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1章 大宋萬世 (終) 作者:未知 “好了,今日是朕的壽辰,這麼多年以來你們協助朕治理大宋,才使得我們大宋有今日的強盛,感謝大家,朕敬你們一杯,來大家滿飲此杯。” 趙匡胤滿面紅光,大宋在他當皇帝期間這些大臣可是沒有少出力,如果沒有他們這些人的話,趙匡胤這個皇帝也不可能做的這麼舒服。 畢竟皇帝再怎麼賢明也不可能一個人獨自治理治理好一個國家吧,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多謝陛下,臣等祝陛下萬壽無疆。” 皇帝誇他們,這是他們最大的榮幸,親自敬酒這是多大的榮耀,他們也沒有忘記今天是趙匡胤的生日,皇帝不收禮,說幾句吉利的話是可以的吧,這都是真心實意的絕對不是拍馬屁! “好了,都起來吧,今日我們不論君臣,今日就當時朕宴請你們的,來這些都是朕的珍藏,諸位可不要錯過。” 趙旭看自己老爹那樣豪爽的樣子,翻了翻白眼,那是自己的東西! 被老爹這樣大方的送出去了,肉疼! 更爲重要的是珍藏,用多少少多少,不會再有了 不過趙旭覺得也沒有什麼,只要大家可高興就可以了,反正當晚大家都喝的很盡興,第二天導致整個朝廷幾乎癱瘓,那些大臣們都喝的是爛醉如泥,還怎麼辦公! 每一個在場的官員都不願意提及今天的事情,因爲實在太丟人了,不過後來每當這一天所有的大宋官員都不用上班了,成了公共假期! 原因就是因爲這是趙匡胤用皇帝的身份最後一次請他們喝酒的,以後趙匡胤就是太上皇了,意義不一樣,也給大宋的官員創造了一個節日,這一切都是在無意間完成的。 而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忙着要要準備各種禮節了,還有外地的那些少數民族族長還有土司都要來觀禮,因爲這是大宋的一件盛事。 換皇帝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一件好事,更加是一件大事,畢竟自古沒有那個皇帝願意自己退位的,李淵還不是被自己的兒子給逼迫的,要不然他也不願意當太上皇。 不過趙匡胤算是開天闢地的頭一份了,先不說當上皇帝之後沒有殺功臣,用杯酒釋兵權的辦法就將那些人給打發走了,比起來漢朝對待功臣要好上很多了。 這還不算,現在可以居然主動的要禪位給自己的兒子,現在趙匡胤身體還健康着呢,在當十年八年也不是問題,可他自己甘願當太上皇。 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首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嬴楚,這個還是追封的。因爲秦始皇當皇帝追尊自己的老爹爲太上皇。 第二位太上皇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未曾爲帝王,而被尊爲太上皇的人。 代表的太上皇還有唐朝的唐高祖李淵、宋朝的宋徽宗趙佶等。最後一位太上皇是清朝乾隆帝。 除了前兩位,後面的說的這些人都是當皇帝的是自己主動退讓的,現在趙匡胤就主動叫出來權力,這不得不讓人感嘆他的心是有多麼寬,身爲居然要主動將皇帝的寶座讓出來,自己甘心做太上皇。 這差別很大的,一個是皇帝,自己可以獨自做主,另外一個是太上皇,是皇帝他爹,稱呼不僅不一樣,權力也不一樣。 皇帝九五至尊權力的頂峯,想要幹什麼都可以,沒有什麼可以制約他的,而太上皇則不一樣,太上皇是皇帝的父親,記住只是皇帝的父親,不僅稱呼變了,權力也變了,自己再也不是九五至尊。 很多人不理解,大臣也不理解。但是還是按照趙匡胤的聖旨去做,而百姓則是覺得無所謂,皇帝是誰他們不在乎,只要自己能喫飽穿暖就行了。 趙匡胤是他們的好皇帝,在位期間,他們安居樂業日子很紅火,而趙旭在民間的聲譽也不錯,所以他們覺得無論誰做皇帝都是一個樣子,只要他們過的舒服就行了。 而且禮部已經在民間開始宣傳起來趙旭的功績,這一切都是爲了給趙旭造勢,其實這都是多餘的,趙旭在外面的名聲也夠好了,所以這也是多餘的了,不過多餘總比沒有要好吧。 經過一段時間準備終於到了禪讓的日子,這一天整個汴京都處在喜悅之中,趙匡胤帶着趙旭直接奔祭天台。 上有一臺,臺階有九是五階,象徵着九五至尊的意思,趙匡胤並沒有採納羣臣的意見什麼九百九十九個階梯,只是用了九十五個,象徵着九五至尊了。 上面的祭天台還是當年趙匡胤的登基時候的修建的,這一次還是用的這個,象徵着大宋的傳承。 這九十五個臺階,每一個臺階之上都用紅色的地毯鋪起來的,很像後世的紅地毯。 周圍的大臣們都恭敬的在站在兩旁,不過卻距離祭天台很遠,哪裏不是他們能夠靠近的,只有皇帝纔有那個資格。 趙匡胤和趙旭一起走向祭天台,但是趙旭還是慢了半個身位,象徵自己對自己父皇的尊重,也是禮數。 今天趙匡胤他們父子兩個都穿着嶄新的衣服,不過趙匡胤是龍袍,趙旭是蟒袍,看上去是一模一樣的。 龍袍上都繡有九條進龍象徵着九五至尊,胸前、背後各一,左右兩肩各一,前後膝蓋處各二,還有一條繡在衣襟裏面。 《易·乾》中說:“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意思是說這條龍已經飛上天了,表示達到了最高境界。也是因爲這個緣故,皇室建築、傢俱陳設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兩個數字。 爲什麼要將一條龍繡在裏襟呢?因爲九是奇數,很難在佈局上做到均衡對稱,於是,將一龍繡在裏襟。這樣,龍袍的實際龍紋不少於九條,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條,正好與九五之數吻合。 一件小小的龍袍就這麼講究,父子兩個都是一身黃色的,但是趙旭頭上去了沒有戴着九旒冕。 “旒冕”是古代天子、諸侯在重大儀式上戴的前後墜有玉珠的禮帽,天子之冕前後分別垂着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 趙匡胤帶着九旒冕,趙旭卻沒有,按理說,趙旭今日也應該戴的,但是不要忘記了,因爲這是禪讓。 “臣趙匡胤啓拜上天。臣惟華夏之君,自唐運既終,海內土疆,豪傑分爭。 臣本庶民,荷上天眷顧,祖宗之靈,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凡兩淮、兩zj東、jx湖、湘、漢、沔、閩、廣、sd及西南諸郡蠻夷,各處寇攘,屢命大將軍與諸將校奮揚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裏。 今海內清明臣禪讓與皇太子旭,皇天后土,天地共鑑!佈告天下,鹹使聞知。”趙匡胤宣佈這些之後就相當於將皇位交給他了。 接着趙旭舉行行祭天之禮。禮畢後,校尉在郊壇前設下一把金椅,面向南,並在金椅前擺下冕服案。丞相率領文武百官啓奏道:“告祭禮已經結束,請即皇帝位。” 百官簇擁着趙旭,扶他坐到金椅上,然後退下按照官階高低排好次序。 執事官捧着冕服案和寶案上前,丞相苗訓等人取了袞服披在朱元璋身上,又爲他戴上冠冕。穿戴完畢後,丞相等人加入百官的隊伍,禮儀官喊道:“排班。” 排好後,大臣們先鞠躬,樂官負責奏樂。然後,大臣們先下拜三次,起身,音樂停下來。緊接着,大臣們又下拜三次,再起身。音樂隨着大臣們下拜而響起,隨着他們起身而停止。 大臣們可以稍鬆一口氣了,因爲接下來主要是丞相的任務。禮儀官引領丞相到皇帝寶座前,丞相跪下並亮出笏板,百官跟着他跪下。 捧寶官打開盒子,取出皇帝的玉璽,交給丞相。丞相捧着玉璽,說道: “皇帝登大位,臣子們獻上御寶。” 尚寶卿接過玉璽,收到盒子內。百官在禮儀官的提示下,下拜,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 然後是一系列繁瑣的禮節,禮儀官一連串喊道:“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頭、山呼萬歲、再三呼、跪右膝、出笏”。百官要按照這個步驟一絲不苟地行完禮,主要的禮節就完成了。 禮畢後,趙匡胤和趙旭他們父子兩個終於可以並行而走了,他們父子兩個一共去太廟告祖。 回到大殿內,百官上表道賀,然後各就各位。趙旭穿着袞冕在音樂聲中登上御座不過是在趙匡胤的一側,即使他是皇帝了在自己老爹面前也不敢造次。 將軍捲簾,尚寶卿將玉璽放在案上;拱衛司甩響鞭子,引領者將百官引入拜位中,面向北站立。音樂響起,百官在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禮。 然後頒佈聖旨,尊趙匡胤爲太上皇,尊賀氏爲皇太后,高桂英爲皇宮,趙惟忠爲太子,其他的個有所賞賜,一套禮節下來總算是的完成了繼位大典。 大典之後趙匡胤遷居奉天殿養老,將這個國家的重擔交給趙旭。 改年號神武,公元九百八十六年爲神武元年,神武元年七月一日,發佈神武皇帝繼位大赦天下詔書: “王者繼統承祧。所以嗣神器。所以寧萬邦。顧歷代之通規。諒舊章而可法。 太上皇帝勤勞啓國。宵旰臨朝。萬幾靡倦於躬親。四海方成於開泰。念農民之疾苦。知戰士之辛勤。多壘盡平。生靈永逸。而寒暄遘厲。 方臻偃革之期。遽起遺弓之嘆。猥以神器。付予沖人。遵理命而莫獲固辭。涉大川而罔知攸濟。負荷斯重。攀號莫任。宜覃在宥之恩。 俾洽惟新之澤。可大赦天下。云云恭惟先皇帝推誠損己。焦思勞神。念將士之忠勤。知戰伐之辛苦。衣糧祿賜。無非經手經心。土地官封。 不惜酬功酬效。生靈是念。稼穡爲憂。罷非理之差徭。去無名之侵耗。 不貪□□。盡去奢華。減後宮冗食之人。停諸司不急之務。方岳止甘鮮之貢。殿庭碎珠玉之珍。獄訟無冤。刑戮不濫。凡開物務。盡立規繩。予小子纘紹丕基。 恭稟皇訓。仰承法度。不敢踰違。更賴將相公卿。左右前後。恭遵先旨。同守成規。庶俾沖人。不墜鴻業。宣佈遐邇。鹹使聞知。” 詔書中肯定了趙匡胤的功績,也說明了自己要跟隨趙匡胤的腳步,和大臣們的相助,繼續爲大宋努力。 趙旭繼位以後,勵精圖治不斷的擴展大宋的疆土,更是御駕親征契丹, 神武三年攻破契丹都城上京,契丹皇帝帶着大臣西逃。 神武五年,契丹分爲東西契丹,正事分裂。 神武六年,東契丹王,歸順大宋,融入華夏民族。 神武八年,皇太子趙惟忠率軍西征西契丹王。 神武九年,趙惟忠帶領宋軍攻下西契丹國都,俘獲皇帝以下妃子、王子丞相無數。西契丹王耶律阿古尼,西逃,並在西域建立國家,抵禦大宋商人。 神武十一年,大宋軍隊再一次西征,消滅西契丹的抵抗力量自從大宋正是一統天下。 不過大宋並沒有因此停下他們的腳步,大宋將精力放到海上,建立起來一支強大的海軍,這也爲以後千年大宋稱霸世界奠定了基礎。 大宋的重開從絲綢之路,傳播大宋的威名,並且到處建立自己的軍事基地,還有殖民地,其實這個時候沒有殖民地一說,只是將那些地方納入到自己的範圍之內。 大宋已經成爲了一個龐然大物,沒有人敢招惹,但是還是有不開眼的。 神武十二年,阿拉、伯帝國殺大宋商人神武皇帝派兵滅阿拉伯,繳獲無數,阿拉伯屈服。 神武十四年,神聖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兩個君主密謀奪取大宋在西歐的土地,神武皇帝徵集百萬軍滅之,從此整個世界只有一個國家,那就是宋,神武皇帝也成爲大宋帝國的首任皇帝。 神武二十年,年五十歲的神武皇帝趙旭禪位於長子趙惟忠,自己成爲太上皇,同年趙匡胤病逝,三年之後,趙旭離開皇宮遊歷世界。 在南方遭到朱羅王朝(阿三國的北部)被當地人給射傷,囚禁半年,趙惟忠大怒將朱羅王朝皇室屠戮一空。 並趁機找藉口收復了表面臣服自己的波羅王朝,完成大陸上的一統,卻沒有找到趙旭的身影。 等到趙旭八十歲的時候回到汴京,自此閉門不出,著書立說,書成之日,好好大笑之後,離開人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神武皇帝,葬永熙陵。 後人還是喜歡稱呼他爲神武大皇帝,趙惟忠查看趙旭生前東西的時候,來到密室,這個密室在趙旭生前誰也不讓進,即使是日常的打掃也都是趙旭一人獨立完成。 趙旭的兒子打開之後有點莫名其妙,裏面有趙旭熟悉的世界地圖,上有中國,rb俄羅斯,還有一本趙旭自己的著作,講述的是未來社會的發展,鑑於趙旭對大宋帝國的貢獻,後人有詩讚曰: 念奴嬌.大宋第一太子 青山綿延,汴河茫,一夢迴千年 異人降臨,人道是,大宋第一太子。 羽扇輕搖,佳人相伴,笑傲天下間。 少年英雄,羨煞多少豪傑!遙望強漢盛唐,王師百萬,所向披靡。 皇者雄風,起兵鋒,滅國盡顯霸氣。萬里河山,八方臣服,鑄就大宋萬世。 千古功過,且看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