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詢問統一策略 作者:未知 內廷的宦官不得干政,這是前幾代的教訓,宦官干政的王朝哪一個是有好下場的。 許多強盛的王朝局勢因爲宦官的興風作浪才導致的衰敗,這一點趙旭比誰都要清楚。 所以他才說出宦官不得干政,否則誅九族的,這不是看不起宦官,這是防着他們。 宦官本身就是心裏殘疾,本來這些宦官被閹割之後,心裏絕對是有怨氣的。 不爲別的,就是說現在的時代都是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損傷的。 你倒好自己身上少了一件零件,這對得起你的父母嗎,不能嗎?這是你不孝。 你已經是一個身體不健全的人了,已經不能稱作爲一個完人了,死後也不能被埋進祖墳,這也是很多淨身的太監都把自己的東西留起來,以後死了好進祖墳。 再者說,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太監會有後代嗎,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有後代,但是這畢竟是少數呀! 很多的太監是從下就淨身了的,哪裏會有什麼後代,這也是他們心裏的一塊病。 正是有了以上的種種菜導致太監個個都是陰陽怪氣的,這跟他本身有關。 但是更多的是和他們的性格有關了,他們既然是不健全的人,自然有其他的追求。 美女如雲他們是享受不了啦,那麼剩下的就是權力和金錢了,這兩人是他們最熱衷的。 他們其他的追求又不能去享受,那麼就只能去享受權力帶來的好處了。 他們對於權力的渴望就如蒼蠅聞到腥味一般,就是這麼的渴望,他們得到權力之後就會胡作非爲。 按照趙旭的理解這可能和他們的心裏變態有這極大的關係,這一點是肯定的。 “好!好!好!”趙匡胤聽到這裏也是毫不吝嗇自己的掌聲和自己的讚美的語言。 三個好已經說明了他是贊同趙旭的這一提議,其他的不說就是太監專權這一條趙匡胤也是從歷史的記載中看到了不少,朝廷和民衆受到了多少的毒害。 所以他從一開始就極力的限制和防止宦官專權,根本就不讓他們接觸政治的東西。 要不然剛纔也不會這麼敏感,還以後是那一個小太監這麼膽大妄爲呢! 可見他的心裏根本就是不放心那些太監,還是平時多防着點好,這一點總是沒有壞處的。 “宦官不得干政,這一點說的不錯,我大宋朝就是要這樣規定,不能給那些太監以可乘之機。” 趙匡胤拍板了,這一點是他明白,防微杜漸,自己絕對不會給身邊的太監任何的機會。 所以宮內的總管張德鈞現在都接觸不到什麼機密了,這一點就是趙匡胤故意而爲之的。 “想想前面多少朝代是因爲宦官最後而滅亡的,所以本朝要更加的引以爲戒,這一條規定也要謝我趙家的祖訓之中,永傳後世。” 趙匡胤沒有說將這一規定寫進律法之中,而是先說要寫進趙家的祖訓之中。 這大宋的天下,是他趙家的天下,所以首要的身爲趙家人一定要記住這一點,不能忘記了。 也就是說只要是趙家的江山在一天一定要記住這個規定,即使是趙家的人不當皇帝了,這條規定依然躺在趙家的祖訓之中。 “雖然宦官們並不一定都是心懷叵測之人,但是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管這些事情,所以我建議還是寫進律法中的好,讓文武百官都是知道,進而也可以監督執行。” 這就是趙旭的建議,他知道再好的建議不執行也是沒有什麼用的,那也會成爲一種沒有用的政策,還不如讓大家來監督。 多少雙眼睛看着呢,即使是你皇室違背了,也有大臣出來極力的阻止不是嗎? 畢竟趙匡胤是第一代皇帝,他制定的所有東西以後都會成爲祖制,所有的人都要遵守。 所以現在他在位期間制定的政策,他的後代一般都是不會違反的,即使有違反的跡象,大臣們也是不願意,也會冒死的去阻止的。 “好,朕也有此意,就在我們大宋的律法之中加入這一條。”趙匡胤決定了。 這件事也不用和大臣們商議,這樣的事情只需要皇帝決定就行了。 歷代以來大臣們對宦官們的印象都是不怎麼好,自己等人去拜見皇帝還要經過這些個太監通傳。 如果太監們心情不好的話,還不一定會給你通傳,這樣的話,你只能在外邊乾等着。 不是皇帝不見你,而是人家皇帝根本就不知道你來了,還怎麼見你,這也不怪皇帝吧。 所以朝廷的大臣們是對這些太監沒有好臉色的,但是當面還要陪着笑臉。 他們比皇帝還要爬宦官當政,宦官當政對他們是沒有一點好處的。 再說他們這些正人君子也是恥於和這些太監爲伍,認爲和這些太監同朝爲官絕對是他們的恥辱。 現在皇帝要出臺一項不準宦官干政的規定,要寫入律法,絕對是沒有一個人會阻止的。 阻止幹啥?這是對自己等人有好處的事情,爲什麼要阻止呢,我有毛病我,不能阻止。 所以趙匡胤根本就不擔心大臣們會反對,他們不僅不會反對而且會全力的支持。 門外的宦官根本就不知道因爲一件小事就讓這皇帝父子兩個出臺了一個隊他們不利的規定。 這件小事就是皇帝以爲是一個小太監翻閱自己的奏章,大聲呵斥,誰知道這個不是小太監,而是當朝的太子。 當朝的太子呢,因爲這件事情想到了前朝的宦官專權問題,進而提出了要限制宦官的問題。 本來就是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可是就是這麼巧合就湊到了一塊,用一句時髦的話就是撞上了。 這一撞上不要緊,就註定了宋朝的宦官是不能參政的,這一點貫穿整個宋朝也沒有出現。 而這一切都是源於這個夜晚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卻使得以後的大宋沒有了宦官的威脅了。 父子兩個商議好這件事情之後,趙匡胤喝一口熱茶繼續道: “你這麼晚來,不會只是來看看朕吧,有什麼事情就說吧。” “嘿嘿,還是父皇最爲英明,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趙旭小小的派了一個馬屁。 “臭小子,少拍馬屁,朕不喜歡只一套,有屁快放。” 說來也奇怪,趙匡胤覺得只有在這個兒子面前,自己才覺得自己是個普普通通的父親。 所以在他面前說起話來也像極了一個普通的人,連一些粗魯的話都能說出口來。 趙旭看了看御案上面的一杯茶,自己還真的是有點口渴了,說了這麼多了,能會不口渴嗎? “來人,張德鈞讓人給孤送來一杯茶,不,是兩杯,皇上的這一杯也快;涼了,快點。” 外面的張德鈞聽到這裏連忙吩咐下面的小太監去做了,而趙旭卻老神的坐在那裏一言不發。 似乎是說,這個茶不來我就不說,還示威性的看着趙匡胤,真不明白這傢伙腦袋裏是怎麼想的。 他還真是這樣想的,張德鈞讓人送來茶水之後,他慢慢的品了一會,在趙匡胤充滿怒火的眼神下,纔開始慢慢的說起來。 “父皇您的理想是什麼?”這是趙旭開口的一句話,他問的是趙匡胤的理想。 趙匡胤也是摸不着頭腦,尋思着你問我這個問題幹啥呀,難道你就是爲這件事情而來的。 不過他還是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朕的理想,朕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夠統一天下,完成大分裂的再一次統一。” 說到自己的理想趙匡胤是豪氣萬丈,這是他畢生的理想,他也一直在爲之奮鬥。 以前是輔佐周世宗柴榮想蕩平天下,而現在他自己成爲了皇帝,自己想要一統天下了,這是他年輕時候的夢想。 一個偉大的夢想,他想結束自唐末以來的戰亂,建立一個新的大一統的國家。 這就是他的理想,所以他當上皇帝之後,絲毫不敢懈怠,勤勉終日,爲的就是自己的有朝一日能夠實現這個願望。 和趙旭猜得不錯,趙匡胤的理想果然是統一天下,這一點並沒有因爲自己的到來而有所改變。 這一點趙旭早有心理準備,如果你說不是,我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進行下面的談話了。 “父皇身爲開國的明君自然是有這樣的理想,這是我大宋臣民之福氣呀。” 這不是趙旭拍馬屁,而是他發自內心的,沒有這樣的理想還能稱爲明君嗎? “那父皇你既然想統一天下,面對這周圍的許多國家,你有什麼策略沒有?” 一統天下並不是嘴上說的,不僅要有強大的實力,還要有一定的策略。 這不是蠻幹,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不能不有所準備,不能像沒有頭的蒼蠅四處亂轉吧。 趙旭問的是統一的策略,也是問的趙匡胤的統一的打算,統一的步驟。 說細一點也就是你想怎麼去征服,這周圍的國家,您總要有個計劃吧。 這是國家的戰略決策統一的策略,其他大臣心裏可以沒有,可是皇帝你心裏總要有個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