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你是誰?
邦媛對於上輩子的記憶隨着近一年的消磨。已經逐漸開始忘記了,但是爲了更好的活下去。用簡體字把老領導給她講過的宋初歷史全部記了下來。
王繼恩貪酷無用,真正平定李順起義的,是現在還籍籍無名,後來任益州知州的張詠和宋初各位身經百戰的大將。
現在王繼恩已經涼了,沒有人給張詠添亂,他需要的只是機會。
邦媛做出疑惑的神色,道:“雖然我們都知道不能泄露軍機,但是有些時候宮人們也會議論官家誇讚了誰,阿姊不知道官家昨日去視察武器庫的時候,對將作監張詠大爲讚賞。回宮之後歇在李娘娘這裏,竟然稱讚這是難得的治亂之才,我們都聽說了。”
這個事是半真半假,趙炅昨天真的歇息在了李皇后的坤寧殿,也誇了不少人。邦媛和舜華住在坤寧殿附近的偏房裏,自然聽到一點,但她也不怕荊國公主和邵才人查證。首先李皇后雖對宮人寬和,但不喜歡嬪妃打聽她宮裏的事,被抓到非治你一個“窺探中宮”,另外就算荊國實在膽子大,去問趙炅,她可以說自己聽錯了。反正她也是聽宮人說的嘛!
其實這就是很常見的後宮算計,荊國公主要是長兩歲那說不定就能識破了,而且邦媛從來不摻和這些事。怎麼聽都像是希望蜀地趕緊平定自己不受牽連,荊國也就不疑有他。反而沉吟片刻,真心問道:“六堂妹,你覺得這張詠真的能治理好蜀地嗎?”
“這我怎麼知道,我又不認識他,不過隨口一說。咱們是公主,難道還能像皇子一樣推薦人當什麼通判知州,不合適也沒意思。這是我的一點心意,送給邵娘子。多謝她幫我打聽,我是萬萬不敢往叔父眼前湊的,提前恭喜商王堂兄定下新婦了。”
商王趙元份,荊國公主同母兄,今年十五歲。剛定下的王妃李氏是著作郎李沆的侄女。
這梯子都遞到這裏了,邦媛也真是盡力了,她不指望現在就能和張詠結交,但也真心希望蜀地趕緊平定。興亡百姓苦啊!
這一天王嗣宗還是來上課了,但陰沉着臉不願意搭理邦媛等諸位公主。邦媛心裏有事也不想爭執,直到下課,王嗣宗才道:“荊楚之地多淫祭,我已經向官家請旨意外放。以後可能不能教各位貴主讀書了,望各位善自珍重。不要辜負國家供養。”
這話年紀小的還懵懂,但知道點事的都有些蒙。因爲這年頭荊楚多巫術的很大原因就是疾病橫行道路不暢,絕不是外放的好地點。甚至不如有海港的福建路和廣南東路(今廣州以東)呢,所以他是被邦媛氣糊塗了吧!
但是這些事她們也做不了主,只能祝願先生前程似錦,爲官一任造福一方。
等到回了住所,舜華就開始和邦媛收拾東西,因爲今日趙德澤無騎射課程。也是她們獲准回南宮的日子,七八日不見宋皇后,兩人都很想念。
但是等到了之後,宋皇后卻在修道,這讓她們倆都很奇怪,因爲宋皇后並不熱衷宗教,非要說的話也是崇佛多一些。
但是也可能是她常日寂寞,兩人都沒有多想。只是邦媛沒想到,宋皇后在晚間來了她的閨房,淡淡道:“公主可見過今日的道長嗎?”
這話邦媛可不敢亂說,只道:“嬢嬢,我不太記得了,應該是沒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