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仙府的第三層
“我想這三層跟一二層是不同的。”
林宇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
林宇帶着衆人隨後也通過通道上到了三層,而之前上到三層的龍鬚散人他們,也在入口處。
三人都有些傻了,呆呆的看着眼前的場景,如果說一二層還有房屋,可以算是住所的話,三層就根本無法理解了。
因爲整個三層就是一個巨大的棋盤,沒有房屋也沒有佈置,除了在棋盤中間有一個高臺之外,其餘的一無所有。
而且龍鬚散人他們也不是不想繼續向前,而是根本無法向前,整個巨大的棋盤,都被一個隱形的禁制籠罩住了。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這是一位愛下棋的武帝?”
衆人都是有些疑惑了,看着這巨大的棋盤,不禁的有些摸不着頭腦。
“你們看,那高臺之上倒是有一個盒子,那應該就是武帝留下的寶物了吧。”
獨孤客看着那高臺之上。
這三層的位置極高,已經高出了雲層,在這裏視線不受任何阻擋,整個三層可以一眼看清楚。
要說唯一有寶物的可能,就是這棋盤中間的高臺上,那裏放着一個不大的箱子。
“這箱子如此之小,裏面能夠放什麼?而且武帝真的會把寶物放在那裏嗎?”
四長老不禁的搖搖頭,似乎並不看好那是什麼寶藏。
龍鬚散人他們比起林宇他們更顯得焦急,他們也將那箱子看做是寶藏存放之處。
畢竟這仙府中,一層二層什麼都沒有,只有三層這一個地方看起來有可能是寶物的存放之所。
“我再來試試。”
龍鬚散人看着前方,雙手用出了全部的力量,向着那面前的禁制就打了過去。
他是想要以強行的力道,將禁制直接破開,好進入棋盤中,拿到那個箱子。
不過龍鬚散人明顯是有些衝動了,要知道這可是武帝設下的禁制,別說他一個武王,就是武皇來了也未必能夠撼動分毫。
果然他的攻擊打在禁制之上,連一點動靜都沒有,那禁制猶如是銅牆鐵壁,龍鬚散人的攻擊在這禁制面前,顯得太過於微不足道了。
“蚍蜉撼樹,你們也太小看武帝設下的禁制了。”
林宇看了龍鬚散人一眼,嘲笑的對着他們說道。
“我就不信,我們拿不到寶物,我們三人一起出手。”
龍鬚散人此刻顧不得跟林宇計較什麼,因爲在他看來寶物就在眼前,他們看得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龍鬚,我看我們三人也不行,只怕是要獲得寶物,需要想其他的辦法。”
他們三人之中只有靈山散人還理智一些,對着龍鬚散人他們勸說道。
“如果說這禁制是一種保護機關,恐怕需要特殊的方式才能啓動,難道是這棋盤?”
林宇則是在一旁考慮着說道。
強行破開是根本不可行的,龍鬚散人他們已經印證了這一點,而武帝如此設計,恐怕也不是完全封死,而是有特殊的方式可以開啓禁制。
“可是那棋盤在禁制之內啊。”
有人不同意林宇的這個想法。
棋盤在禁制之內,那麼只有打開禁制才能使用棋盤,這跟破解禁制本身不是矛盾嗎?
“更何況這裏僅僅是一個棋盤,沒有棋子,也沒有棋局。”
這棋盤如此巨大,卻並沒有棋子,就是一個空曠的棋盤,而且如此巨大的棋盤,需要多大的棋子,現做都來不及。
棋盤棋子,做成棋局之後,還要有對手,才能算是一場完整的對弈,這僅僅有一個棋盤能夠幹什麼?
“走,我們去其他地方看看,這禁制有沒有薄弱之處。”
龍鬚散人他們似乎不願意在這裏浪費時間,沿着禁制外部邊緣向着一旁而去,似乎是想要仔細觀察禁制。
不過如此希望也是不大,畢竟這禁制整體上就是一目瞭然,整個禁制猶如一個光罩,扣在了三層之上。
上面沒有絲毫的缺口或者裂縫,武帝制造出來的禁制,就是有薄弱之處,也不是武王能夠找到的。
“讓我仔細看一下。”
林宇就地而坐,透過禁制看着那巨大的棋盤,不禁的陷入了思考之中。
按照林宇的推斷,這一層是宏觀,二層是細微,如果將一層看做是整個宏觀的世界。
二層那就是草木生靈這些具體的事物,這兩者之間有着截然的不同,但是相互之間卻有關聯。
而將他們關聯起來的,就是天地法則,也就是天地和萬物之間的運行規律。
如果將其比作是一個人,宏觀是骨骼,細微是血肉皮膚,那麼一個人還缺什麼?
缺的當然就是思維,只有有了思維,人才是人,否則只能說是一個屍體或者玩偶。
“莫非,這棋盤並非是下棋用的,而是用來體現天地法則,那數千袖珍世界的法則?”
林宇思考着說道。
這隻有棋盤,並無棋子,也無棋局,那麼棋盤還能做什麼,自然就是能夠作爲一種體現方式。
下棋看似簡單,其實在真正懂得棋道的人眼中,每一步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爲一子落錯可能會滿盤皆輸。
也就是一子決定下一子或者整個棋局的攻守方式,真正的棄子其實在高手來說是沒有的。
天地跟萬物之間,其實緊密關聯,其中的法則有着不下千萬條,而這棋局從開始到結束,也有着無數下法。
那麼用棋盤來推演天地法則,或者說是推演整個天道,無疑是一種十分形象具體的體現。
“原來如此,這棋盤也是用來感悟的,以棋局推演天道,這武帝的手筆,真是讓人佩服。”
林宇不禁的說道,這武帝真的研究透了天道,才能想到如此的一種提現方式。
“看來我要花費一番辛苦,才能獲得這武帝的傳承了。”
林宇看着那巨大的棋盤,露出了一絲的笑意,然後再次的陷入了沉思中。
如此的舉動,讓其餘的衆人都是有些不解,不知道林宇爲什麼面帶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