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第 128 章
此後數日,康熙都在認真看話本,兩冊話本被他翻來覆去看了十多遍。隨後便頻繁宣和郡王陵光入宮,甚至還請了三位外邦學者覲見,幾個人在御書房也不知道談些什麼。
百官一頭霧水,宮內猜測紛紛。索額圖還特意問到了胤礽這裏來,皇上搞什麼名堂,別人不知道,太子總知道吧。胤礽還真知道,卻沒說出來,只道:“不過是請教三位先生一些問題,與朝堂之事不相干。”
一句話打發了索額圖。
這情形約莫持續了五六日,康熙終於不再宣人進宮“請教”了,他看着話本,陷入深思。根據陵光與三位先生之言,這兩冊話本雖爲虛構,卻也是有理論依據的。譬如胤礽所說的時空閉環以及平行世界,確實可能存在。
康熙望向天邊,他覺得他那些夢屬於另一個時空,與此間平行存在的時空。只是不知道觸動了何等契機,讓他有幸看到了那個時空的事情。這大概就是話本子說的,老天爺給的奇遇吧。
這些日子,除了看話本,詢問陵光與三位外邦先生關於穿越時空的問題外,康熙還將夢裏的各種場景與細節彙總梳理了一番,慢慢摸到了“真相”。
他最初以爲兩個平行時空的分叉點在康熙二十九年親征途中的那場病,後來覺得不盡然。這件事或許是關鍵,可問題卻並非從此而起。
胤礽說平行世界的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個體,但總歸是有相通性的。對於“自己”,康熙自認還算了解。哪有自己不瞭解“自己”的呢?
此事之前,夢裏的“他”對胤礽也是疼愛的,可這疼愛只在胤礽幼年時最爲純粹,隨着胤礽慢慢長大,“他”的感情變得逐漸複雜起來,既疼着胤礽又防着胤礽。當這份疼愛摻雜了疑心,就變了質。這也是爲什麼會出現親征途中那次芥蒂的根本原因。
對於胤礽面上的疲憊與手上的傷口,“他”真的不知道嗎?確實不知道,卻也是因爲有意忽視,不想知道吧。因爲“他”親征在外,京內太子監國。而偏偏不巧,“他”又病了。即便只是小病,仍難免多想。
如果這病嚴重呢?如果“他”沒能挺過去呢?太子就不只是監國,而是直接上位了。帶着這種心理,又見胤礽面色輕鬆,不見憂色,“他”自是盛怒,想着好啊,胤礽果然只想着權柄,心裏沒有“他”。就這般直接在心裏給胤礽定了罪,哪會去管什麼原因。
這只是個開始。胤禔素來不服胤礽,多有衝突,從前“他”雖也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時候,但偶爾還是會暗地裏敲打敲打的。這事之後,胤禔越跳越歡,動作比以往都大,“他”卻置若罔聞,全當自己不知道,一味縱容。非但如此,對毓慶宮與詹事府的把控也越發嚴格。
儲君已定的情況下,皇帝放任皇長子如此行事彷彿是一個信號,讓朝臣們都思量起來。
夢裏似乎並沒有陵光,也沒有唐十九,甚至在他的把控之下,胤礽身邊除了索額圖,幾乎可說沒什麼人才可用。這也導致了胤礽越發信任索額圖,甚至到了依賴索額圖的地步。通過索額圖與胤禔打擂臺。
一國儲君,名正言順的太子居然要去跟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庶出光頭阿哥打擂臺,淪落到這個地步,康熙只覺得心酸。可“他”卻覺得胤礽太重權柄,不肯退讓半步,更加不喜,心底那根刺越扎越深。
康熙差點沒氣死。“他”是不是蠢?怎麼不想想,以當前的局勢,胤礽能退嗎?他有退路可言嗎?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屍骨無存。
康熙聽到胤礽私下與貼身太監傾訴:衆兄弟人人都有選擇,唯孤沒有。這儲君之位不是孤爭來的,可孤坐上去了,就一定不能被踹下來。
語氣中滿是悲苦,康熙聽着只覺得萬分揪心。是啊,太子要如何退?歷朝歷代被廢的太子是個什麼下場?更何況,憑什麼要太子退,而不是胤禔退?合着胤禔比太子還高貴?
這麼淺顯的道理,夢裏那個“他”竟是不懂。不,“他”不是不懂,而是不去懂,不想懂。
後來胤礽大婚,夢中胤礽成親的年歲似乎比現在要大一些。康熙看到了這場婚禮,成親本爲喜事,可康熙卻感覺怕是要遭。太子大婚就代表着可以進入朝堂上手權柄了。他就是大婚後開始親政。康熙覺得這是理所應當,但對“他”而言,又是一層刺激。
果然,大婚之後,“他”就開始有意無意打壓太子黨。難得“他”表面上還要裝出一副對胤礽最爲偏愛的樣子來。
康熙看得五內翻滾,激憤難耐,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們”父子越走越遠,直到最後,“他”終於廢了太子。可“他”沒有想到,胤礽是廢了,其他兒子卻一個個跳出來,全盯着這個位子,甚至朝臣百官們也一齊上奏請立新儲君。
“他”怎麼會容忍別人再來分“他”的權柄,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又將胤礽立了起來。
人人都以爲“他”對太子感情太深,到底捨不得這個兒子。誰能想到,“他”此舉只是政治考量。此時,再立起來的胤礽不過是一個靶子。一個亮閃閃的靶子。
靶子的結局可想而知。胤礽最後事敗被圈禁在鹹安宮。
鹹安宮……
康熙一點點將思緒收回來。他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鬆開緊握的雙拳,無聲嘆息。造成這一切的根本是什麼?莫過於四個字:帝王疑心。
夢中“他”對皇權的在意重於兒子。而胤礽也沒有此世界的胤礽做得好。不如此世界胤礽會撒嬌,不如此世界的胤礽會示弱,不如此世界的胤礽會“避嫌”。
康熙張了張嘴,突然喉頭哽咽。這一刻,他更爲深刻地體會到,胤礽在他們這段父子關係中的籌謀與付出,爲此胤礽捨棄良多,退讓良多。這纔沒讓他們走到另一個時空的結局。
康熙看着話本,神色閃爍。他從未對胤礽說過他的夢,更未說過夢中事。按理胤礽該是不知道的。可偏偏他前腳做夢,後腳胤礽就送上了話本。太巧了。康熙有許多疑問,也有許多猜測,更有許多不解。
他想問,卻又不敢問,最終將這些心思全部按壓下來。他不知道胤礽具體是怎麼回事,但他確信一點。
他確信這個世界的胤礽很好,不會如平行時空的胤礽一樣,但他呢?他真的可以做到永遠對胤礽疼愛有加,信任不疑嗎?當然,此刻的康熙無比確認自己的答案是:可以。
然而以後呢?
夢裏,“他”最開始對胤礽也是疼愛有加,信任不疑的;後來產生芥蒂,使了些平衡權術以及打壓手段,可仍舊沒想過廢太子;只是事情一步步發展,“他”不只廢了太子,還能毫不猶豫將胤礽二次立起來當靶子;最終胤礽被圈,“他”竟能忍心連胤礽見兒子最後一面的請求都不答應,更是將胤礽的女兒蹉跎到了二十多歲纔出嫁,嫁的也不好。
康熙捫心自問,如今胤礽也接觸朝政,掌控權柄了,甚至還有一隊一千五百人的親衛。此時他沒有忌憚,反而因胤礽表現出色趕到欣慰。可是他會永遠這樣想嗎?
隨着胤礽的權柄越來越大,直逼皇權,他會怎麼做?他會不會變成另一個時空的“自己”?
康熙心尖抖了抖,他太瞭解自己,正因爲了解,他沒辦法斬釘截鐵說出“不會”兩個字。他驚恐地發現,他居然保證不了。保證不了他和胤礽可以一輩子兩不相疑,完全不走另一個時空的老路。這樣的認知讓康熙恐慌至極,忐忑不安。
康熙想了許久,造成另一個時空父子反目結局的根源在哪裏?在金鑾殿上的那把龍椅,在蓋章聖旨的那方玉璽。那麼這些東西與胤礽相比,孰輕孰重?他真的能夠接受,坐在龍椅之上,俯瞰天下,皇權在握,卻永遠失去胤礽的結果嗎?他又真的承受得了嗎?
康熙忽然氣息不穩,哽咽難言。他思量了數日,最終得出一個結論。要想破局,要想杜絕這種情況,唯有破釜沉舟,一勞永逸。
下定決心之後,康熙去了趟慈寧宮,遣退所有奴才,與太皇太后呆了一個多時辰。二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無人得知。只是自慈寧宮回來之後,康熙突發舊疾,病倒在牀。
聽聞消息之時,胤礽正在同石令儀用膳,手中的碗都摔了,直奔乾清宮。
康熙面色蒼白,牀邊圍了一圈人,整個太醫院幾乎都出動了。瞧見胤礽,衆人連忙行禮,給他讓出道來。胤礽來到康熙身邊,神色焦急:“汗阿瑪!”
康熙反倒笑着安慰他:“莫怕,朕不是沒事嗎?有太醫呢。”
胤礽瞪眼,臉色都這麼難看了,還說沒事!他轉頭看向太醫:“汗阿瑪病情如何,傳話的人說是舊疾,孤怎麼不知道汗阿瑪有舊疾,哪來的舊疾?”
劉太醫硬着頭皮回答:“太子殿下,您可還記得四年前,皇上吐血昏迷過一回?”
胤礽面色大變,四年前……那一次,康熙確實兇險。胤礽呼吸急促起來:“當時你們不是說汗阿瑪醒過來就沒事了嗎?這麼多年了,你們可從來沒提過當初有留下隱患,這會兒卻說是舊疾,莫不是你們這四年多的平安脈白診了!”
劉太醫看了康熙一眼,康熙乾咳道:“不怪他們,是朕怕你擔心,不讓他們提。”
胤礽咬牙,雙目通紅:“事關汗阿瑪的身體安危,這麼大的事,汗阿瑪也瞞着我!”
“那你當初將計就計設套抓朱和濰,就不涉及自身安危了?你不也照樣瞞着朕?怎麼只需你瞞朕,不許朕瞞你?”
胤礽被噎得半死,啞口無言。
康熙嘴快說完,見他這般模樣又有些後悔,伸手握住他:“沒事,朕感覺還好……咳咳咳。”
好字還沒完全落音,便是一陣劇烈咳嗽氣喘。
胤礽唬了一跳,忙跪下來給他順氣,又責令太醫趕緊開方熬藥。湯藥端上來,康熙表情有一瞬間的扭曲,可惜胤礽背對着接藥碗沒看到。
眼見胤礽一勺勺攪和藥汁,康熙言道:“放着吧,朕呆會兒喝。”
胤礽搖頭:“藥不太燙,我多攪兩下,吹一吹就可以喝了。”
說着,已經將湯碗湊到康熙嘴邊,康熙無奈,只能硬着頭皮喝下去,喝完便說:“朕有些累了,想歇息會兒。”
胤礽忙扶康熙躺下,自己卻沒有要走的意思。康熙就這麼跟他大眼瞪小眼,最後還是自己沒頂住說:“你也回去吧。”
胤礽不肯:“我守着汗阿瑪。”
“朕身邊還有一羣奴才呢,用不着你。”
“奴才是奴才,跟兒臣怎麼一樣呢。”
康熙沒辦法了,眼神瞄向衆位太醫,示意他們上。
太醫心領神會,一個個站出來:“太子殿下,您剛新婚不久,太子妃還等着您呢。”
“太子妃深明大義,汗阿瑪病了,孤伺候汗阿瑪乃天經地義,她會理解的。”
太醫又道:“皇上需要安靜。”
“孤小心點,不發出聲音就是了。”
太醫繼續:“殿下,皇上最是疼您,若您因爲照顧皇上累倒了,豈不讓皇上擔心,皇上的病又如何能好?”
胤礽指了指康熙牀邊,“孤又沒說要沒日沒夜照顧汗阿瑪不休息。在這安張軟塌,孤就歇在這。”
太醫無奈,看向康熙:皇上,臣等盡力了。
不提四年前那回還好,一提四年前,胤礽哪能放心離開,更何況康熙才因爲看到石令儀又心緒大震呢。瞧瞧四年前那回,再瞧瞧親征噶爾丹路上那回。康熙經得住第三次嗎?別說康熙,若真再來一次,胤礽也受不住啊。所以,他必須守着,必須盯着。
因着胤礽的堅持,康熙最終敗下陣來,只能依了胤礽。心下哀嘆:胤礽不走,他就得繼續裝下去,連個“休息”的時候都沒有。這可怎麼得了。偏偏主意是他出的,自己選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想到一日三頓都得當真胤礽的面喝藥,康熙咬咬牙,自閉了。
就這樣,康熙病了數日,胤礽隨侍湯藥數日。康熙的病沒有加重,卻也未見明顯好轉。後宮前朝人心晃盪。胤礽更是心急如焚。
第七日,康熙傳旨召了索額圖、明珠、張英等一衆大臣入宮覲見,下令禪位於太子。
衆臣皆驚。胤礽更是目瞪口呆,這模樣活似交待後事,他緊握住康熙的手:“汗阿瑪,不行!我不答應。我不當皇帝,我就想當太子,只當太子,一輩子當您的太子。汗阿瑪,您會好起來的。太醫也沒說您的病就到了這個地步,您何必如此。”
“別怕。朕還好,朕知道自己的情況,朕相信自己能好起來。”
“那您還……”
“可朕什麼時候才能好起來?就算好起來,朕的身體也大不如以前了,國事繁瑣,勞心勞力,若朕一直被國事纏身,又能撐得了多久?”
胤礽張了張嘴,不知如何反駁。他很想說,汗阿瑪您會在位六十一年,您的日子還長着呢。可是不一樣了,如今什麼都不一樣了。原時空歷史上,康熙可沒有幾次吐血,更不曾昏迷,亦不曾精神恍惚狀似癲狂。
胤礽突然無比自責,都是因爲他,若不是他,康熙何至於此。
“汗阿瑪!”
胤礽雙目溼潤,鼻尖酸楚。
“保成,你是太子,該明白於你而言,什麼最重要。朕現今身體不適,於國事是力不從心了,若你不願登基,至江山社稷於何地?至天下萬民於何地?”
“我……我……”
見胤礽糾結掙扎,康熙直接替他做了決定,轉頭吩咐衆臣:“回去準備吧,欽天監挑個日子,請太子登基。”
“汗阿瑪!”
胤礽聲音急切了兩分,康熙微笑着輕輕擦掉他臉上的淚珠:“汗阿瑪還在呢。汗阿瑪不走,你便是登基了,也還嫩着呢,汗阿瑪得看着點,幫你壓住這些老狐狸,不然汗阿瑪怎麼放心,對不對?”
胤礽咬脣。
康熙又說:“汗阿瑪當太上皇,日子快活又悠閒,也更好調養身體。只是辛苦我們保成了。汗阿瑪知道處理國事很累,汗阿瑪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若不是覺得實在……”
康熙頓住,一嘆:“如果保成不願意便罷了,汗阿瑪知道你不喜歡繁瑣,不喜歡被國事纏身,若是這般,也只能汗阿瑪自己來了。”
康熙強撐着從牀上起來,卻又半途倒了回去。
這副模樣,胤礽哪裏還敢勉強他,連連道:“汗阿瑪歇着吧,我來!我答應你!”
康熙嘴角微微勾起。
康熙三十一年六月,太子登基。原定於這個月要舉行的太子妃冊封儀式準備到一半撤了回去,直接籌備起了太子的登基大典。石令儀沒等來自己的太子妃冊封,直接當了皇后。整個人都是懵的。
她才嫁給太子不到兩個月,太子就登基了。這事怎麼覺得這麼玄幻了。
別說她,就連胤礽,即便走完了登基大典所有流程,人也是懵的。至今不明白,康熙怎麼就禪位了呢?他怎麼就答應了呢?怎麼就這麼快當上史上最累社畜了呢?
坐在金鑾殿的龍椅之上,聽着禮部尚書對於冊封石令儀爲皇后的各項禮制,胤礽迷迷糊糊點頭,下朝後便想找康熙,卻看到乾清宮一片忙亂,奴才們清點着東西,搬來搬去。至於康熙,完全不見人影。
魏珠瞧見他過來,上前行禮:“皇上,太上皇說您已登基,乾清宮乃帝王居所,讓您挑個日子搬過來。他已吩咐了內務府對鹹安宮進行整改修葺,日後便住鹹安宮去。至於修葺期間這些時日,他說如今已是盛夏,他正好去暢春園避暑。”
胤礽:……
說好的要看着我呢?說好的要幫我壓住朝中那些老狐狸呢?跑了?就這麼跑了?
胤礽不敢置信!尤其是康熙居然選鹹安宮作爲日後的居所,這TM是找虐嗎?找虐嗎?
還有,自打他登基後,康熙一直未見好轉的“病情”突然痊癒,從死氣沉沉到精神抖擻幾乎是一夜切換,這速度快得都能坐火箭了。
胤礽哪裏還會不知,他上當了!他被康熙給坑了!可是已經登基了,還能怎麼辦?但要讓胤礽就這麼嚥下這口氣,胤礽又做不到,今天下朝,本來就是想找康熙算賬的。結果康熙跑了,跑了,他居然跑了!
胤礽深呼吸努力遏制心頭怒火。
系統在腦海打滾,幸災樂禍,哈哈大笑。
——宿主,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子必有其父。康熙這是學你啊!哈哈哈,被自己的招數反噬的滋味如何?也是難爲康熙了,居然裝病裝了這麼久。其實也不是完全沒破綻。可惜你跟康熙是一類人,大事上精明,可一碰到對方的事情,關心則亂,就容易降智。
——你天天呆在康熙身邊隨侍湯藥,本來應該有所察覺的。可惜被康熙前兩次吐血昏迷的情況給嚇住了,錯過好多細節呢。
胤礽也不是完全沒懷疑,他也有覺得不太對勁過,可是康熙太能裝了,尤其整個太醫院都跟他聯合,連劉太醫都不例外,所有人一致說康熙病情不太好。胤礽又不懂醫術,見這般情景,便以爲自己想多了。
此刻聽着系統的話,胤礽心情越發糟糕:“你看出來了?你看出來了不提醒我?”
系統攤手。
——你對我又不好,還老說我蠢笨,我爲什麼要告訴你?哼,我這麼蠢笨的系統都看出來了,你沒看出來,看你以後還好意思說自己是聰明人!
胤礽:……
除了認栽,還能咋地?
至此,太子登基之事塵埃落定。
次年,改元慶寧,史稱慶寧帝。
慶寧帝在位二十一年,開民智,重軍事,崇數理,尚發明,正教育,揚經濟。巨龍騰飛,成霸主之勢。名傳海外,萬國來賀。
手機用戶請瀏覽八六中文網()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