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獨處
李戟訕笑一聲道:“我就問問,並無其他意思。”
好不容易跟江吟單獨相處,總得抓緊機會聯絡感情纔是。
江吟嘴角微抽,隨即隨口道:“隨時都有可能,說不定待會兒就來了。”
她頓了頓,繼續道:“正午十分天氣炎熱,背夫們會找地方歇息、喫乾糧,咱們可以多關注關注。”
她擡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這天氣太熱了。若非是走的山路,山裏比外頭涼快,恐怕會更熱。
她望着背起高高的茶磚的瘦弱背夫們,心中一陣感嘆。
背夫背茶,背的少的,譬如小孩子,只能背三十餘斤。
但背的多、體力好的,譬如青壯年,可背三百餘斤。
背夫背一趟茶葉,少則幾人一羣,多則百人一夥,由掌拐師作爲領頭人。
路途中,走‘七上八下平十一’。也就是上坡走七步,下坡走八步,平路走十一步,然後用丁形柺杖支撐休息。
走不了多少步便要停下來休息,可想而知他們背上的茶葉是有多重。
但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生存方式。
背夫們出來掙這個苦力錢,或自願或被逼無奈,這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他們即便要幫忙,幫的了一時也幫不了一世,倒不如按兵不動。
李戟垂眸看着江吟,隨即拿起手上的扇子替江吟遮擋太陽。
江吟擺擺手拒絕:“你自己遮吧,不必管我。”
她現在是女扮男裝,一個大男人給另一個大男人扇扇子像什麼話,沒看見周圍都有異樣的眼神了?
“無妨,他們看等他們看。”李戟坦然道,“他們如何,跟咱們無關。”
他頓了頓,打量了江吟一眼,隨即道:“何況,你這個身量,眼睛尖的也能知道你是女子。”
江吟身量小,女扮男裝只是一眼忽悠旁人罷了。明眼人想要深究,還是能看出不是女子。
江吟瞳孔微縮,張了張嘴,忍不住問道:“你的意思是,我女扮男裝,很容易被認出來?”
要知道,先前在徽州時,她都是女扮男裝跟蘇山和李青他們到處跑來着。
若是真如李戟說的那般,豈不是蘇山他們早已猜出了她是女子,只是礙於情面,沒有揭穿罷了。
李戟頓了頓,隨即寬慰道:“是容易認出來,但大概是我對你比較熟。
再者,眼下你這粗布衣服跟你很不搭。若是換成精緻的衣袍,更爲自然。”
江吟無論是氣質還是皮囊,都跟這身粗布衣服無甚關係。
李戟依舊替江吟遮着太陽,江吟索性隨他去,之後擺手道:“罷了罷了,不像便不像,左右我又不是要一輩子扮男子。”
至於蘇山和李青那邊,等這裏的事情解決,她再告訴他們她的真實身份即可。
李戟也沒多說什麼,只眯着眼繼續替江吟遮太陽。
路上的人逐漸增多,只是比較零散。走的快的,等到休息的地點,便能多休息些時候。
走的慢的,或許剛歇下又要李戟處理。
到了午時,掌拐師們吆喝着背夫們到樹蔭下來聚集乘涼。
一羣又一羣的聚集起來,倒是比方纔熱鬧許多。
江吟和李戟選了個人少的角落喫乾糧,邊喫邊觀察那些背夫們的行爲舉止。
爲了避免被關注,他們喫的乾糧很是簡單,不過就是饅頭和小菜。
可惜,等到背夫們陸續開始背起茶葉繼續趕路時,他們都沒發現什麼異常。
這會兒人多且集中,江吟和李戟並未再閒聊,而是神色匆匆跟着趕路。
這一趕路,便到了夜裏。
山路崎嶇,背夫們夜裏通常都不會趕路,而是找個熟悉的地方修整一夜再走。
熟悉的地方包,括但不限於破廟和朝廷修的驛站。只是,此驛站非彼驛站。
茶馬路上的驛站,跟破廟一樣,只是間空曠的房屋,僅能遮風擋雨罷了,但就這個用處足矣。
江吟跟李戟本就沒有什麼行李,趕路也輕巧。兩人先一步來到破廟後,同樣選了個不起眼的角落窩着。
之後進來的人,都只是瞥了他們一眼,便再也沒有其他的動作。
那些人把背上的東西卸下來後,便三三兩兩開始喫乾糧。有節約些的,只喝些水飽腹,並不會喫乾糧。
不喫乾糧的人裏,便有一個估摸着十歲大的小男孩兒。
江吟白天的時候便注意到他了,若是沒猜錯,這孩子是一個人出來當背夫的。
看着他獨自窩在不遠處的角落裏,像個暗自舔舐傷口的受傷小獸,江吟心裏很不是滋味。
她擡手推了推身旁的李戟,往小男孩兒那邊努了努嘴,示意李戟幫幫忙。
李戟順着她的目光看過去,啞然道:“你想幫他?”
這孩子他也注意到了,但這種事兒每日都在發生,他幫不過來。
然而,江吟卻點頭道:“是,我想幫他,還得勞煩你出面。”
李戟沉吟片刻,隨即擡手朝那人招了招手。
但那孩子像是什麼都沒看到,直接忽視了李戟。
李戟嘴角微抽,隨即直接起身,大步走到小男孩兒跟前。
他站了有一會兒,這人依舊沒理他。
無奈之下,他只能蹲下身來,望着縮成一團,默默守着茶葉的人。
隨即,李戟從袖子裏摸了一個饅頭出來,往他跟前遞了遞。
他沒說話,但這次明顯能感受到這人動了。
“怎麼,怕有毒?”李戟聲音冷清,並未勸說他收下。
對面的人身子一僵,隨即立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力,搶過李戟手上的饅頭往嘴裏塞。
這副模樣,活像幾百年沒喫過飯的。
“你喫慢點兒。”李戟眉頭微蹙,滿臉不贊同的看着這人。
喫這麼快,也不怕噎着。
果不其然,他前腳剛在想這種可能性,後腳人就噎着了。
他噎着的動作有些大,就連周圍的人都有看過來的。
李戟面無表情的扔了個水壺給他,隨即起身回到江吟身旁。
但經過這麼一事兒,還真有人開始注意到了江吟和李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