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調軍?那是削藩!各方態度!
中都大慶殿內,又是一日早朝,洪亮的慣例聲在殿內響起。
今日是宣武十七年十二月初五,太子趙瑜監國的第七天!
殿內的御座臺上,只有六七歲的趙瑜身穿着太子冠服,一副小大人模樣地端坐在上面。
在他旁邊,還侍候着夏皇的大太監普海鴻。
當然,雖然有普海鴻侍候一旁、雖然坐在御座臺上,但趙瑜自然不是坐在龍椅上,而是在龍椅旁邊另外擺了一張椅子坐着。
夏皇還沒死呢,趙瑜只是監國,又不是登基,誰敢坐夏皇的龍椅?
此時,粉雕玉琢的小小趙瑜坐在椅子上,正迷糊地望着臺下整齊排列的衆多朝臣,眼皮像是很沉重一樣,時不時的垂下。
畢竟還是幾歲的小孩,正是嗜睡的年紀,早早就被人從牀榻上拉着來上朝處理國事,也是難爲他了。
不過臺下的大臣可不會因爲趙瑜年紀小就怎麼樣,在他們眼裏,趙瑜是儲君,是擔大任的人,都把他當大人看,所以殿內那慣例聲剛落下,臺下的大臣中便有一人站出了班列:
“啓奏太子殿下,臣有本奏!”
“自古外亂中幹是爲禍事!”
“如今天下雖靖平,但京畿左側時而還有民亂匪患發生,且西邊的吐蕃國也一直對我大夏虎視眈眈,現在更是蠢蠢欲動,時常出現邊境摩擦,這些對中都都產生了巨大威脅。”
“可我大夏幾經大戰之後,中都十大禁軍損失嚴重,已不足半數,這於中都安危極大不利,也無法有效應對外亂!”
“是以,臣建議儘快補足十大禁軍,以確保中都安危,護大夏社稷穩定!”
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迴盪在整個安靜的大慶殿內,把正瞌睡的趙瑜震得清醒了幾分。
聞聲,趙瑜和殿內的衆多大臣紛紛看向了聲音響起的地方。
就見說話的是站在右邊班列的一名半百官員,略顯富態的身上穿着一件從三品官袍,正是同籤書樞密院事,張常廉。
看到說話的是張常廉,殿內一衆官員下意識地瞥了瞥站於他那列爲首的武驊。
張常廉是樞密院的官員,是太子一系的人,現在也可以說是國舅黨的人,衆大臣一看到他提出問題,立馬就敏銳的意識到國舅黨又要搞什麼事了。
畢竟中都禁軍缺員是一直都有的問題,從宣武第一次北伐戰敗、造成禁軍重損開始,中都禁軍就因爲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滿編,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如今張常廉突然提出要補足禁軍,大家自然感覺到了有些不同尋常。
不過此時殿內的一衆大臣並沒有隨意出聲,只是瞥了眼武驊之後,又紛紛望向了御臺上的趙瑜,靜觀其變。
而趙瑜,年紀小、心思單純,聽到張常廉的話之後,卻是徑直點頭:
“張大人言之有理,禁軍缺員是要儘快補充,不然敵人打到中都都沒人守衛了,就像上次契戎大軍兵圍中都一樣!”
趙瑜盡力裝着大人的模樣,不過其聲音實在太過稚嫩和單純,讓得他看着有些搞笑。
而說完之後,他又眼巴巴地望着張常廉:
“張大人這是要準備招兵麼?從哪裏招募?”
聲音一出,殿內許多大臣也都看着張常廉暗中露出了冷笑。
這些大臣,多是慶王和藺黨一系的官員!
招募兵員補充禁軍?
這事要是真這麼簡單,那禁軍的缺編就不會成爲歷史遺留問題了!
國舅一黨把控着樞密院和半個兵部,在軍中佔據着優勢,如今還想借着補全禁軍編制的時機提升勢力,另外兩黨自然不會讓它輕易得逞。
這,也是禁軍一直缺編的一個重要因素,幾個派系暗鬥的結果!
不過張常廉聽到趙瑜的問話,卻是搖了搖頭:
“不不不!啓奏殿下,我們不直接招兵!新招的兵員想要成爲精銳,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戰陣的磨練,這不利於禁軍儘快形成戰鬥力,也不利於中都安危!”
“所以,臣建議,直接從大夏其它地方調集現有的軍隊充入禁軍,這平戎軍就最爲合適!”
“平戎軍收復幽薊、又收復雲中,自從燕王領軍開始,從無敗績,實力有目共睹,調它們充入中都禁軍,立馬就能增強禁軍的實力,快速形成戰鬥力,能更好的戍守中都,震懾四方,保大夏四海靖平!”
“並且,平戎軍有二十餘萬大軍,現在北方的邊患也得到了極大改善,我們不調多了,只調十萬大軍過來,並不會對北疆有什麼影響!”
“是以,從平戎軍那邊調軍隊充入禁軍,是最佳的選擇!”
聲音落下,大慶殿內一片死寂。
針落可聞!
殿中衆多大臣此刻皆是瞪大了眼睛看向了張常廉,個個眼皮狂跳,心驚肉跳!
就連錢宇赫和藺世道這兩位原本無動於衷的兩黨魁首,此刻都是望向了他。
張常廉說了什麼?
從北疆的平戎軍那裏調十萬軍隊回來充入中都禁軍?
這是調軍的事情麼?
此刻,殿中所有大臣終於明白張常廉要幹嘛了、終於知道國舅黨要做什麼了!
這特麼是打着護衛中都的名義想要削藩啊!!!
林蕭如今剛收復幽雲十六州,凱旋宴都還沒來得及辦呢,你就要削他的藩?
不說這事能不能成,要是真這麼幹了,怕是這大夏極有可能又要大亂了!
不過震驚過後,這殿中的大臣誰都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看着,觀望着這一切。
錢宇赫和藺世道亦是如此。
原本,錢宇赫晉升相位之後,見趙瑜成爲了太子,還暗中有意無意的接近國舅黨,
可自從被夏皇警告了一次後,他便與國舅黨保持了距離,所以對於國舅黨想要削藩一事,他事先並不知情,此時也沒有輕易的去表態,只是微眯着老眼,眸中閃爍着毫光。
而藺世道,也沒了以前在朝堂上看誰不爽就怒懟的囂張,整個人冷靜地佇立在一旁,恍若局外人一樣,冷視着這一切,並沒有出聲。
哪怕林蕭是藺黨一系的人,藺世道也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同樣沒有幫其說話。
當然,林蕭是藺黨的人,那是以前的事了,如今的林蕭貴爲親王、統御幽雲十六州,早已超脫了朝廷派系,甚至可以說自成一系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林蕭與藺黨還算交好,藺鬆在世的時候,兩方還愉快合作過,按理說朝堂上如今有人要針對林蕭,藺世道怎麼也要幫其說兩句話纔是,可結果卻沒有,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好在林蕭也不是在朝廷沒有交好的人。
就在大慶殿內一片死寂時,身在班列中的趙秉忠此刻站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