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英雄,是民族的脊樑,是沸騰的

作者:灰空遇雨
第197章英雄,是民族的脊樑,是沸騰的血液

  當陳銘,又一次從倒塌的廢墟中背出傷員時。

  在遠處組織工作的陶晟,實在看不過去了,雖說救援時間緊迫,需要馬不停蹄的開展,可那也不能像陳銘這麼個搞法,連續高強度參與超過十個小時,期間一口水不喝,一秒鐘都不休息吧?

  這種行爲,就不是救援了,而是朝着傷員進化。

  “過來兩個人,扶下傷員。”陶晟對着身後的醫療隊招手。

  安排他們交接傷員,快速檢查身體狀況,眼瞅着陳銘看到傷員無大礙,又要返身繼續拿着鐵鍬,去參與救援。

  陶晟急了。

  “等下。”

  聽到聲音,陳銘微微一怔,急忙立正站好。

  “總隊,有什麼安排嘛?”

  “還安排?”

  陶晟快步走過來,上下打量一番,語氣變得低沉。

  “你小子搞什麼鬼?非要把自己累趴下,也躺到醫務室才甘心?”

  “去,喫口飯,休息休息,部隊的同志已經接管了救援,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

  “總隊,救援期間,時間就是生命,我”

  “這是命令!!!”陶晟毫不猶豫的打斷了陳銘後面的話。

  “少跟我扯那一套,救援固然重要,但老子的兵,那也是一條命,哪怕伱不加入龍牙,只要你還沒離開,就歸我管。”

  陶晟把眼一瞪,對着身後兩名火刀小隊的成員招了招手。

  要強制讓他去休息。

  “你們兩個過來,扶着陳銘去休息,睡不到三個小時,不允許參加任何救援行動。”

  聽到指令的兩名火刀成員,也全程目睹了陳銘拼命救援的過程,對於這種捨生忘死的精神,他們心中只有兩個字:欽佩!!

  “陳隊,走吧,你確實該休息了。”聽到總隊的指令,兩人輕聲勸解。

  面對陶晟的命令,陳銘嘆了口氣。

  他目前的狀態,沒辦法向其他人解釋,休息下也好,經歷連續的救援,就算身體上不累,精神上也的確疲憊了。

  救援過程中,一上午見過太多的慘狀,緩緩神也不錯。

  陳銘放下鐵鍬,擡頭望向下姚村周圍,此時,經過一上午的外圍清理,各單位已經準確的得出了這次受災的情況。

  有大批量部隊的同志,過來參與清除工作,由於外界的道路還沒打通,大型機械沒法進來,全部都要靠人力來完成。

  還好,救援工作進展非常順利。

  預計晚上天黑之前,外界的部分道路能夠和下姚村這裏打通,只要大型機械能夠入場,各項工作開展都會順利的多。

  這就是現代化部隊救援,援建的速度。

  陳銘拍了拍軍裝上已經乾涸的泥土,對着陶晟敬禮,然後在兩名突擊隊成員的“監視”下,老老實實的回到了臨時搭建的帳篷內。

  “這小子,還真能拼。”陶晟嘴角勾出一絲笑意,望着陳銘的背影,喃喃細語。

  不是他對陳銘動私心,這次烏蓋山救援,陳銘能夠帶隊及時趕到,的確功不可沒。

  能在第一時間排除萬難趕到受災地點,將這裏的情況傳到外界,讓各單位有足夠的準備時間。

  讓救援工作不走歪路。

  這裏的人民和上面部門首長不會忘記,從他過來就一直聽當地的居民稱讚人民子弟兵,稱讚陳銘,這些都是不可掩蓋的事實。

  但,這次受災的並非只有下姚村一個,要是照他這麼幹下去,身體非垮在這裏不可。

  想到這裏,陶晟輕嘆了口氣。

  第一次參與這種救援行動,他完全能夠理解陳銘那種迫切的心情,當年他剛參軍時,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初他入伍第二年就碰上了98年大洪水,那時的救援條件比現在可苦的太多了。

  決堤的江口先用沙袋堵,後來用卡車堵,最後實在不行,把貨輪鑿穿底部堵上,當貨輪也不行時,幾十萬的戰士,用身體去堵。

  陶晟那時候也只是救援的普通戰士之一。

  也正是那次救援。

  發生了太多令他遺憾的事情。

  陶晟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戰友,被洪水帶走,那是他一生的痛苦回憶,一生的殤。

  所以,看到今天陳銘的表現,他絕對不會允許類似的事情發生。

  陳銘並不知總隊的想法,在兩位“門神”的陪同下,回到臨時搭建的帳篷內。

  準備把外套脫掉,抖一抖上面的土塊,災區水源緊張,洗衣服,估計是不可能有那個條件了。

  除非外界通往這裏的路被打通,否則只靠空運過來的水源,還不至於達到這種奢侈的程度。

  “嚓嚓嚓”

  陳銘這邊,迷彩外套剛脫一半,忽的聽到外面傳來細碎的腳步聲,聲音到帳篷跟前就戛然停止。

  “誰?”陳銘下意識的轉頭看去。

  只見最初被他救的那個小女孩萌萌,小腦袋伸進了帳篷內,看到陳銘在這裏,臉上立刻掛上了甜甜的笑容。

  “軍人叔叔,你好。”

  “你好。”

  “你怎麼跑過來了?”

  對於小女孩的到來,陳銘還挺意外,因爲隨着衛生隊大批量到位,民衆和救援部隊已經被分開了啊。

  這樣是避免民衆在救援時,情緒太過於激動,無意間會擾亂救援進程。

  她是怎麼跑過來的?

  “叔叔,我媽媽已經脫離危險了,我爸爸讓我來謝謝你,還有他們,這些叔叔伯伯,嬸嬸姐姐,都要來謝謝你。”

  “他們?”

  在陳銘詫異的時候,萌萌拉開帳篷,外面密密麻麻的站着二十多個下姚村的村民,他們中有年老的長者,有壯年的小夥,有花季的少女,有上了年紀的婦人。

  有些是陳銘自己從廢墟背出來的人,有些是被他救下來傷員的家人,熟悉或陌生的感覺,讓陳銘呆在了原地。

  “你們?!!”

  “萌萌,你帶着這麼多老鄉過來做什麼?”

  陳銘神色多少有些不自然,這時候跑過來,他能不知道幹什麼嘛?

  可救援是軍人的職責,根本用不着感謝,尤其是還特意跑過來。

  “軍人同志,謝謝你了,謝謝你救出我的小孫子,救了我們全家,乃至我們全村的命,這聲感謝不說出口,我心裏難受啊。”一名老者通紅着雙眼,聲音哽咽。

  看得出,這位應該是下姚村輩分挺老的一位,像他這種年齡,對於家鄉的感情,遠遠超過年輕人。

  下姚村,一夜之間變成了廢墟,心裏最難受的還是這些老人,一輩子的心血啊,幾十年爲自己遮擋風雨的家鄉,淪爲一片廢墟。

  哪怕重建,對他們來說,也遠遠沒有原來的好。

  “小兄弟,謝謝你了,要不是你把我當家的從泥石流中背出來,我都不知道以後的生活該怎麼活下去了。”

  說着,一名中年婦女掩面而泣。

  “謝謝,感謝軍人同志。”

  這麼多村民跑到陳銘的帳篷前表示感謝,遠處很多戰士都看到了這一幕,軍民魚水情,是所有人心目中最溫馨的畫面。

  下姚村的救援行動依然在進行。

  陳銘又面對這麼多鄉親的感謝,哪還能心安理得的休息。

  快走幾步,來到帳篷外一羣村民的跟前,立正,擡手敬禮。

  “各位叔叔伯伯,嬸嬸,不用感謝,真的不需要謝謝,我們是軍人,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你們能夠安全,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萌萌,帶爺爺,叔叔伯伯嬸嬸都回去吧,我要繼續去參與救援工作。”

  陳銘說着,拿起剛脫掉的外套,重新穿在身上,起身就走。

  旁邊下姚村的老人看到這一幕,都心有不忍了。

  勸慰道:“孩子,你該休息休息了,這樣下去,你自己會垮的。”

  “是啊叔叔,你休息休息吧,這裏已經有好多軍人叔叔在幫忙。”萌萌也跑過來拉住了陳銘。

  “萌萌乖。”陳銘伸手揉了揉她的小腦袋,轉頭看向其他村民。

  “老爺爺,您真的不用擔心我,我的狀況我心裏有數,救援刻不容緩,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

  “預計天黑之前,下姚村通往外界的路就會被打通,到時候有大型機械進來,我們就能輕鬆的多了。”

  “我沒事的,回去吧萌萌。”

  陳銘穿好軍裝,提着旁邊放着的撬棍,鐵鍬等救援物品,避開陶晟的視線,重新投入到了救援行列。

  儘管手上的血泡被磨破了,一天之內,新長出來的血泡再次被磨破,陳銘也沒有停歇。

  說他義無反顧也好,說他會借勢表現也罷。

  陳銘作爲有着幾十年生活經驗的人,當然不可避免的有過這種想法,救援是真,急切是真,但,借勢,也是真。

  傍晚時分。

  烏蓋山外圍的通道終於被打通了。

  數以百計的裝載機,生命探測儀,挖掘機,切割機,破碎錘終於入場了。

  人力終究是有限的,幾百人過來,也遠不如這些大型機械入場。

  伴隨着道路打通,陳銘他們帶領的龍牙,以及後續過來的支援部隊紛紛撤到二線,該機械化單位上場了。

  鷺島的媒體單位,戰區的宣傳部,援助基金會,民間搜救團,等等人員大量涌入了下姚村。

  這裏的情況終於傳到了外界。

  全國各地無數的民衆,緊張的盯着烏蓋山泥石流的災後救援工作的進展。

  受災的新聞是掩蓋不住的。

  外界的人剛來到這裏時,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

  於穎,是鷺島新聞電視臺的記者,她這次過來下姚村,就是爲了能夠將這裏的第一手新聞,在晚間新聞期間播出去。

  “怎麼辦於姐,這裏的情況比咱們想象的還要嚴重啊,這要是拍出來,臺裏也肯定不讓播。”

  旁邊跟着的攝影師以及小助理,臉上都露出了爲難的神色,他們當然是想盡快把這裏的消息放出去。

  一來提高臺裏的收視率,二來也可以讓心繫這裏的民衆,能夠及時瞭解到實時情況。

  “什麼怎麼辦?你們是第一天跟我喫這碗飯嘛?”

  於穎皺着眉頭,呵斥了一聲。

  伸手指向陳銘白天已經清理出來的那片區域,沉思片刻說道:“等下拍攝的角度就從那裏開始,那個位置相對來說比較乾淨。”

  “等下有救援車,裝載車,過去的時候拍的話效果更佳,但是切記,轉鏡頭時,千萬不要朝着遠處轉,就對着附近的帳篷,營救點。”

  “尤其是部隊軍人的休息區,軍人的狀態,是最能從側面展示災區情況的。”

  “如今外界的機械化已經進來,第一批到達的部隊開始陸續撤到二線,重點就拍他們。”

  “還有,安排一部分下姚村的村民,過來配合拍攝,配合之前,你們自己走訪一下,有些鄉親們剛剛失去家人就不要去打擾人家,把咱們臺裏帶來的慰問金,慰問禮品放下就走。”

  “專門去找一些在這次受災後,影響不大的鄉親,或者家人被順利營救,劫後餘生的那種。”

  “總之,爲了拍攝,播出的順利,究竟該怎麼做,你們應該很清楚吧?”

  “是,於姐。”

  “好的,於姐。”

  攝影師,以及臺裏的助理開始分工合作。

  此時。

  不止他們鷺島新聞電視臺在進行拍攝,東部戰區宣傳新聞部的柴舒窈,同樣也來到了這裏。

  當地基金會,援救慰問團人員,都來到下姚村。

  在他們進行採訪,進行慰問期間,任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裏的村民,超過絕大部分的人,沒有過多的講述災難的苦,沒有過多的哭訴生存的艱難。

  反而話裏話外,都在誇讚一名軍人。

  稱他是下姚村整個山村的恩人,是黑暗午夜裏的一道曙光,是勇敢跳入泥石流救人的孤勇者。

  而這名軍人,就是陳銘。

  各大媒體在進行走訪中,得到這些消息後,那是欣喜若狂,他們正愁不知道該怎麼如實報道呢。

  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這名捨己救人的軍人,被稱之爲英雄,並不過分。

  英雄,是永不過時的話題。

  英雄,是一個民族的脊樑,是一個民族沸騰的血液。

  有偉人曾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還有人說:“要了解一個民族,就要看他們崇拜的英雄是誰。”

  顯而易見,從下姚民衆的口中,過來的媒體單位,終於找到宣揚的突破口。

  這可不是虛假宣傳,是民衆的心聲。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