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章:遺詔現世
其實何嘗是他們,就算是武將,讀書不多。也知道這是秦始皇留下來傳了好幾百代的寶貝。咱們大宋要是有了它,那不就更加名正言順了?
想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徵突厥,不就是生生從義成可敦(隋朝和親公主)手裏把傳國玉璽搶了回來,成就三百年盛唐基業嗎?
說不定這玩意兒真有點兒福運在。保佑這次北伐能夠順順利利的,可別跟上次那樣丟人了。
多虧邦媛不知道他們想什麼,不然一定內心無語,傳國玉璽要是有這麼大的本事,秦朝安會二世而亡?
不過,既然宋皇后發話了,李皇后也沒有反對。呂端作爲百官之首,義不容辭搶在了趙普和沈義倫前面,死死盯着,當他看到玉璽上鑲嵌着黃金的一角時,呼吸都急促了,兩隻小眼也瞪得圓滾滾,彷彿隨時都能從眼眶裏飛出來一般。
其他大臣見狀也有樣學樣,一下全都圍了上去,對着傳國玉璽一頓鑑賞。頓時也顧不得就在靈前,五百隻鴨子一般聒噪了起來。
“跟古書記載的一模一樣!”學識淵博的李昉說。
“尺寸,以及史書上記載的一切,都對上了,應該是傳國玉璽無疑。還刻着’大魏受漢傳國璽’,更加讓臣確認。”好傢伙,寇準那個羣牧司的居然還有尺子,不知道怎麼帶進來的。
“從和氏璧成爲傳國玉璽,君經歷了多少人之手,見證了多少王朝之興衰?”說出這話來的居然是趙普,這麼詩意讓趙邦遠有點兒意外,自家父皇不是說他讀書不精嗎?難道是這些年來受打擊太多,開始閉門讀書提升自我了?
羣臣在那邊兒邊看邊感慨,看向代王的眼神裏也透着灼熱,大家或明或暗的都提示了一下呂端,意思是他該開口了。
眼看羣臣的意見已經達成一致,柴禹錫再也不能不做最後一搏,他們這些晉邸出身的人臣,王顯已經被貶官在外,宋琪和趙氏兄妹無冤無仇,高瓊也只是盡到本分而已。但他卻得罪人家太多了,跟王繼恩一個下場都算是好的。因此他道:“請問開寶皇后,也請問永國公主?這寶物是從何得來?總不可能是剛剛吧!先帝昨日才駕崩,永國公主就算有機緣得到這項寶貝。也應該獻給當時的皇帝陛下才對。而不是私藏,交與身爲親王的兄長。這與包藏禍心圖謀造反何異?”
你別說,他雖然是死中求活,這話居然還有幾分道理。
但無奈宋皇后厚積薄發十一年,今天到了算總賬的時候,笑吟吟道:“這話你不必問永國公主。是我讓他這麼做的。而吾如此,也不是什麼大逆不道,大逆不道的是他趙光義。”
她稱呼趙光義而不是趙炯,顯然是已經做好了攤牌的準備,連他這個皇帝的身份也不願意承認了。
李皇后大爲驚詫,繼而憤怒道:“開寶皇后,且不說死者爲大先帝,到底南面十一年。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宋皇后緩緩站起身,道:“聽我說完,你自然知道是什麼意思。”然後走到丹陛之上,絲毫不顧及旁邊躺着的趙炅,沉聲道:“太祖皇帝遺詔在此,衆人跪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