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封賞之議
“並且,林蕭善戰,對契戎從未有過敗績且多次以少勝多,這次更是以區區兩萬餘人拿下了幽薊之地,如今他有兩三萬西北邊軍,又有新軍,還有雄州軍,守住幽薊之地更是不在話下,老臣相信,林蕭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盼!”
聲音最終落下,藺鬆滿是篤定,彷彿幾句話中,林蕭就擁有了一支可戰的新兵大軍,那偌大的幽薊之地也固若金湯。
其它的先不說,就藺鬆此時篤定的神色和語氣以及一條條謀略,看着就給人提氣,也很是有種靠譜的感覺。
沒看到夏皇聽完後,那眸中的猩紅散去,整個人都精神一震麼?
“好!謀國還得靠老臣,謀事還得靠藺相!”
“藺相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不愧是大夏的中流砥柱!!”
“此事就按你說的辦!!”
柳暗花明。
御座臺上,聽完藺鬆的一條條策略,看到藺鬆那張老臉上的篤定之色,夏皇精神一震,當即一掌拍在龍椅上,毫不吝嗇地對藺鬆發出了讚賞之聲。
如今整個朝堂上的大臣都對支援幽薊之地毫無辦法,甚至認爲幽薊之地守不住,可藺鬆幾句話就把此事解決了,還一臉篤定之色。
看着藺鬆那張沉穩且自信滿滿的老臉,夏皇莫名的有種心安,心中也重新提起了底氣。
而看到這一幕。
看到夏皇對藺鬆如此當庭讚揚,殿中的一衆大臣皆是複雜地看向前面繡墩上的老人。
而藺鬆身後,躬身佇立的次相錢宇赫,也是看着藺鬆的背影充滿了羨慕和佩服。
不管它有沒有用、不管它可不可行、不管它做不做得到、不管它切不切實際,先把好聽的說出去,順着皇帝的心思,把他想要的先解決了再說。
不怪乎藺鬆聖眷不衰啊!
今日,錢宇赫是又學到一招了!
心中感慨,錢宇赫眼皮微眯,看着藺鬆的背影逐漸迷離
“啓奏陛下,如今支援幽薊之事既然已有定論,臣今日特爲林蕭等雄州軍將領請功,他們收復幽薊故地,立有不世功勳,當重賞!”
就在殿中一衆大臣望着藺鬆時,大殿內突然響起一道高喝聲,卻是趙秉忠。
“不錯,復故地、開疆擴土,此乃大夏開國以來最大的功勳,當重賞雄州軍一干將士,如此一來,也能激勵雄州軍守衛幽薊之地!”
緊隨趙秉忠之後,藺世道此時也站了出來,扯着大嗓門義正嚴辭地開口。
而藺世道一出聲,其他一衆藺黨的官員,此時也都紛紛出聲附和。
霎時,大慶殿內一片請功聲,也就瑜王黨和慶王黨的官員一時未動。
瑜王黨是因爲當初北伐捐資的事情,對林蕭產生了不滿,並且這次趙秉忠前往幽州時,他們也讓趙秉忠向林蕭提出了分戰功的提議,可結果卻沒有下文,這讓瑜王黨的官員很是氣憤,所以並沒有站出來爲雄州軍請功。
至於慶王黨的官員,那就更不用說了,都巴不得林蕭去死,就更別說請功了。
不僅如此!
看到此時的大殿內都在爲雄州軍請功,慶王一系的劉周當即就站了出來:
“陛下,臣有奏!”
“林蕭作爲邊軍將領,無令而動、擅自帶領軍隊離開駐地,乃大罪,不但不應獎賞,而且還要重懲!”
“不然,若是每個將領都效仿之,那軍隊還是朝廷的軍隊嗎?朝廷的威嚴何在?大夏律法何在?大夏的安危何在?怕是到時候都要武將當國了!”
“是以,請陛下治林蕭不聽號令之忤逆大罪!”
聲音落下,劉周滿是義正言辭。
並且,其話語也很是誅心。
“劉侍郎言之有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林蕭既然犯有重罪,就應受到懲處,不然何以服衆,何以震懾領軍之將?”
“臣附議!當懲處林蕭!”
緊隨劉周之後,一衆慶王一系的官員此刻也紛紛站了出來,個個板着臉,一心爲公的樣子。
聽到如此不同的聲音,見這個時候還有人提出這樣的意見,殿中許多大臣都是詫異,紛紛看向了劉周等人。
藺鬆此時也瞥眼看向了他們。
這次,藺鬆沒有往日對劉周等人的無視,而是緩緩開口:
“諸位大人未免言過了吧?林蕭之所以出兵,是因爲看到了收復幽薊之地的機會,這種戰機稍縱即逝,上報朝廷、再等回覆之後,就要錯過收復故地的機會了,這種事情你們不會不知道吧?”
“再說了,林蕭也不算私自而動,他在出兵前已經向朝廷上了奏摺,只是北地冰封,奏摺沒有及時送到,這才耽誤了,這是特例!”
“再有,收復幽薊故地何等不世功勳,誰若是因此懲處這樣的功臣,北地遺民不會答應,大夏百姓不會答應,我大夏曆代先皇亦不會答應!”
說罷,藺鬆滿面威嚴。
“不錯!”
這時,藺世道也站了出來,怒視劉周等人,高喝:
“我大夏先皇早有明旨,凡大夏臣民者,不管何人、何時、何地,皆應以收復幽雲十六州爲己任,凡復故土者,立不世功勳!”
“怎麼?劉周你們想抗旨?還是準備把林蕭拿下,換你們去守幽薊故地?”
“這種話你們這個時候也說得來,還有沒有一點腦子?你們爲了打壓異己都不顧國事了嗎?”
一連數個質問,藺世道直接喝罵,顯得很是囂張。
不過雖然囂張,但藺世道卻有理有據,把先皇遺旨都搬了出來,誰敢說不?
更何況,幽薊之地這個時候還需要林蕭來守呢,而你卻要把林蕭拿下,這是多沒腦子才說得出來的話?
此刻,劉周等慶王一系的官員皆是被藺世道懟得啞口無言,個個驚怒不已。
就連夏皇,此刻都是神色不善地瞥着他們。
不過夏皇什麼都沒說,只是一聲冷哼之後,擡手一揮:
“幽薊之地,大夏故土,復之奇功,不世功勳!”
“先皇早有明旨,復故土者,當爲王!”
“今日,朕當秉先皇遺旨,封賞有功之......”
聲聲威嚴凝喝在大慶殿內響起,震盪在羣臣的耳邊,直聽得羣臣一陣心驚肉跳,滿眼震驚中,呼吸急促。
而在大慶殿內一衆大臣的震驚中,一道道足以羨煞旁人的聖旨傳出,傳向了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