇太后笑問:“這是得了什麼寶貝,這麼高興?”
“好寶貝!”胤礽回答完,看向正在慈寧宮請安的康熙,“汗阿瑪,兒子給您送壽禮來了!”
“壽禮?”康熙眼眸帶笑,“這還有大半個月呢,怎麼這麼早!”
“因爲兒臣想做第一個給汗阿瑪送壽禮的人啊!當然要提前送過來,不能讓別人搶了先!更何況,我這寶貝只能早,可晚不得!”
康熙好奇起來:“什麼東西,還晚不得了?”
太皇太后笑嘻嘻湊熱鬧:“呦,看來這壽禮不簡單,也讓我瞧瞧!”
康熙打開木匣子,一時愣住。裏頭不是什麼玉石珍寶,而是一節一節的稻穗,填滿了整個匣子。
太皇太后咦了一聲,轉頭詢問胤礽:“可是你親手種的那批?這是收割了?”
“是!”
在一旁服侍的戴佳氏低笑着說:“還是太子有心。皇上剛纔還同太皇太后說,如今國庫豐盈了,他最大的心願便是想要五穀豐登。皇上,這可是太子殿下親手種出來的,意義不同。臣妾瞅着,再沒有別的禮物能比得上。”
一番話直接把胤礽種植水稻的行爲無限拔高,康熙高興地眼睛眯了起來,“沒想到竟然真讓你在玻璃房子裏種出了稻穀。”
他想得要多一些。若是冬天也能種植水稻,民間是否可以效仿?但這個念頭也就只是一瞬,轉眼消逝。
不說玻璃房子的造價。就以胤礽造那房子的方法,小範圍內使用尚可,大面積種植是不行的。而且毓慶宮那麼點地,胤礽派了八個奴才日夜守着,精心伺候。民間能費得起這等勞力與時間?
康熙一嘆,只得作罷。
太皇太后打趣道:“成嬪說得對。保成親手種的可不一樣。皇上,我看不如拿下去讓奴才們脫了殼,今兒就煮了。我也沾光嚐嚐。”
胤礽趕緊將匣子捂住:“不行!烏庫媽媽,這個不能喫的!”
太皇太后一愣。康熙大笑起來:“不讓喫?好!那朕就讓人保存起來,時時看着,念着你的心意,可成?”
胤礽搖頭:“這又不是擺件,如何收藏起來觀賞?汗阿瑪,這是要留種的。”
康熙懵逼:“留種?你送稻種給朕?你莫非想讓朕跟你一起種地?”
胤礽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汗阿瑪,你瞅瞅這些稻子有什麼不同?”
康熙:???
胤礽一拍腦袋,恍然醒悟過來,康熙一個皇帝,只吃過大米,怕是見都沒見過稻種,更別提分辨區別了。
他揮手讓人把索額圖當初蒐集的稻種沒用完的全拿過來,按品種區分,一一擺在地上。
“汗阿瑪,一般能被留作稻種的都是選取當季最好的穀子,可是你看看。我匣子裏這些是不是比地上這些都要飽滿?”
“確實要飽滿一點。”康熙狐疑地眼神望過來,“所以呢?”
“汗阿瑪請隨我移步毓慶宮!”
二人來到玻璃房。
胤礽指着水稻田說:“汗阿瑪仔細看,一號地與二三四號地相比,有何不同?”
“稻穗更大,顆粒更多,收成更好些。那又如何?”
胤礽將孟吉祥喚過來:“你來告訴汗阿瑪,一般百姓種出來的稻穀可有這麼好的?”
“回皇上、太子。沒有。奴才進宮前同父親種了五年的地,從沒見過像一號地這般,長得這麼好的。”
胤礽眯眼:“那尋常你們種植稻穀畝產多少?”
“這個得看年成。年成不好的時候,顆粒無收也是有的。年成好的時候,還得看怎麼種,伺候得好不好,勤不勤快。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畝產三百多斤,最好不超過四百。”
胤礽指着一號地:“那你覺得這些呢?”
“這裏大約只有一分地,如今收割了一半。按目前計算,已有四十多斤。奴才看了一圈,餘下的一半,長勢同收割的那些差不多,收成相當。
“如此算,至少該有八十斤。一分八十,一畝當不會少於八百。”孟吉祥忍不住感慨,“奴才長這麼大,還從沒見過收成如此之高的稻子。”
康熙震驚了,“你說的是實情?”
孟吉祥低下頭:“奴才句句屬實,不敢有一字欺瞞。”
胤礽笑道:“汗阿瑪,吉祥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撒謊。但他進宮時才十二歲,如今又已過去多年,說的是當年的情景,現今如何,他怕是也不清楚。我已經讓叔公去民間詢問,想來應該快有結果了。”
胤礽將康熙先請出來,於毓慶宮小坐,沒等多久,便聽太監回稟:索額圖求見。
索額圖將詢問的結果一一記錄下來,呈給康熙。
“奴才問了名下莊子上的佃戶,又跑了趟皇莊。京中皇莊雖不如興州大,田地卻是上等的。奴才名下的那些也全是良田。如此收成上自是該比普通百姓要強些。這兩處的畝產,在保證風調雨順的前提下,一般維持在三百七十斤上下。
“這可不只是莊頭的言辭。奴才怕莊頭只管事,不下地,對實際情形瞭解不夠,或有錯漏,共詢問了五十七個佃戶。結果一致。
“此後,奴才又去了趟戶部,要來了往年各地糧產的資料。從中發現,便是江南魚米之鄉,收成最好也就四百出頭。”
康熙深吸了一口氣,努力遏制住澎湃的熱血,“你可查清楚了?”
“是!戶部農田司有位閔大人,出身寒門,早年家中貧困,未入仕前經常是讀完書還得下田種地的。後來入朝爲官,依舊保持了這個習慣,每年總會下地伺弄一番。
“他雖然沒有多大的才能,卻是個踏實肯幹的。入農田司後,經常到下面去走動,實地考察,偶爾還會同農戶們一起幹活。
“若說朝中百官,誰最瞭解農事。奴才想非他莫屬了。奴才特意將他帶了過來,在門外等候。皇上若有疑慮,不如傳他問一問?再有太子的那片地,總要讓懂行的人來瞧瞧。”
“好!”康熙點頭,“讓他進來!不,帶他直接去玻璃房,咱們也去!”
玻璃房。
閔大人不過從六品,連參加大朝會的資格都沒有,往日是見不到聖顏的。突然被帶進宮,自是戰戰兢兢,瞧見康熙,雙腿發抖,好懸挺住了,沒有殿前失儀。頭上冷汗卻一直在冒。
不過到了田裏,他便如魚入了水,先前的怯懦模樣一掃而光。在一號地裏轉悠了一圈,閔大人幾乎是手腳並用爬上來了,連害怕都忘記了,激動得說話都開始結巴。
“皇……皇上!這些……這是什麼品種的稻子!根系發達,穗大粒多。臣種地二十多年,查看農田不計其數,從未見過這種稻子!也就是此地種地面積太小,若能畝產,當有八百斤左右。便是與現今民間過往收成最好的時候比,也差不多翻了一倍!”
康熙目光鋥亮:“當真?”
“當真!”
康熙看向胤礽:“你這稻子怎麼雜交得來的,可能量產?”
胤礽:……他汗阿瑪真是高興糊塗了。居然問他一個七歲小孩兒這種問題。
“汗阿瑪,您是知道的。兒臣當初是心血來潮,想着馬跟驢能夠雜交,柚子和橘子能夠雜交,水稻應當也可以。這才試一試。
“本來是想看看雜交出來的品種是不是比素日裏的大米要好喫,沒想到一號田的收成居然這麼好,說來全是意外之喜。如今您問兒臣能否量產,兒臣也不知道啊!”
康熙回神,是哦!胤礽怎麼會曉得!
胤礽又說:“地裏的這些,兒臣打算讓吉祥他們今天就全部收割完。連同之前收割好的,兒臣全妥善保存着,準備送與汗阿瑪。汗阿瑪不妨先在皇莊試一試。剛巧,如今正值播種之期。若再晚,怕是就要錯過了。”
康熙一愣,終於明白過來,胤礽之前所說這份壽禮只能早,晚不得是什麼意思。確實晚不得啊。晚了,就只能等明年了。白白浪費一年時間,這可不行!
“那就趕緊收割!”
胤礽笑着招手讓孟吉祥等人幹活,自己跟着康熙出來,端了杯茶讓他緩緩情緒。
“汗阿瑪,皇莊的田地好,裏面種糧的也都是好手。這方面自是沒有問題。但莊頭往日裏只管一莊之事。雖然都是種地,可這回不一樣。兒臣覺得需另派個負責的。還要位高權重,能讓莊頭忌憚,不敢爭權惹事。”
康熙瞄了他一眼,怎會不知他想些什麼,“你又打算指使你叔公去?”
胤礽毫不避諱,點頭道:“當初雜交的初始稻種就是叔公幫我尋來的,這幾個月,雖然宮裏的地是孟吉祥幾人種着,但有什麼需要,或是我想知道些什麼注意事項和種地技巧,都是叔公去辦。這回畝產的資料也是叔公蒐集。他最是清楚。
“都說一事不煩二主。兒臣是覺得叔公已經有了經驗,自是比別人更容易上手。而且,兒臣另有事想讓叔公辦。”
康熙轉頭:“何事?”
“兒臣讓叔公去坊間問過百姓。知道馬跟驢能生出騾子,騾子跟騾子是不能的。還有某些嫁接的植物,這類種子雖然可以再生。可一代不如一代,更別提與最初的嫁接種相比。兒臣想着,或許水稻也會如此。
“我們現今手裏的稻種少,只能在皇莊試種。可如果皇莊成功了,自然是要普及全國的。但若是成功後的稻種再用於生產,沒有了這樣的優勢呢?”
康熙一愣,他今日才得知雜交水稻之事,此刻還沉浸在喜悅與震撼當中,還未來得及想這麼多,沒想到胤礽竟是都考慮到了。
“你說的有道理。”康熙望向胤礽的目光越發滿意,更多了幾分寵愛與自豪。這是他的兒子啊!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兒子!
“那你覺得該如何?”
康熙既然已經察覺到這點,哪會不知該當如何?這一問明擺着故意問胤礽的。
“兒臣當初做雜交的時候,讓人做了全程記錄。裏頭寫了一號地是用哪兩個品種的稻穀雜交所得。兒臣想着皇莊的地不少。我們可以分出一小部分再雜交一次。還是讓叔公去搜集稻種。至於如何雜交,孟吉祥他們是清楚的。讓他們去教。
“如此也能做個保障。若是皇莊的試種成功了,可以選取一部分好的留作稻種。與現今這批兩廂比較,看是否能維持收成。若種植的結果不如人意,我們也還有新雜交的稻種託底。”
雜交水稻與其他水稻不同。由於在雜交的時候做了特殊處理,長出來的稻穀除了第一代,此後是不具備留種效果的。因爲雜交水稻是結合了父本與母本的雙方優勢,其後代會出現基因分離,表現型不一致,並不能穩定的遺傳下去。①
以至於會出現其中一部分不育,一部分不具備雜交屬性的情況,最多隻有一半能保留雜交優勢,還會隨着不斷的繁衍而喪失。①
當然,如今胤礽不能這麼說,說了也沒人懂。但他可以引導,只需要種植一季,讓所有人看到效果,大家自然就明瞭了。
康熙哈哈大笑,投來讚許的目光:“不錯,考慮得挺周全。索額圖!”
“臣在!”
“此事便由你全權統籌,就按太子說的辦。其間細則,你弄個章程出來。朕讓皇莊上的人配合你。”想了想,康熙又把閔大人提了出來,“你既然懂農事,就去輔助索大人吧。”
索額圖宏觀把控,多方調整,閔大人負責田間細則。完美!
親眼目睹了胤礽試驗田的情況,皇莊試種成功的機率可以說是非常高的。糧食是民之根本。若真搗鼓出來,必定享譽天下。這等利國利民的差事,這等惠利萬世的功績,只要參與進來,必定能名傳青史,萬古流芳。傻子才把好處往外推!
康熙一任命。閔大人撲通一聲,跪地謝恩。頭磕得不知道多響亮。索額圖面上看着還算穩重,那是因爲早被太子告知,已經震撼過了。可即便如此,仍舊難掩喜悅,回話的聲音都在顫抖。
“臣遵旨!”
索額圖看向胤礽,雙眼泛着淚光。那是激動得啊!
前不久,太子才送了他一份牛痘的功勞,這次又是雜交水稻!
上月太子露了一句嘴,彼時他思忖着太子是不是有想什麼新玩意兒,戰戰兢兢,擔心這,擔心那。派人打聽也沒打聽出來。沒想到竟然是水稻!水稻啊!
牛痘本就是千古難題,糧食更是如此!太子一下把二者都解決了!這是什麼?他家太子莫不真是夢中有神仙師父相助吧!這是天選之子!
天選之子有他們赫舍裏家的血脈!啊啊啊啊!赫舍裏家要飛昇了!
可惜胤礽正星星眼望着康熙,完全沒與他對視。對他眼中飽含的情緒以及內心澎湃的熱情一無所知。當然,知道了也不會迴應,只會覺得他想太多。
索額圖與閔大人離去,胤礽抱住的康熙胳膊:“汗阿瑪,兒臣這份壽禮可好?”
“當然好!你這可是全天下獨一份!說吧,你想要什麼?”
胤礽鼓着臉:“兒臣只是想讓汗阿瑪高興。汗阿瑪別說得好像兒臣送您東西,總想從您這再撈點什麼一樣。兒臣纔沒有!”
“好好好!沒有!”康熙笑眯眯看着他,“真沒有?”
胤礽低着頭,支支吾吾:“沒……沒有。”
語氣明顯有些虛。康熙眼中玩味更甚。
胤礽最終承受不住,說:“兒臣真的是單純給汗阿瑪獻壽禮,沒有別的心思。就是……就是……”
胤礽的聲音低了下來,“兒臣今日的課業還沒有做,汗阿瑪能不能同張大人說說,通融通融?”
康熙:???
他微微皺眉:“一碼歸一碼。此事朕不能答應。你對諸多事物好奇,總想搗鼓搗鼓,朕可以隨你。但前提是,不能荒廢了學業。今日爲何沒寫?”
大約是怕他生氣,胤礽急忙解釋:“非是兒臣偷懶不寫,而是兒臣……兒臣實在不會。”
康熙愣了片刻,可能是素日裏從張英等人聽到的都是對太子的誇讚,親自考校之時,胤礽也都對答如流,康熙還是頭一回聽他言不會這個詞。
“佈置的什麼課業?朕瞧瞧。”
胤礽支使小柱子去書房拿過來。康熙一見,有些喫驚:“你已經開始學史了?”
“張大人見我四書的學習進度不錯,說不必等四書五經學完再來讀史。昨日已開始將我習《史記》。他說我是太子,比起對四書五經的掌握,更該通讀史書。”
康熙點頭:“張英這話倒是沒說錯。是該多讀史。只是他出的這幾道題目,於你這個年紀來說,有些深了,不怪你不會。”
康熙覺得可能是胤礽在四書上的表現太過優秀,使得張英將要求一再拔高,如今新換了史書,依舊如此。現在剛學,該是二人還在磨合期,還沒摸準胤礽的脈。張英非是死板之人,過幾日當會有調整。
康熙招手:“過來,哪裏不懂,朕教你。”
胤礽有些猶疑:“會不會耽誤汗阿瑪的時間?”
康熙愣住。
“兒臣每日在御書房半個時辰,瞧着汗阿瑪忙得很,不是這個大臣求見,就是那個大臣有事要稟。便是不召大臣議事的時候,也有一大堆的奏摺要批。經常是兒臣課業做完,字都練了好幾大張,您才忙完一半。
“您每日這麼辛苦,好容易從御書房出來,還得去給烏庫媽媽請安,關注宮中情況,隔三差五檢查我與大哥的課業。今日定下皇莊試種之事,想來又有得忙了。汗阿瑪不如休息休息,兒臣可以自己翻書,或是等明日再請教先生也是一樣的。”
對上胤礽關切的眼神,康熙心頭一滯,恍然想到一點。會不會是他弄錯了。非是胤礽從前在學業上沒有難題,而是心疼他勞累,不忍再麻煩他,這才從未向他開口。只默默地自己私底下去花雙倍或是數倍的時間去鑽研。怪不得……
怪不得他總奇怪,爲何胤禔時常拿課業來找他,胤礽一次都沒有。要說完全沒有難題,怎麼可能呢。即便胤礽聰慧,可張英熊賜履等人的要求也是跟着往上走的。
康熙嘆息一聲,語氣越發柔和,“哪裏就差你這點時間。你這些題目對朕來說簡單的很,不必費什麼腦子。怎麼就耽誤朕休息了!教你的同時,朕也等於是在休息。過來吧,坐朕身邊。”
胤礽遲疑了一下,還是跑了過去。
康熙摸着他的頭說:“往後有不懂的,皆可以來問朕。保成,你記住了。朕是你阿瑪。你學三字經時也背過一句:子不教,父之過。可見教導孩子是父親的職責。不要想太多,直接來找朕就是。”
胤礽揚起小臉,笑着答:“好!兒臣知道了!”
一大一小就此依偎在一起,一個說一個聽,昏黃的燈光將父子倆的身影投射在窗戶上,來替太皇太后送點心的蘇麻喇姑瞧見,留下東西轉身離去,不再入內,嘴角勾起,露出欣慰的笑容。
胤礽揚起小臉,笑着答:“好!兒臣知道了!”
一大一小就此依偎在一起,一個說一個聽,昏黃的燈光將父子倆的身影投射在窗戶上,來替太皇太后送點心的蘇麻喇姑瞧見,留下東西轉身離去,不再入內,嘴角勾起,露出欣慰的笑容。
手機用戶請瀏覽八六中文網()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