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還是人家父子親 作者:未知 大臣們都是面面相覷,這些平時飛揚跋扈的將領,什麼時候這麼聽話了。 還主動的提出來要辭去自己的職務,並將手中的權力移交給皇帝,給朝廷這是怎麼個意思? 就連趙普也不信,趙普昨天是在尚書省值班,趙匡胤之前給他說是已經將這些將領給解決了。 兵權也收回來了,你就等着接受他們的辭職的奏章吧,趙普哪裏會相信。 他們以前是商議過如何收回兵權,可是都沒有成熟的方案,現在趙匡胤一句話就將這件事情給解決了? 別說趙普不相信,任何一個人也是不相信的,這個時候的兵權對於將領來說比他們爹孃還要寶貴。 這樣的東西能隨便交出來了,要真的是這麼容易的話,唐末以來哪裏還會有什麼藩鎮割據的局面出現? 退一步說,如果這些藩鎮的老大,能夠將他們的兵權給獻出來的話,也沒有五代以來的戰亂了。 這些人雖然跟趙匡胤的關係不錯,可是也不能輕易的將手中的兵權給交出來吧! 不過沒有多少時間他就陸續收到了慕容延釗、高懷德等人的奏章,無一例外的都是說自己身體有病,自己不能勝任現在的職務了,請求皇上讓他們辭去現在所擔任的職務。 現在朝堂上的這些個大臣們還沒有弄明白爲什麼這些人要交出兵權呢? 他們不明白可是趙匡胤也是不會給他們時間去想明白,趙匡胤就開口了: “唉,他們從朕從軍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跟隨着朕了,這麼多年也是勞苦功高,身上的創傷也是無數,現在我們大宋已經建立了兩年他們有這樣想法也是正常的。” “也是時候改讓他們修養一番了,唉,朕也不忍心他們再次操勞了,雖然他們是朕最爲信任的大將,可是這些人真的是身心疲憊了” “既然如此朕就允許他們辭官,另外爲了獎勵他們的功勳全部將他們封爲國公,享受爵祿。” “來人擬旨,准許他們辭官,同時將朝廷的封賞給他們寫上去,另外雖然他們想辭去官職,但是朝廷對於他們的功績也是表彰的,除了將他們全部封爲國公外,朕另外還有旨意。” 原任“侍衛都指揮使”兼“歸德節度使”的石守信,改爲“天平節度使”。 原任“殿前副都點檢”兼“忠武節度使”的高懷德,改爲“歸德節度使”。 原任“殿前都指揮使”兼“義成節度使”的王審琦,改爲任“忠正節度使”。 原任“侍衛都虞侯”兼“鎮安節度使”的張令鐸,改爲“鎮安節度使”。 原任“侍衛親軍步軍都虞侯”兼“潞州節度使”趙彥徽在罷軍職之後,即改爲建雄軍節度使。 原來已經卸任的“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兼“淮南節度使”韓令坤,改任爲成德節度使。 原來已經卸任的“殿前都點檢”兼“鎮寧軍節度”慕容延釗,改任爲山南東道節度使。 趙匡胤記得還真清楚一下子說了這麼多,看來這些東西他是記得很牢固了。 “但是這些官職只是虛銜,不領兵權,還有朕也當着百官的面賜予他們丹書鐵券,許他們世代富貴,衆位愛卿共同見證。” 趙旭站在下面沒有想到趙匡胤居然當着百官的面,說要保他們富貴,看來是爲了這些已經失去兵權的兄弟安心呀。 “張德鈞去傳旨去吧,同時給他們傳朕的口諭,就說他們永遠都是真的好兄弟。” 趙匡胤雷厲風行將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下子安排完了,旁人連一句話都是沒有機會插上。 百官心裏想着這皇上不是說同意他們辭職嗎,現在還封了一個節度使,不過這個節度使都是虛銜了,沒有兵權了。 羣臣都是齊呼皇上聖明! 以前這些大臣還能說趙匡胤這個皇帝不是名符其實的,因爲他並不能完全掌握着天下的軍隊。 現在人家皇帝是真正的至尊了,這剛剛的將朝中所有的兵權都是收回來了。 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住他的腳步了,這個大宋皇朝是真正的屬於趙匡胤了。 趙普站在前面也是沒有說上一句話,不過等趙匡胤說完趙普又有話說了。 “陛下,微臣還有個事情,既然這幾位將軍都是去享清福了,可是他們原來的軍隊的事情有誰掌管呢?還有這高將軍的兵部尚書應該由誰接任。” 是呀這些人辭去了原來的職務,可是這些軍隊和他們原來的事情都是要有人接手呀。 “是呀,陛下這些事情總要有人來做吧,不知道陛下是如何安排的呢?” 王溥也是站了出來,這樣的事情他們爲什麼不多說,牽扯到軍隊的事情他們也是敢說話。 皇帝最擔心的就是兵權的問題,現在人家剛收回兵權,那個大臣敢在這個節骨眼上說話。 “嗯,是個重大的事情,衆位愛卿有什麼人選嗎?”趙匡胤看向下面的大臣嗎? 今天的趙匡胤似乎氣勢更加的強了一些,下面的人都是不敢擡頭看他,噤若寒蟬。 “好既然你們都沒有什麼可說的,那麼朕自己就說幾個人選了,任命皇太子趙旭代替朕總攬全國的軍事。” “曹彬爲兵部尚書,至於其他的人選有太子和曹彬商議一下給朕報上來!” 吏部尚書張昭站了出來:“皇上您讓太子……” 趙匡胤眼睛一瞪,厲聲道: “怎麼太子不僅是朕的兒子,他還是大宋的皇位繼承人朕不相信他相信誰,你是不是還有什麼話要說?” 這是我兒子,是我最親的人了,也是以後你們的皇帝,我不相信他相信誰。 “臣不敢!”張昭將脖子一縮不在說話了,他本來還想說太子掌握軍隊是不是有點不合適。 但是人家老趙根本就不聽你的,其實也怪你小子不識擡舉,今天正是皇上高興的日子,你還敢反對他的提議。 而且皇上用的是他的兒子,你最多算是人家的臣子,太子可是人家的兒子。 你以爲你是個忠臣,可是人家皇帝和太子是親父子兩,你你比得上嗎? 說到底還是人家父子兩個親,你這不是找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