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火災
“怎麼了你,別哭啊,我這不是回來了嗎......”
在她的印象裏,弟弟從來不會哭的,被爸媽揍也沒有哭過。
楊柔一下子慌了神,雙手侷促地在身前緊握又鬆開,她以爲是白天的話傷害到了弟弟,把手伸進口袋想拿出爲他準備好的禮物,卻什麼也沒有摸到。
手指在口袋裏慌亂地摸索了一圈,卻只觸碰到一片空蕩蕩。
丟了嗎......?
楊柔有些慌張,雙手開始瘋狂地在口袋裏翻找,恨不得把整個口袋都翻出來。
這時,小煥緩緩站起身,腳步有些沉重,一步一步地朝着楊柔靠近。他的聲音微微顫抖,帶着一絲難以掩飾的哽咽:“姐。”
“啊......你先等等,再給姐一點時間,一定能找到的......”楊柔的情緒徹底崩潰了,聲音裏帶上了哭腔,她的雙手一刻不停地在口袋裏、身上的各個角落摸索着,可那禮物卻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不見蹤影。
“姐,別找了,能見到你,我已經特別特別開心了。”
“別這麼說,姐姐白天都是氣話,我怎麼可能會丟下你呢?我不會......”
楊柔一邊語無倫次地解釋着,一邊下意識地伸出手,想要像往常一樣摸摸弟弟的頭,可就在她的手觸碰到小煥頭部的瞬間,詭異的事情發生了——她的手竟毫無阻礙地直接穿了過去。
她愣住了。
廚房裏的鍋正咕嚕咕嚕地燉着魚湯,乳白的蒸氣嫋嫋升騰,如同輕柔的薄紗,緩緩瀰漫進整個房間。
楊柔一點點低下頭,看着白色的蒸汽穿過自己透明的手掌。
原來不是丟了,是她拿不出來了。
“對不起......”楊柔低聲呢喃道:“我可能真的要丟下你了。”
小煥什麼也沒說,走上前給了姐姐一個擁抱,他的手臂穿過了楊柔的身體,但還是做出了一個擁抱的姿勢。
“姐,我什麼都知道了,你受苦了,都是我的錯,是我太自私了......可我真的很想再見你一面。”
“我很後悔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我,你就可以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都是我的錯......”
“不是你的......”楊柔嘴脣輕微蠕動,卻再也說不出話來,她的身體很快就化作點點星光,像是螢火蟲一樣飛出了窗外。
“是我的錯,我對不起很多人,謝謝你們包容我的任性,現在到我還債的時候了。”
小煥走到窗邊,打開窗戶,靜靜地看着那些如螢火蟲般的星光,向着浩瀚夜空緩緩飛去。
他的眼中不見半滴淚水,唯有一簇躍動的火苗,那火苗很快便填滿了整個瞳孔,熊熊燃燒!
“不許打我哥!”
在外人眼中,那把巨鐮憑空升了起來,不斷在空中揮舞,像是這把武器在有意識的保護主人。
可在蘇遠的眼中,是身體虛幻透明的妹妹把鐮刀拿了起來,不斷驅趕那些想要靠近的敵人。
他從未見過妹妹失態,她平時總是一副嬉笑活潑的樣子,哪怕是蘇遠快死了,她也有心情開玩笑。
那是因爲她有信心給蘇遠兜底,哪怕蘇遠的心臟被刺穿,只剩下一口氣,她也能把哥哥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但這次不一樣。
妹妹這次是真的慌了,蘇遠上一次的傷勢本就還未痊癒,如今強制開啓望舒,還落入了這麼多人的圍攻
望着那把在空中揮舞的鐮刀,獨眼龍嘖嘖道:“這小子身上的怪事真是一件接着一件,把他帶回去你準備怎麼做?”
楊亦說:“研究一下吧。”
“研究?”獨眼龍好奇道:“要解剖不?”
楊亦搖了搖頭:“我也不知道,可能會吧。”
獨眼龍一臉驚奇:“咱永夜裏還有科學家呢?你得防着點黑桃J那傢伙啊,這小子對他來說就像唐僧肉一樣,別被偷吃了。”
他話音剛落,便見到蘇遠再次搖搖晃晃的從地上站起來,他伸出手,一把握住了巨鐮。
獨眼龍見狀不禁皺眉道:“這小子又臭又硬的,真是討人煩......你要抓活的,那缺胳膊少腿總沒問題吧?”
“儘量不要,但如果他掙扎的太厲害,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楊亦說道。
“那我就放心了。”
獨眼龍雙手合十,可還沒等他來得及有什麼動作,異變陡然發生。
“吼——!!!”
一聲驚天動地怒吼在遠處驟然迸發,彷彿有一頭沉睡千年的巨獸,此刻被徹底驚醒。
所有人的身體猛地一震,立刻轉頭,目光齊刷刷地望向聲音的來源。
只見雲影鎮的上方,整片天空都被染紅了,那並非血月散發的那種純粹而詭異的紅色,而是充滿熾熱感的橘紅。
翻滾的雲層中像是藏了一輪太陽,將整片天空給染成如同傍晚時分火燒雲一般的顏色。
回祿村。
整座火神廟已然徹底坍塌,殘垣斷壁在熱浪中顯得破敗不堪,空氣在熾熱高溫的烘烤下開始扭曲變形。
一個渾身燃燒着熊熊火焰的身影,從那廢棄廟宇的廢墟中緩緩走出。
它是厲鬼,是愚昧鎮民心目中的火神爺;它叫回祿,是火災的代名詞,是恐懼與災難的象徵。
此刻,它燒焦的身體竟壯大了一倍不止,原本就令人膽寒的身形此刻更顯恐怖。
這個在雲影鎮中,因靈媒的善意而被重重限制最爲嚴重的厲鬼,在此刻掙脫了一切束縛,解開了所有限制。
它開始前進了,剛開始只是緩慢的移動步伐,後來它加快腳步,速度逐漸提升,到最後竟以一個快到匪夷所思的速度向前奔跑,空氣“滋滋”燃燒,大地隨着他的步伐開始震顫。
所過之處,一切生靈都在劫難逃,瞬間被焚燒殆盡。
分界線。
身殘志堅了,崴腳爬三樓去網吧。
大家感興趣可以關注一下我的dy,裏面有我打怪獸的精彩回訪。
。