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不一樣的皇帝 作者:未知 要是別的皇帝還真是沒有這樣的想法,直接就動手了,有了證據還要什麼呢? 但是趙匡胤畢竟是一位有情有義的皇帝,所以他考慮的很多。 他不想被人說成是忘恩負義,更加的不想被史官所記載成這樣的人。 這樣說來老趙還真的是一位不錯的皇帝,還知道顧忌史書怎麼記載他,這樣的人當皇帝一般不會是什麼不好的皇帝。 爲什麼因爲他時刻想着這件事幹過之後,史書會怎麼說自己,歷史會怎麼記載着自己。 他已經收到了歷史的約束,做事情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的,他還顧念這自己以後名聲。 這樣的人當皇帝,一定會很謹慎的,一定是一個辦實事的皇帝,因爲他心中有怕的人。 你看那些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哪一個說是在幹某件事情之前顧忌到了這一點啦。 他們當時之是光顧着自己高興了,哪裏會想其他的,所以他們幹出來的那些“光榮的事蹟”都被歷史記錄了下來。 雖然的當時他們是皇帝,被人不敢說什麼,但是經過史官的筆墨這麼一記錄,後來的人自然會給予相應的評價。 趙匡胤這樣做雖然有助於他個人名聲的維護,可是這樣也造成了自己做事不能隨心所欲了,也可以說是有點畏首畏尾。 宋太祖,畢竟也不是一個庸庸無爲的皇帝,反而他是一位大有作爲的皇帝,他知道什麼時候,什麼事情纔是最爲重要的。 自己當上了皇帝,並不全是爲了一己之私慾,更多的是爲了這亂世的天下蒼生。 自己跟着柴榮的時候絕對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夠當上皇帝,即使到了今天,自己仍然覺得這是做夢一般。 但是他卻做到了皇帝,這是很多人想做卻做不到的,他現在就端坐在龍椅上。 所以他現在考慮問題的角度,絕對是不能在站在以前的角度上去看問題了,這樣的是不行的。 自己必須對整個國家負責,他要對整個大宋數以萬計的百姓想一想,他現在是大宋的皇帝。 什麼事情都要以是否對大宋有利爲準則,而不是僅從自己自身是否有利出發。 要知道身處高位,承擔的責任就越大,誰讓你是皇帝的,你坐到了人世間的高峯,你就應該要承擔別人不能承擔的東西。 現在趙匡胤就是這樣的人,很多的事情你不想去做,但是你還必須去做。 你不這樣幹,可能對你有利,可能對其他人有利,但是絕對不會是對百姓有利。 這樣做了,可能會讓他們罵自己無情無義,但是對大宋的整體卻是有利的。 而且這兩者必須要選一個去做,自己必須做出選擇,雖然自己知道該怎麼去選。 趙匡胤將自己內心的矛盾向自己的兒子訴說了一番,趙旭也是認認真真的聽完他的敘述。 原來老爹是爲這兒煩惱,看來老爹還不是一個鐵血帝王,你看你然朱元璋何曾這樣猶豫過。 凡是他覺得對自己不利的東西全部給除去,哪裏管別人說什麼呀。雖然以後不一定會有朱元璋這個人。 但是從這一方面來說趙匡胤和朱元璋的爲人是截然不同的,兩人對待功臣的態度完全是不同的。 朱重八和劉老三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從貧苦的底層出來的皇帝,他們都十分的愛民。 但是他們還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將功臣屠戮了一空,維護了自己的江山。 “旭兒你說我是不是要學習一下,漢高祖劉邦那樣對待開國的功臣呢?” 趙匡胤把這個問題拋給了自己的兒子,希望他能有什麼好的主意,其實他自己內心可能早已經有了打算。 您問我怎麼辦,我能有什麼好的辦法,我想您的心裏一定有了主意,歷史上您的那一手就玩的十分的漂亮。 我也不能想出比您還好的辦法了,爲什麼?您沒有費一兵一卒,就將兵權全部收回來了。 更重要的是你沒有殺害一人,這樣的功績古代的帝王也只要您做到了。 單憑這一點,您已經秒殺了中國曆代的帝王,不是這樣的嗎、 無賴的泗水亭長劉老三,靠着一棒子哥們打下了江山,可是絲毫沒有改變他無賴的性格。 不斷的找藉口讓那些異性的王爺造反,然後自己去討伐,勝利之後撤銷這些封國。 那些異性的王爺或者是侯爺,那個不是戰功赫赫,爲老劉在奪取江山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呢? 先在天下太平了,又開始收拾自己的戰友了,這樣的事情還真的是這樣的無賴能夠做的出來。 “那要看看您是想成爲什麼樣的皇帝,是成爲漢高祖劉邦那樣的皇帝還是成爲唐太宗李世民那樣的皇帝,還是您像自己開宗立派成爲千古一帝呢?” 您心裏本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現在你居然問我怎麼做,那我就反問你你像成爲什麼樣的皇帝。 你成爲什麼樣的皇帝,你只要回答了你想成爲什麼樣的皇帝,那答案就自然而然的出來了。 我的意思很明顯,你不是問我嗎,我也不好說,那還是取決於你,你說吧你想成爲什麼樣的皇帝。 趙匡胤也是低頭不語,是呀自己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確切的說成爲一個什麼樣的帝王呢? 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讓史官怎麼記載自己呢?後人要如何的評價自己呢? 歷史上的帝王也有幾百位了,千古一帝秦始皇自不必說了,那還是暴君,這是史書上有定論的。 但是自己卻不是這樣認爲的,他一舉消滅其他六國,第一次出現了大一統,結束了多年的戰亂,是民衆免於戰亂。 他還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等,使得我們的生活逐漸步入了正軌,修築了萬里長城,阻擋遊牧民族南下。 他更是派大將蒙恬多次北上抗擊匈奴,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說實話,趙匡胤還是比較佩服這位千古一帝的。 這樣的人在歷史上卻是名聲不好,被斥責爲暴君,想到這裏趙匡胤也不怎麼太看重歷史了。 據他的理解秦始皇這樣的皇帝應該是受到華夏一族的尊重纔是,但是事實卻完全相反。 再說漢高祖劉邦,這位開創大漢幾百年基業的開國皇帝,是在歷史上不錯的。 但是趙匡胤心裏明白,這個劉老三剛開始就是個無賴,整日裏在街上混喫混喝的主。 整日了和他的一羣狐朋狗友在一起不幹什麼好事,弄得大家對他都是很反感。 後來和項羽一塊攻打秦國,人家項羽正在攻打鉅鹿,那可是秦國的精銳,沒有想到劉邦竟然繞過敵人直接進入了咸陽。 把自己的盟友放到了一邊,自己率先進入了咸陽,還不是因爲義帝說了一句先進入關中者爲王嗎?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了,再說他後來當成了皇帝慢慢對付起了他的那些功臣。 自己還裝作不知道的樣子把這些全部丟給了自己的老婆,這不是我做的,全部是我老婆乾的。 你說是你老婆乾的,怎麼不見你懲罰你的老婆,你不授意她會這樣做嗎? 這些智能偏偏那些無知的人,這麼能夠騙全天下的人呢,可是你卻這麼做了。 我趙匡胤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人的,這樣的人是我所不齒的,雖然這樣的人在當時不敢說什麼,自己心裏就好受了嗎。 再說唐太宗李世民吧,這個人無疑是一個明君,這是沒有什麼說的。 他在位期間大唐的國力飛速的增長,外邦臣服,成就了他天可汗的稱呼,是大唐的國威遠播四方。 可是他的皇位是怎麼來的那是殺兄軾弟,逼迫自己的老父親纔得到的,這樣的人已經是破壞了人倫大義了,還有什麼可說的。 趙匡胤最反感的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內心裏是十分討厭這樣的人的,剩下的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 那就是自己要做一個從未有過的皇帝,自己要成爲一個前無古人的皇帝。 不做就算了,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的,當初我當將軍,就是要做最好的將軍,現在我成爲了皇帝,那麼我也要做一個最好的皇帝。 想通了這一切,趙匡胤不再有那麼多的顧慮了: “好,朕就是要做個前無古人的皇帝,歷代皇帝能做到的,朕一定要做到,歷代皇帝做不到的,朕也一定要做到。” “朕不僅要做到,還要做的更好,成爲超越秦皇漢武的皇帝,這就是朕的追求,誰也不能阻擋朕。” 這一刻起,趙匡胤已經發下了之前的種種顧慮,也知道自己應該去怎麼做了。 他自己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了,什麼都不用說,他就知道自己改怎麼做了。 成爲一個好皇帝不僅要有能力,更重要的要有魄力,而這些趙匡胤自己都具備,所以他知道自己去做些什麼了。 歷史是不可以逆轉的,因爲他們已經發生過了,但是當下卻是可以改變的。 你們歷代帝皇怎麼做,我不管,但是我趙匡胤卻知道我應該怎麼做,就是要做一個不一樣的帝皇,前無古人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