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章:西川結局
畢竟宋朝開國才兩代,雖然對巴蜀地區多有嚴苛,但這年頭人民的耐受力也高那。而且整體國力還在上升,兵將素質也在那裏擺着。沒有了添亂的王銑,趙炅病倒之後,張詠又多了很多自主權利。很快就讓義軍應接不暇。
因爲王小波的口號雖然很好,他本人也確實有心落實,但人性的自私往往是最不能直視的。當曾經被剝削的農民翻身做主,成了主人之後,不會想着讓更多的貧苦大衆擺脫這種命運,而是想獨佔這一份富貴。至少一部分人是這樣的。這就導致義軍內部腐敗和人心不齊,搶佔糧道這個唯一軍事勝利的冒險之舉又沒有成功,那麼哪有不失敗的道理?
當然,這個失敗也是相對的,因爲憑藉着深厚的羣衆基礎,王小波和李順等起義領袖順利逃出了官軍包圍,曹彬倒是知道趙炅的脾氣,知道這個結果絕對不會讓他滿意,有心下大力氣去苗地追捕,卻被寇準攔住了。
這位日後註定青史留名之人如今不過二十幾歲,雖然穿着官服,但鬍子拉碴外形粗獷。簡直不像是一個讀書人。
當然,這並不是他個人生活習慣就糙到這個地步,而是這幾個月的隨軍歷程造成的。
“節帥,不能打了,軍中米糧已經全線告急,如果急行軍只能夠七日之用。您是久經行伍之人?這一趟出去,沒有一個月是不可能有結果的,萬一中途斷了炊,士兵譁變會怎麼樣不用下官告訴您!”寇準直指問題要害,雖然說話還算尊敬,但一點也不客氣。
曹斌沒有想到情況如此嚴重。臉色也逐漸變得青了起來,咬着牙問,“官家不是命令河南和關中供糧嗎?還不到嗎?”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關東的夏糧還沒有收。那裏靠近銀州,趙漕司不可能完全不顧銀夏那邊。而河南,恕下官直言,這半年來要不是呂漕司拼着得罪了洛陽的一衆權貴搞改革,咱們更撐不下去了。如今呂漕司苗貸一法失利,衆臣彈劾,他已經辭官待罪,別人誰有這個本事!”
這裏需要細說,呂蒙正在這次籌款籌糧的過程中貢獻巨大,光是就近購置物品換錢糧就省錢無數,爾後又強行逼迫糧商平價賣糧,真的是得罪人得罪大了。
要知道,送出的國策就是拿富貴換軍權,從來不抑制土地兼併,那些糧食商人背後都是有靠山的。這斷人財路,有如殺人父母,他怎麼可能不被記恨?無非是趙炅大事上還沒犯糊塗。堅定的保着他,要不出門捱了黑刀都有可能!
但呂蒙正雖然是官宦人家出身,可能是因爲有寒窯讀書的經驗,對底層民衆頗爲同情。曾經非常感慨的跟邦媛去信,感嘆他雖然一力維護。但大部分地主還是把這些轉移到佃戶身上,若是爲此餓殍遍地賣兒鬻女,那他可真是萬死莫贖!
對此,邦媛倒是覺得他真的是有點兒道德綁架自己了,這西京轉運使又不是他自己要乾的,西川的起義更不是他惹出來的。真要算賬的話,也不算不到他頭上,但到底是生民無辜,真正在洛陽體驗了一把民間疾苦的趙邦媛考慮再三,還是向這個世界和她三觀最爲一致的老師提出了王安石變法的核心:青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