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觀點分歧,一噴五十的苗頭
一直忙碌到深夜,陳銘才完成自己的任務,通篇檢查一遍,確認自己的觀點都表達到位後,這才起身洗漱。
躺在牀上休息。
早在進修之初,就聽很多學員提過第三階段的學習佈置,後來林副院長也的確親口證實了。
但足不出戶指揮三軍的模擬作戰,還是讓陳銘感到頗爲疑惑,這種技術並不罕見,虎狼營模擬對抗系統也能達到。
他感到不解的是怎麼對抗,是和導師合作,通過模擬作戰,還是學員之間對抗?
似乎作用都不是很大。
陳銘頭枕雙臂,半靠在牆壁上,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思緒萬千中還真有些想念部隊了。
出發前,他預計戰略突擊師安排這麼多人進修,頂多過來十個月就能結束,哪知如今過去一年多了,還沒開始第三階段。
虎狼營的兵,今年退伍季走了一些,又分配了不少新兵,裝甲步兵連改編火力連早已成型,並且具備不俗的戰鬥能力。
原169旅參謀長徐文千也沒食言,當初授予番號當天,答應他會向上面申請一批裝備,也都到位了。
火力連增加了遠火排以及遠程斬首排,有了這兩個戰鬥排加強,虎狼營通過車載查打一體無人機定位距離。
可以將打擊距離,延伸至百十公里開外。
這要是到開戰的時候,紅軍怕是剛下火車,就要被集火了。
戰略突擊師,這名字一聽就是賴皮的主,打不了什麼正經的仗,必然會把藍軍的優良賴皮傳統發揮到極致。
陳銘躺在牀上,想到了新駐地,想到了新的戰場,也曾推算戰略突擊師第一個目標會是誰。
更不可避免的研究自己畢業後會被分配到什麼職位,他也旁敲側擊的問過王軍衛對他的安排。
只可惜,那老旅長猴精猴精的,壓根不接他的話,對於新任命的問題,閉口不提。
陳銘也很無奈,營級以上的職位,那必然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給他留着位置自己才能去報道。
否則,他就是功勞再大都白搭,別看當初在邊防二連他對一排長曹非介紹時,曾言明自己是戰略突擊師虎狼營首席參謀。
但他這個首席參謀早就有同志頂替了,自身目前還是待命狀態。
這滋味不得勁啊
輾轉反側想了半天,又給柴舒窈發了幾條消息,昨夜喝到酩酊大醉,今晚又做學術任務搞到深夜,一直沒怎麼聊過。
總要闡述下原因,這才躺下休息。
第二天一早。
陳銘還沒洗漱完畢,隔壁那個懶蛋鄰居謝燦雄,竟罕見的早起跑過來直接推開301宿舍的門。
進門不顧陳銘還在洗漱,揚起手中的文稿,頂着熊貓眼就開始嚷嚷。
“老陳,陳?哎呀,快快快,幫忙看看我這寫的怎麼樣,能不能過關。”
“他媽的,這還真是奇了,我都不讀書這麼多年了,今天突然有種要被班主任檢查作業的緊張感,你說怪不怪?”
“咕嚕嚕呸.”
陳銘漱口將水吐出,扭頭瞧了一眼謝燦雄那能跟國寶拼高低的大黑眼圈,當即便忍不住笑道:“不用看了,你鐵定寫的不錯。”
“你怎麼知道?”謝燦雄詫異的開口。
“猜的。”
陳銘沒好氣的從洗漱間走出來,無奈道:“伱這傢伙,昨天晚上該忙的時候你不忙,一趟趟往我這跑。”
“字沒寫幾個,還有閒心出去逛,昨天熬夜了吧?”
“哎呀,你就別打趣我了,急死我了都。”謝燦雄將自己準備的稿子全部塞進陳銘手中,神情忐忑的就像給班主任背書的小學生一般,坐在一旁,焦急的等待着。
陳銘看得着實有些好笑,拿起稿子瞄了一眼。
標題:《發展與創新軍隊指揮理論》。
題目不錯,陳銘點點頭,看來這老小子昨天是聽進去自己的觀點了。
林副院長安排這次摸底,肯定不是爲了讓他們在這寫什麼大縱深,大戰役,指揮千軍萬馬,空天一體,強勢橫推的鋼鐵洪流。
那些內容不能說不實用,只是不適合現在的場合,從起點出發,從基層着力,從新時代的角度來書寫。
纔是這次摸底的真諦。
若非如此,進修就沒意義了啊,留在部隊的那些指揮官也都會這個,大家基本同一水平線,真幹起仗來,不能全靠耍賴吧。
如今戰略突擊師作爲新單位,過去的戰士也都是雄心勃勃,要幹幾場硬仗,給紅軍點苦頭嚐嚐。
到處萬象一新,指揮官的思維也要學會迎新納新,充分的瞭解學習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接手這個全新的單位。
不懂學習,不懂交換新觀念,不懂納新,藍軍部隊怎麼帶?
要知道,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國內已經有藍軍部隊,那時候怎麼學習的?
毫不誇張的說,喫的飯都是西餐,條令條例都是按照特定國家來執行,包括訓練的武器,平時的作風,全部按照模擬國家的軍隊來還原。
那學習能力幾乎可以說是一比一複製。
隨着時代的發展,軍事研究不斷的進步,很快有軍事專家發現那種方法並不實用,模擬那些都沒用,軍工科技纔是硬道理。
雖然方法已經被淘汰了,但那種精神不能被遺忘啊。
如今,他們就是在繼承當時的那種精神。
陳銘大致的看了下內容,嗯,怎麼說呢,除了標題能夠讓人眼前一亮之外,其他的就很樸實了。
不能說沒有亮點,只能說毫無借鑑價值。
但想來也是,謝燦雄下基層,整天的任務就是擦炮彈,搬炮彈,有演習任務的時候,還要睡在炮彈旁邊守着。
大半年的時間,除了對炮彈的原理知道的比以前更清晰之外,其他還真沒什麼心得了。
讓他寫戰役指揮學結合基層心得,確實有些爲難人。
“怎麼樣老陳,我這論文能過關不?寫得如何?”
謝燦雄見陳銘遲遲不語,忍不住開口詢問。
“不錯,很寫實,將你的觀點闡述的很明白,我看了半天都沒看出來哪裏有別的含義,很不錯了。”
“真的?”
聽着陳銘“中肯”的答覆,謝燦雄露出疑惑的神色,這話聽起來不像好話啊。
“真的,別想那麼多了。”
陳銘擺手安慰,如今不管真假都沒意義了,再有半個小時就要開課,更改是來不及了。
先定心吧。
再說了,寫得好不好,陳銘說得也不算啊,萬一有大哥寫的更爛呢?
穩住謝燦雄後,陳銘快速收拾一下自己的文稿,兩人急匆匆來到學院食堂喫早飯。
食堂內,基本都是他們這一批學員軍官,也許是有任務在身,也許是今天會公佈第二階段考覈成績。
總之,喫飯的人羣少了往日的喧鬧,全都低頭默默喫飯,速度都比平時快了不少。
偶爾有聲音,也只是相熟的幾人竊竊私語幾句,就不再吭聲。
喫完早飯。
培訓班全體學員進入教室,陳銘剛進來就被裏面的佈置嚇了一跳。
好傢伙,進教室就跟進了古代科舉場一般,裏面坐了幾十個導員。
副院長林清源也在,楊豐瑞他們都在,看到過來的軍官。
擡手笑着招呼道:“各位領導同志,進來後將你們昨天晚上寫的關於作戰指揮學文稿,交給旁邊的導員同志。”
“請大家稍微等等,我們大致的瞭解下。”
這場景還真有點像讀書時,寒假剛開學,檢查作業的架勢。
陳銘倒是不忐忑,隨手將自己的文稿交給旁邊的人,對方也是一名上校,看着挺年輕,皮膚白淨。
一看就不是野戰部隊出來糙漢,身上頗有一股文化的固執氣息。
其他人自然也是一樣,將自己寫好的文稿全部上交,坐在自己座位上,安靜的等待。
整間教室,只有偶爾“擦擦擦”翻動紙張的聲音,其他時候倒是安靜的很。
林副院長坐在前排,如同監考老師一般,目光不斷的從衆學員臉龐掃過,神情頗爲嚴肅。
很快,一個小時過去了。
教室內的氣氛更顯壓抑,沒人規定不讓討論,不讓起身去衛生間,但卻沒人動彈,都跟一尊石像般,穩如老狗。
期間,只有檢查文稿的導員,拿着紙張要麼交到林清源手中,要麼交到楊豐瑞的手中。
兩人時不時的小聲交流,似乎是在評定成績。
又過去了四十分鐘。
楊豐瑞這才擡頭掃視了一圈會議室裏面所有的學員。
清了清嗓子笑道:“各位領導同志,先安排下今天的課程。”
“今天上午會公佈一部分同志的學術內容,供大家參考,下午會組織一場辯論賽,所有人必須參與發言。”
“辯論小組你們自己持認同的觀點來進行分組,分組完成後,明天正式開始第三階段,也是以小組的模式來進行模擬演習對抗。”
“具體演習的方式,到時候會有導員同志給大家講解,指揮學不能只體現在紙張上,要能作用到戰場上。”
“好了,大致的安排就是這樣,演習對抗合格並表現優異的人員,就可以陸陸續續返回部隊。”
“其他表現不佳的同志,可能要晚一點畢業,咱們第三階段快則三天,慢則兩個月,就會陸陸續續結束。”
楊豐瑞的話音剛落,原本寂靜的教室,“轟”的一下就熱鬧了。
這時候也沒人考慮自己的文稿過不過關,會不會寫的太糟糕被副院長提名。
都被第三階段學習的要求給鎮住了。
演習對抗合格?!!!
衆人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全都有些懵了,這玩意還有合格一說?
評定標準是什麼?不合格怎麼辦?
總不能一直留在這,等着第二批學員都過來了,他們還不能回部隊吧?
衆人忐忑中,擡起腦袋看向講臺,陳銘也是一頭霧水。
從過來學院開始,就有人說聯合作戰學院的導師一直在測試新型模擬作戰指揮室,可以足不出戶模擬作戰幾十萬規模的戰役。
可這話都聽了一年多,也沒見啥動靜啊。
看到大家疑惑,楊豐瑞擡手製止討論,繼續道:“同志們,後續的安排學院早就已經有規劃,到時候會給大傢俱體解釋。”
“但在此之前,我們要先談一下有關於作戰指揮學的課題文稿,這是咱們昨天已經佈置好的任務。”
“剛纔這裏的導員同志,也全部都看了一遍,大多同志能夠看得出來用心了,完成的非常不錯,但還是那句話,學術方面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和劃分。”
“這就像你們在部隊裏面指揮作戰一樣,戰術的本身並沒有對錯,能打贏就是好戰術。”
“學術也一樣,到目前爲止,學術界對作戰指揮要素的劃分一直都存在不同的看法。”
“關於作戰指揮要素的劃分,多年來也一直存在有爭議,剛纔我看到所有同志提交上來的文稿,也出現了這幾種爭議,都是圍繞這幾個核心展開。”
“也寫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問題,有關於這一點做得很不錯,至少大家都已經清晰的認識到作戰指揮學有多麼重要。”
“下面我提幾個人,他們的觀點是作爲我們接下來,下午研討和辯論印證的主要觀點。”
“第一個就是陳銘同志所寫的標題爲《高技術條件下作戰指揮研究中-——淺談作戰指揮要素》。”
“在陳銘同志的觀點當中,明確的把指揮環境,指揮手段和指揮信息歸結到指揮要素當中。”
“認真客觀的分析,這些條件是能夠,並且具備影響指揮關鍵的節點。”
“但是丁遠同志在《作戰指揮概念》當中,提到了不同的觀點。”
“包括趙勝虎同志在《軍隊指揮學若干基本概念及其理論體系的探討》當中,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認爲對於指揮手段或者是指揮工具,應該將其劃分到普通的範圍,不具備影響指揮要素的核心。”
“這些學術理論,將來都會作用到你們戰略突擊師裏面,這個觀點方面也不是說非要達到統一,但至少要辯論出來一個結果。”
“一個大衆認知的結果。”
“戰略突擊師是新單位,又擔負着重要的任務,你們作爲最核心的指揮,將自己的觀點和認知擴大化,讓更多的同志瞭解,這樣有助於第三階段的開展。”
“只是另外兩位同志寫出來的文稿,沒有像陳銘同志那樣全面的進行分析,都是單一的針對其中一個條件,細緻化的描述。”
“有的用指揮工具的提法,有的用指揮手段的提法,來描繪了整個觀點。”
“從不同的層面看待指揮手段,就會導致思想和提法各有不同,在這幾位同志的觀點當中,對於指揮信息是否是指揮要素之一,也都存在了不同的爭議。”
“其他同志的文稿當中,也或多或少的提到了一些,但概念都很模糊,不足以作爲參考的題目。”
“好了,休息半個小時,大家可以趁着這段時間看一看三人的文稿,把你們自己支持的觀點都明確一下,準備分配辯論組。”
“爲下午的辯論,做好準備。”
“解散吧。”
伴隨楊豐瑞的安排,教室內的導員開始陸陸續續離開,副院長林清源看了陳銘一眼,也起身離開了。
除了剛纔提到的三份文稿被留在教室內,供大家參考之外,其他的文稿全部被帶走。
這讓不少幹部都給整懵了,怎麼回事?學術見解怎麼變成辯論環節了?
當着一羣搞學術的人,尤其是副院長的面辯論,這跟關公面前耍大刀有啥區別?
有人感覺到不太對勁,但也有人覺得很正常,五根手指伸出來還長短不一呢。
一個教室聽課,寫出來的觀點自然不同,辯論可以讓不懂的人,更清晰一些。
陳銘坐在那裏,眉頭緊蹙,隱隱感覺有些不妙,原本以爲他昨天晚上寫了那麼多觀點,放到今天就算是不會受到誇獎,至少也能過關。
但沒想到他所寫的觀點成爲了辯論之一。
有辯論就有爭議,有爭議就有輸贏,無論最後選組會怎麼樣,他的觀點必定都會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那也就是說辯論賽上他又成爲了主力軍?
尼瑪。
這國防大學玩的花活還真不少,他經歷過邊防二連的作戰,也帶領過虎狼營作戰,這兩個單位所處的地方不一樣。
戰鬥規模也不同,他當然更傾向於把指揮環境,指揮手段和指揮信息,全部都歸結到指揮要素當中。
並且是最爲重要的因素。
可其他軍官沒有去過邊防部隊,更沒有參加過邊防連的作戰。
包括在場絕大多數的軍官都一樣,以前都是帶領機械化,或者半機械化部隊,後來才轉爲信息化。
對他的那些觀點當然不會認同,甚至他沒有猜錯的話,已經能夠預感到他的觀點恐怕沒有幾個人會持相同的支持意見。
那也就是說接下來的辯論賽,整個教室五十多人,他要完成一噴五十的壯舉?
好傢伙,陳銘有些頭皮發麻了,這比諸葛亮舌戰羣儒壓力還大啊。
還真不是他悲觀,所有的指揮認知都是根據所處環境得來的,人很難接觸認知以外的事情,軍官的指揮習慣也是如此啊。
他們不曾經歷過一些特殊環境的作戰,怎麼會認同自己的觀點呢?
很快,陳銘就發現自己的擔憂成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