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收尾
想到這裏,江吟既心虛又有些怕。哪家小娘子像她這般肆無忌憚逛青樓,還接連留宿。
但話又說回來,她去青樓又不是當真爲了消遣。
拋開如娘子手藝高超外,她的確是爲了打探消息,爲了江氏的未來。
而且,成效也是顯着的。想來,馮姑姑應該是會理解她的。
她輕咳一聲,四處瞧了瞧,壓低聲音道:“所以,馮姑姑在哪兒呢,當真來雅州了?”
她懷疑小蘿在框她,爲了不讓她繼續去青樓。
小蘿扶額,無奈道:“當真當真,娘子,馮姑姑是直接去的老宅,並未來這兒,奴也是昨夜收到嚴哥兒傳來的消息。”
馮夫人怎麼想,都不會想到自家娘子不僅沒在老宅,而是在雅州,還在逛青樓。
聞言,江吟心裏鬆了口氣,這才把心思放在大爺爺和三爺爺的事兒上。
“信呢,給我瞧瞧。”她朝小蘿伸手,想看看信裏是怎麼寫的。
小蘿拍了拍額頭,這纔想起從袖子裏把信拿出來給她,順便解釋道:“信裏只說大管事和二管事安全回來了,具體的經過並未寫。”
江吟頷首,接過信來,快速看了一遍。
信是嚴哥兒寫的,他沒寫太細,免得中途出岔子被別人看了去。
所以,只寫了馮姑姑跟大爺爺和三爺爺安全回來了。
至於她要不要回去,何時回去,並沒有提。
江吟將信往小蘿手裏一塞,高興道:“收拾收拾,用過早膳咱們就回蒙山。”
她本來的打算也是今早回去,並不衝突。
但在回去之前,她還要去看看在柴房裏關着的趙肖。
先前她答應過,若是趙肖提供的消息有用,她便可以考慮放過他。
事實證明,的確有用。
不僅得到了黃山毛峯茶的信息,還得了吳老闆的信物,能助他一臂之力。
那麼,她自然會遵守承諾,放趙肖一馬。
“小、小娘子當真願意放了我?”趙肖面露詫異,掏了掏耳朵,再次確認道,“當真願意放了我?”
江吟頷首道:“是,只不過日後你跟江氏再無瓜葛,出去後切勿在外散播有關江氏的消息。否則,我能放了你,也能把你抓回來。”
江氏開門做生意,極爲看重生意場上的名聲,她可不希望聽到有損江氏的言論。
幸福來的太突然,趙肖直愣愣的看着江吟,一時間竟沒有反應過來。
見他如此,隨行的趙管家一腳踹上去,恨鐵不成鋼道:“小娘子願意放過你,是你的福分,還不趕緊磕頭謝恩!”
他心裏再次後悔,當初怎麼會看上這麼個糟心玩意兒當義子。
反應過來的趙肖,連忙朝江吟叩頭,感激道:“趙肖謝過小娘子不殺之恩,日後當牛做馬,必定報答小娘子。”
倒賣主家的東西,他以爲自己這次必死無疑。
沒想到小娘子竟當真願意放過他,只是要讓他歸還賣蒙山茶收到的錢。
“可別。”江吟冷哼一聲道,“我可用不起你這尊大佛。總之,半年內必須把銀子還清,否則,你一樣逃不了。”
放過趙肖是一回事,把損失的錢收回來又是另一回事。
吳老闆給趙肖的錢,她必須讓趙肖吐出來。否則,這種事兒日後還會有。
雖然錢已經被賭光了,但趙肖還是連忙應道:“小娘子放心,那些錢,我一定儘快還上。”
他還不想死,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何況,他還有個有錢的爹。
趙肖把眼神放在趙管家身上,似乎是希望趙管家能幫忙還這筆錢。
趙管家眼皮子一跳,連忙道:“我已經把你的名字從我這邊劃掉了,日後你都是自由的,你我各不相干。回去後好好找個夥計,別再做這些偷雞摸狗的事。”
他心裏一陣無語,當真以爲他是想兒子想瘋了來者不拒?
“爹?”趙肖臉色微白,忍不住爬上前抱住趙管家的腿,嚎道,“爹,你不要肖兒了嗎。爹放心,日後我一定會改過自新,好好聽聽爹的話,不做這些偷雞摸狗的事兒了。”
好不容易抱上的金大腿,他可沒想過會丟掉。
若是沒有趙管家這個爹,他要還的錢,猴年馬月才能換完啊!
然而,趙管家卻不爲所動,只冷聲道:“你再繼續嚎,耽擱了小娘子的行程,便別走了,永遠留在府裏。”
永遠留在府裏的意思,自然是不再放他一馬。
趙肖聲音一頓,隨即連忙爬起來道:“走,我走我走。爹,我會回來看你的,我一定會回來!”
他一步三回頭跑出了柴房,江吟示意王恆跟上,親眼看到趙肖離開纔行。
然而,趙肖剛跑出門,便看到了顫顫巍巍扶着牆找來的曹管事。
曹管事的模樣嚇了趙肖一大跳,他不可置信道:“曹、曹管事?”
他知道曹管事慘,但不知道會這麼慘。
“是我。”曹管事滿眼複雜道,“沒想到你竟做這種忘恩負義之事,東家哪點待你不好?”
他是聽到消息,專門過來看看這個忘恩負義之人,到底有沒有羞恥心的。
趙肖臉色一僵,隨即訕訕道:“沒,東家待我極好。我先走了曹管事,你慢慢兒養傷。”
說完,他頭也不回的往府門口跑去,生怕曹管事再繼續問他什麼。
僅剩的良心和羞恥心,也只能讓他逃避了。
江吟抱着手看完戲,這才挑眉打趣道:“曹管事不好好在屋裏歇着,跑出來做什麼,小心傷口又裂開。”
全身皮外傷還想來湊熱鬧,她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說纔好。
曹管事苦笑道:“到底是我御下無方,才讓咱們江氏損失了那麼多蒙山茶。我有罪,還請小娘子懲罰。”
他說着便往地上跪去,江吟嘴角微抽,連忙讓人將他扶住。
“曹管事這是做什麼,趙肖犯錯時你已經失蹤了,此事與你無關。”江吟話頭一轉,繼續道,“不過,趙肖是你的人,識人不清,也算一個失誤。你儘快養好傷,重新培養新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