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數控機牀給圖紙都生產不了(求月票)
當劉韜見到王保國的時候,就被告知356廠的事。
“怎麼樣,有沒有信心接下這個重擔,將356廠帶向新的輝煌?”王保國看向劉韜。
自從解放大西南,王保國一直在雲省工作,對於雲省的軍工系統非常的熟悉、瞭解。
甚至於在更早之前,王保國更是擔任過356廠廠長。
後來,王保國才調任雲省國防管理辦公室主任。
對於356廠,王保國是很有感情的,對於356廠現在的窘境,王保國心中並不好過。
好好的全國排名前三的機槍生產廠,卻去生產‘春花’牌自行車,這是何等讓人憋屈。
造槍不如造自行車!
王保國提議將356廠劃入盤山機械廠,也是有自己考量,現在盤山機械廠發展勢頭非常好,又有大量資金。
有錢有技術,是可以幫助356廠走出困境的。
“領導請放心,一定帶領356廠走向新的恢復。”劉韜拍着胸膛保證道。
只需要重新建設356廠廠區,到時候作爲盤山機械廠的分廠,只生產輕機槍、重機槍、高射機槍,就可以讓356廠重新恢復活力。
356廠最大的問題就兩點,一方面是機器老舊,生產質量下滑嚴重;一方面則是缺少訂單,缺少資金。
而這兩個問題,盤山機械廠都可以完美的解決。
“只是領導,這356廠領導層,不能一塊由我們盤山機械廠解決,人家356廠廠長級別都比我高。”劉韜說道。
王保國點點頭,“這事我會考慮的,到時候在會議上會提一提。”
“現在你們盤山機械廠可以生產數控機牀,可以大批量生產供給其他廠嗎?”王保國問起數控機牀的事。
數控機牀,在華夏絕對是屬於高端設備。
哪怕在國外很普通的數控機牀,在華夏都是高端設備。
不知道多少工廠,想要進口數控機牀,可是受限於外匯有限,也就一些重點工廠可以進口一些數控機牀。
“現在數控機牀的數量生產很有限,未來兩年產量都只能滿足我們盤山機械廠自己使用。”劉韜說道。
王保國說道,“難道將數控機牀技術交給機牀廠,還不能加快生產數量?”“領導,我國的機牀行業我瞭解過,基礎太薄弱了,在數控機牀方面差不多相當於一片空白,哪怕給圖紙,都很難生產合格的數控機牀。”劉韜無奈地說道。
建國之初,我國機牀工業十分落後。共和國成立時,全國機牀保有量9.5萬臺左右,1952年金屬切割機牀產量僅1.37萬臺,只有魔都、瀋陽、昆市等城市少數工廠有製作皮帶車牀的能力,而相比之下歐美國家在1797年便設計出絲桿傳動車牀,1952年已經研發出了數控銑牀,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機牀作爲工業之母,爲了建設工業化國家,國家對機牀工業十分重視,關注機牀技術和人才的培養,甚至還派了很多人去蘇聯學習,得到蘇聯大量的支持,我國機牀技術快速積累,成功打造了一批骨幹企業(俗稱‘十八羅漢’),還逐步成立了7個綜合性機牀研究所、37個各類專業機牀研究所,爲我國機牀工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數控機牀領域,我國在1958年便出現了第一臺數控機牀,這隻比美國晚了6年,比德國、日本和蘇聯只晚了2年。
但是在機牀領域,我國主要是仿製爲主,又有蘇聯提供大量圖紙技術,蘇聯技術專業手把手教,隨着後來雙方交惡,也就沒有了師傅,那時候還是有很多機牀的核心技術仍然未能掌握,機牀發展後續技術研發的動力和後勁明顯不足。
比如在數控機牀領域,明顯是止步不前,甚至可以說是走後退路。
之前過度重視機牀產量,忽視了質量和長遠發展,華夏在這方面付出了慘痛的教訓。1958年機牀產量是1957年2倍,1960年是1957年的5倍,1961~1978年生產的機牀足足164萬臺,但是合格率60%!
合格率60%,這還是官方數據!
原本盤山機械廠的機牀,本來是要跟國營機牀廠購買,但是在仔細瞭解過後,劉韜放棄了,他自己研製出來圖紙,然後盤山機械廠自己生產,包括現在數控機牀,更是劉韜自己研製自己生產。
盤山機械廠生產的機牀,一開始合格率也不高,但是很快機牀合格率就快速上升,現在合格率都達到了70%。
有劉韜在,不合格的機牀,也幾乎不可能直接全部報廢浪費資源,修修補補還是能夠達到合格。
而數控機牀,現在處於開始時期,都得劉韜自己來。
畢竟只有他自己生產、使用,數控機牀才能升級。
盤山機械廠迫切需要五軸數控機牀,建立五軸加工中心。
要是他購買國營機牀廠的機牀,也許送過來的機牀合格率只有60%,甚至往壞的想,也許只有30%!
“機牀廠都無法生產?”王保國略微皺了皺眉頭。
“嗯,我們缺少這方面的人才,數控機牀生產跟傳統機牀不一樣,它的核心乃是程序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定的程序,並將其譯碼,用代碼化的數字表示,通過信息載體輸入數控裝置,經運算處理由數控裝置發出各種控制信號,控制機牀的動作,按圖紙要求的形狀和尺寸,自動地將零件加工出來。”劉韜點點頭,“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控制系統與機牀的調試就是個大麻煩。”
“現在我們盤山機械廠,也是處於探索階段,數控機牀的工人都得專門進行培訓,一步步進行摸索。”劉韜說道。
王保國嘆了口氣:“一機部看來是白高興一場,還想來我們五機部打秋風。”
一機部,也就是第一機械工業部,1952年成立,職能是主管民用機械、電信、船舶工業。1958年的時候,一機部、二機部、電機部合併組成新的第一機械工業部,1960年又從一機部拆分出三機部,負責主管由一機部劃出的航空、兵器、坦克、無線電及造船工業,而一機部則主管民用機械。1963年三機部又按航空工業、常規兵器、造船工業劃分出三個工業部,也就是三機部、五機部、六機部。
說起來,五機部和一機部是有香火情的,一脈相承,很多人彼此都是認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